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毕业生罗彩霞踏出校门,一边考取教师资格证,一边开始广投简历。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虽然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了考试,到了最后一步却没法申领证书。
看着屏幕上的拒申理由——“无法重复申领”,罗彩霞既一头雾水,内心又无比焦急。
她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四年里一直努力用功,一心想着毕业后就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历史老师,没想到却接连出现各种问题。罗彩霞隐隐感觉其中有些猫腻,她决定为自己查明真相。
农村出身,勤奋女孩身份被顶替
2004年,罗彩霞参加高考。那一年她发挥失利,比自己平常模考的水平考低了30多分,掉在了二本线以下。
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罗彩霞知道家里供自己读书不易,便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在很多农村家庭眼里,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出去务工挣钱要比继续读书务实得多。
好在,罗彩霞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清楚女儿对上大学的渴望,也相信孩子的实力。在父母的劝解下,罗彩霞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复读一年。
星光不负赶路人,次年,罗彩霞如愿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她希望自己毕业之后,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历史老师。
罗彩霞也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学四年来,她一刻都没有放松。她不仅拼命地汲取知识,还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职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
2008年临近毕业的时候,她参加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拿到了不错的成绩。梦想的实现近在咫尺,她的人生节奏却忽然被打乱。
罗彩霞提交了领证申请,系统却告诉她:“您已在贵州申领过此证,不可重复申请。”
这些年,罗彩霞一直往返于天津和老家邵阳,从来没去过贵州,怎么会出现在贵州申领的情况呢?
一开始,她以为是系统出错,只能发邮件向官方确认情况。同时,因为证书的缘故错失秋招的机会,罗彩霞也着手准备参加09年春招的事宜。
没想到,她又碰上一件无法申办的事情。
有一天,她去建设银行开一张工资卡,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女士,您的身份信息在贵州注册过了。”
虽然还没查明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但再次听到“贵州”这个字眼,罗彩霞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她平复了一下心情,向银行工作人员核对贵州那张卡的身份信息。无论是名字、出生年月,还是身份证号,都与罗彩霞的信息严丝合缝地对上了。但银行信息里的照片,并不是罗彩霞本人。
她仔细看了看,觉得照片上的女孩似曾相识。
从银行拿到信息之后,罗彩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彻夜难眠。她翻箱倒柜地找出过往的照片,发现用自己身份信息申领教师资格证、银行卡的人,竟是自己的高中同班同学——王佳俊。
2004年高考,罗彩霞对514分的成绩并不满意,决定复读一年。但这个分数在同班同学王佳俊看来,已经是难以企及的存在。
罗彩霞打听到,那年王佳俊成绩很差,只有335分,但竟收到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
这些线索都指向,王佳俊似乎通过某种操作,顶替了罗彩霞。
讨还公道,罗彩霞的抗争之路
得知真相后,罗彩霞内心五味杂陈。她和王佳俊的关系一般,只是同窗之交,毕业之后再也没有互相联系。
按理说,她们的人生可能就此像两条平行线,再无交集。
而如果当年不是父母坚持让罗彩霞继续读书,她就不会进入师范大学学习,也就很难发现自己被冒名这件事,她的人生甚至会被“盗取”得更久。
罗彩霞越想越气愤,她在天津报案后,匆忙收拾行李,赶回了老家。
因为警方已经立案调查,王家这才主动登门拜访。王佳俊的爸爸王峥嵘是当地的镇长,刚踏进罗家,他就趾高气扬说道:“我女儿这个事儿,我们可以好好商量。”
王峥嵘并没有道歉的意思,而是提出:你放弃目前的身份和户籍,剩下的事情,我可以解决。
罗家虽然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也不想委屈自己的女儿,便义正严词地拒绝了。王峥嵘又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说吧,要多少补偿?”
难不成穿上一身官服,就可以只手遮天了?罗彩霞父母愤愤然: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要的是公平!
