上次姜萍的事,其实没聊透。让我难过的是,一些曾经支持我观点的读者,也开始质疑我的结论。他们会觉得,你这样不允许支持,无脑的力挺姜萍,不跟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之类的一样了吗?

当然,我不是不可以质疑,我自己的很多观点,就是存在问题的,这我承认。

但是在姜萍这件事上,我还是不打算改变我的立场。因为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我始终在群体性对姜萍的质疑的背后,看到了一种令我觉得不安的暴力性的东西。

所以我请教了我的微信好友,聂圣哲老师,他让我叫他老聂,此处就叫老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聂对于姜萍事件,跟我有类似的看法,他用“厚古薄今,厚远薄近”,以及“平庸的民族”来形容,我觉得非常妥帖。

其实我们的民族,就是有一种压抑天才的倾向,尤其是天才苗子,这些是被压抑的最狠的。

我们都很喜欢去怀念,啊,我们的祖先多么了不起,出过多么了不起的人,四大发明被今人翻来覆去的念叨,绕不过去,但是一旦我们身边真的出现一个天才或者天才苗子的时候,大家却是群情激奋,手持放大镜,一定要打假之,毁灭之。

这或许是我们民族心态中一种非常隐晦的狭隘力量有关。

我们太缺乏包容心了。

请注意,我不是在无脑吹捧姜萍。

我本人是理工科博士,在本科阶段,我也拿过省级的高等数学竞赛的奖,也拿过学校(985)的奖,但是说实话,我看了姜萍的试题,我是完全摸不着边。差距就是这么大。

所以就算是姜萍不完全凭借个人的实力,拿了全球初赛的第12名,她都让我叹为观止。

因为一个17岁女生,仅仅去理解这些奇怪而复杂的符号,然后用规范的数学形式,把它们推演出来,这个本身,就是让我望尘莫及的,我不去鼓励她,我去鼓励谁呢。

姜萍最少可以被称为一个数学爱好者吧,一个17岁的女孩,因为喜欢数学被曝光,我觉得这多棒啊。她对数学有这么大的兴趣,这本身难道不才是重要的吗?

这不是我在给自己或者给姜萍找个台阶下,而是阿里数学竞赛的难度,本身就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了。姜萍能置身其中,本身就是值得称道的。

更何况,那些质疑姜萍的,至今也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啊。姜萍不还是顺利去参加了决赛吗,如果她决赛答对了一道题,那些质疑者又该当何如呢?

我们的网民对于姜萍这件事上,是不是有点太小气了呢。那些该你们去较真的东西,你们得过且过,觉得无关痛痒,怎么到了姜萍这里,你们却如此来劲呢?

说的直接一点,这是因为质疑姜萍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她就是个17岁的中专女生,还喜欢数学,她有个屁背景。

姜萍是不是天才,这个需要碰运气。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现在的土壤,还不具备承载我们本土天才的条件。

理由就是那些半瓶子醋的卫道士,把天才及天才苗子,早早的就摁倒在土壤上了,让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成长起来。

他们本质上是慕强的,而慕强的另一面,就是凌弱。一旦他们发现,你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强,他们就会用尽各种手段去毁掉你。

老聂为啥有同样的感触,我猜一定是在有生之年,也遭遇过同样的事情,也被众人给灭过,非议过,用无端的理由质疑过,打击过。可老聂,包括我,都已经皮糙肉厚了。

但是姜萍却只有17岁啊。这就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加入到质疑姜萍的洪流中的去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