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6月26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上年下降5.5%;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6%、5.4%、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方成介绍,自然资源部批复安徽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安徽省围绕“一降两挂三提升”改革目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在体制机制上,安徽健全完善“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三生”空间布局。聚焦项目用地“一件事”,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省辖市-县(区)-开发区分级分类考核、评价制度。

同时,安徽从经济、社会、生态和管理等4个维度设置8项指标,创建土地效益评价体系,作为评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核算的主要依据。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精准配置给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高、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重大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为切入点,安徽探索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土地供应、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多效益权衡,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此外,安徽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产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新体系;加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打造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构建多方协同的共同责任机制,营造节约集约用地良好氛围。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安徽省在存量土地盘活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安徽省树牢“凡用地、先挖潜”的理念,持续深化“增存挂钩”机制,坚持从存量中找增量空间,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2023年,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56万亩、闲置土地8.42万亩,处置率分别高于自然资源部下达年度任务9.5和40个百分点。(记者 吕文卫 许梦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