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苹果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iPhone 3G,并且为iOS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官方应用——App Store。至此,手机应用生态进入新的时代,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也陆续登上舞台。

虽然App Store最初只是一个官方应用的分发、升级平台,但是在一年后,苹果开始允许第三方App通过App Store分发,并逐渐演变成提供购买、付费订阅等一揽子收费服务的应用商店。

App Store造就了苹果丰富的应用生态,也让苹果有了硬件之外的新收入渠道,根据有关机构给出的推测数据,2023年软件方面的收入为苹果提供的收入或将高达891亿美元,其中的大部分营收都由App Store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苹果

有App Store的珠玉在前,苹果在捣鼓Apple Intelligence的时候,似乎也想再复刻一次“App Store”,折腾一个AI Store。据最新的内部信息透露,苹果在与OpenAI达成合作意向后并没有停止接触其他科技公司,仍然在与多个AI大模型供应商进行磋商。

苹果在接触的科技企业不仅包括Google、Meta等头部大厂,还包括Anthropic和Perplexity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至于是否还有其他企业在秘密接触中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Meta已经提前退出了本轮谈判,原因是苹果认为Meta的AI大模型在隐私保护方面未能达到他们的标准,所以最终决定拒绝与Meta的人工智能合作。

既然Meta退场,那么目前在场上的企业就只剩下Google、Anthropic和Perplexity,加上已经确定的OpenAI,一共是四个不同的AI大模型。虽然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苹果对AI大模型的严苛要求与标准,最终能够落地的合作对象数量可能只会更少。

虽然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直到现在都还没放出试用,但是打算建造一个“AI Store”的骚操作,确实让不少人都看到了一个新的赛道。

苹果多方下注的习惯,早已有之

对于自己在确定了与OpenAI的合作后,仍然与多家科技企业开展AI合作洽谈的原因,苹果是如此解释的:“我们想从最好的开始,但ChatGPT只是代表着今天用户的最佳选择”。

换言之,ChatGPT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但是并不一定是未来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OpenAI

熟悉苹果供应链历史的朋友们,估计都会觉得这一幕十分眼熟,正如iPhone的屏幕面板最初虽然主要由LG供货,但是很快就开始进入多元供货阶段,夏普、JDI、三星等屏幕企业都曾经或仍在为苹果提供屏幕面板,目前已经形成了三星、LG的两极供应机制,确保苹果的屏幕供应不会完全受制于某方。

在其他硬件上,苹果其实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这不仅是因为苹果对供应链的稳定性有着严苛的要求,更是希望以此来获取更大的谈判筹码,压低供应链成本并确保供应链产品的质量一直处于高水准。

话题回到AI上,作为新一代iPhone的智能核心,AI大模型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屏幕、芯片等主要硬件,甚至犹有过之。而在AI大模型上,苹果目前的积累和成果还不足以支持他们的自研模型完全取代ChatGPT,这也导致苹果只能将这个核心模块的控制权让渡给第三方,也就是OpenAI。

纵观苹果的历史,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在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后,苹果似乎选择在最开始就让Apple Intelligence不被限制在某个AI大模型上,而是提供多个AI大模型供用户自行选择,既可以确保用户的AI体验,又可以避免某个AI大模型一家独大。

而且,AI大模型仍然是一个处于发展前期的产物,ChatGPT虽然是最早发布成熟产品的企业,但是并不能保证在后续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领先,而且像Suno等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大模型,也在发起对OpenAI的挑战。

再加上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区别,苹果显然也不能将所有的牌都压在OpenAI身上,只有多方下注才更符合苹果的利益。

AI Store,可能是一个诱人的“毒苹果”

虽然相关的谈判合作细节并没有被曝光,但是根据内部人士透露,苹果希望可以在Apple Intelligence中为各个AI公司提供出售其AI服务的高级订阅方案,并且苹果并不会从中收取前期的部署或是上架费用,只从用户支付的订阅费用中抽取服务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苹果