王峥嵘看着夫妻俩脸憋得通红,噗嗤一笑:“你们认识我,是荣幸。再怎么闹,你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还是识相点吧。”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王峥嵘终究还是低估了罗家。
之后,罗彩霞又多方搜寻证据,了解到当年王峥嵘暗箱操作的流程。他先是从班主任那里拿到了罗彩霞的信息,然后拿着女儿的专科录取通知书,上县招生办偷梁换柱,将两人的成绩进行对调。
之后,他又利用职位便利,让贵州师范大学招生处对王佳俊进行降分定向录取,还伪造了一张迁移证,这才完成了“移花接木”的操作。
王峥嵘整个过程机关算尽,看似滴水不漏,他却还是没算到,老天也把罗彩霞本人安排进了师范大学。
罗彩霞把自己的遭遇,写成文章发布在了网络上。当年5月,《中国青年报》也帮她曝光了这件事,罗彩霞这才有了底气,与王家、校方好好地打一场官司。
因为罗彩霞的坚持和勇敢,“高考顶替案”也一直备受关注。在打官司期间,罗彩霞上了《真相30分》栏目,一方面能够让案件细节得到公开,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自己和家人。
最后,罗彩霞案以和解告终。王峥嵘被逮捕并判有期徒刑4年,罗彩霞也拿到了4.5万元的赔偿款。
这场官司持续了15个月,罗彩霞表示:“我只是想讨还公道,拿回身份。这件事情结束后,我也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官司结束,我和王佳俊互不相涉。”
成为记者,为更多“罗彩霞”发声
虽然罗彩霞无缘成为一个教师,但因为这场变故,她在争取过程中的不妥协和沉着,也被媒体看见。
罗彩霞选择转变自己的职业方向,她向媒体单位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凭着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罗彩霞拿到了编辑的职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媒体人。
因为体会过媒体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帮助和力量,罗彩霞决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奋斗,为更多草根人物发声。
2011年,罗彩霞拿到了一个冒名顶替选题。这次的受害者,堪称“四川版罗彩霞”:四川农业大学的雷梦莲发现,自己的身份被西华师范大学的雷梦莲取代了。
由于有着同样的经历,罗彩霞便自信满满地开始着手调查。但西华师大拒绝提供资料,称自己的学生也是受害者。
历经千辛万苦,罗彩霞整理完全部的资料,却被领导通知:“选题毙了。”
罗彩霞心如死灰,她认为媒体是老百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不进行曝光,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想起自己之前写过一篇《我的媒体曝光之路》,其中提到媒体的潜规则和地方保护。如果本地行不通,那就试试邻省媒体,甚至试试更大胆、权威的媒体。
她再次找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中国青年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都提供给对方。后来,报纸记者白皓采写了一篇《谁冒名顶替我上了大学》,再一次推动广泛大众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很多网友也认为,顶替身份的行为性质恶劣,行事成本却很低,应该入刑。
2020年,罗彩霞参加了《有请主角儿》节目。在这档节目中,她遇到了河南女孩王娜娜。
娜娜并不如罗彩霞那般幸运,复读过后她一直在等待录取消息。可惜娜娜的成绩被暗箱操作,因此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在节目上,罗彩霞鼓励王娜娜:“我们会回到自己原有的轨道,只要努力和愿意。”
罗彩霞算是冒名顶替受害者队伍中的第一位“吹哨者”,因为自己淋过雨,她也不遗余力地为别人撑伞。
如今,她因为出色的表现,逐步成长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成熟的记者。罗彩霞经常会熬夜加班剪片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俨然就是一个“新闻民工”。
但对此罗彩霞甘之如饴,因为看到弱势群体,她的共情力是毋庸置疑的。一想到自己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她的内心就会油然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世界上的正义未必总是如期到来,但至少,我们可以相信人性本身的转机,罗彩霞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的坚持和勇敢,不但让自己改变了命运,最终也让她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力量的女性,从而荫蔽更多像曾经的她一样无助的人们。
@艾弥儿说
高考已经算是在各种人才选拔制度中最公平的一种了,因为完全是靠成绩说话,即使是被冒名顶替了,是可以去追踪溯源查出真相来的。我们对比一下其他的人才选拔制度就知道里边一些不可避免的暗箱操作、人为干扰会更普遍、更方便、也更没有办法被察觉。
比如说一个单位的某一个岗位要招人,他会写出一些硬的条件,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年龄,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你会发现,符合这个硬条件的人有很多,那么到底选哪一个?其实还是主要的面试人,包括单位的主要领导说的算的,那这里边的空间就大了。我们看到高考被冒名顶替会觉得很愤怒,可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在企业招投标的时候,在评选一些荣誉和奖项的时候,这种明明自己的实力足够,却被别人替代的情况还是不少的。只是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途径去喊冤。
所以很多人向往权力、金钱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是可以交换到很多资源的。今天刚好听到一个说法,他说在西方社会大家讲究的是一个契约,就是写在明面上,白纸黑字,彼此的权利义务都写清楚;而在中国我们并不是没有契约精神,只是我们不把它白纸黑字的写清楚,我们讲究的是“默契”,就是不用直说也不能直说的潜规则。所以两个人之间的资源互换,有的时候就是一个眼神儿或者某人打一个招呼的事儿。你想找到证据,想追根溯源,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我家老大现在上初三,现在初三考高中啊,都要做50%左右的分流就是50%的学生上高中,然后走考大学这条路,剩下的50%要分流到职业技术学校里边去,未来会成为一个好听一点说叫匠人,直白一点说叫体力劳动者。那么明明体力劳动者和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了,甚至某一些职业技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上、薪酬上都胜过了大学毕业生,那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中国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中,然后挤高考这个独木桥呢?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可以去交换的社会资源是比体力劳动者要丰富得多的。
做父母的有这么多年的人生阅历,对这个事情还是看得清楚和明白的。因为你从事的一份工作,不光光是拿薪水那么简单。比如说同样是两个同龄的男孩子,一个做快递员月薪1万,一个做公务员月薪7000,在择偶市场上,你觉得一个女孩子会选择谁,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这种人情社会或者说有一些潜规则的东西,如果不彻底解决的话,再怎么鼓励和号召大家去从事一些体力劳动,靠自己的勤劳致富,我觉得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多数人是不会做这个选择的。只有这个问题被彻底解决了,才能实现那种真正公平的,脑体平等的,大家可以按需去择业的一个均衡而理想的社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