这个套路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没有什么需要剖析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让各个AI企业各自竞争,而苹果只需要把控全局,坐收渔翁之利即可。不得不说想法是很好的,但是AI企业是否同意这个方案却要打个问号。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够加入Apple的智能生态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却也不能无视背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首先是合规成本,想要加入Apple Intelligence就必须在隐私保护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确保AI功能的整个流程符合苹果的隐私及安全规范。

其次则是硬件成本,从苹果展示的一系列AI功能来看,不少都涉及系统的底层功能,并且会常态化在线运行,AI企业需要搭建更高算力的数据中心,才能满足庞大的Apple用户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Information

深水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深苹果分析师、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苹果与ChatGPT的合作预计使ChatGPT的使用率增加一倍,如此庞大的算力需求会导致OpenAI的基础设施成本增长30%—40%。

试想一下,连OpenAI这样有微软撑腰的头部AI企业都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建数据中心来满足运算需求,其他的AI企业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只会更多。

而且,数据中心的扩建并不是像模拟城市那样,鼠标一点即可完成建造,选址、评估、建设等一系列的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下。否则,唯一的选择就是租借算力,但是在全球算力普遍不足的当下,又有哪个云服务器中心能够提供如此大规模的算力支持呢?

另外,如果你的AI服务需要经过第三方的数据中心,那么又将面临苹果的新一轮合规审核,只有在确保全链路都符合规范后,才能获得加入Apple Intelligence的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苹果

对于谷歌这样家大业大的企业来说,与Apple的合作只是众多重点项目中的一个,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在初创企业看来,与苹果合作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面临不小的风险,如果与苹果的合作最终无法达成,或是后续运营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前期投入将很难收回成本,甚至可能因此而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这可能也是Anthropic和Perplexity至今仍未传出更多合作信息的原因。

在过往的历史中,并不缺少类似的案例,比如美国的GTAT,在获得苹果数亿美元的贷款用于研发蓝宝石屏幕产线后,却因为无法取得足够的苹果订单而无力偿还贷款,最终被迫宣布破产。

而且,此前苹果宣布只有iPhone 15 Pro及后续机型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除此之外仅包括采用M系列芯片的MacBook及iPad。相关报告显示,以上机型在目前的苹果智能终端中的占比并不算高,所以在Apple Intelligence发展的初期,其分销渠道的效果和用户群体数量可能远不如预期。

一边是苹果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分销渠道诱惑,一方面是巨额的前期投资与风险,对于初创公司而言,Apple Intelligence就像是一个诱人的苹果,在吃下去之前,你都很难知道自己的结局是亚当夏娃,还是白雪公主。

虽然苹果的相关人士表示,引入更多的AI大模型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实际上还是将Apple Intelligence的使用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转嫁给用户。

早前就有媒体预测,Apple Intelligence可能会提供免费版和进阶版两种,免费版只能调用苹果的本地AI模型,获得有限的支持和功能;而进阶版则需要用户支付一定数额的订阅费用,用来获得ChatGPT 4.0等在线AI大模型的支持。现在看来,这个猜测很大概率就是事实。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苹果就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可观的AI服务收益,并且也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考虑是订购更贵的ChatGPT,还是更便宜的其他AI大模型,一举两得。

如果苹果的这个模式获得成功,大概率会引来其他企业的效仿,届时网友们就可以讨论哪个AI大模型的“性价比”更高了,而在云空间和各种会员月卡之外,AI订阅费恐怕又会成为一项新的硬性支出。

实在很难评价这对用户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来袭,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六大电商平台集体“听劝”,取消预售、疯狂杀价!
手机数码、AI PC、智能家电、电视、小家电、空冰洗等热门AI硬科技品类摩拳擦掌,战况激烈。
雷科技618报道团将全程关注电商平台最新战况,AI硬科技品牌最新动态,电商行业全新趋势,敬请关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