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6月26日讯(记者 张静伦)近日,农夫山泉又推新品。

继4月底推出“小绿瓶”纯净水后,这家饮料巨头又开始跨界制冰了,并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冰杯单品。

蓝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不少社交平台上,饮品DIY的帖子或视频人气极高。冰杯+咖啡、冰杯+橙汁、冰杯+绿茶……多种多样的搭配方式,使得冰杯在年轻人中刮起一阵流行之风。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冰杯的普遍售价在3元~5元,甚至部分冰杯售价超过10元,从性价比来看似乎并不突出。此外,目前我国在食用冰方面仅有行业标准,不具备强制性,这也可能会影响食用冰杯的质量和安全。

冰杯成为新流行

农夫山泉跨界制冰,并不是心血来潮。早在2023年,农夫山泉就开始为它的制冰计划筹备。

据悉,去年5月,农夫山泉就申请了标贴(冰杯)专利,此后在小红书小范围试水,并于今年正式上线入驻便利店系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农夫山泉的介入可以带来流量和热度,使得冰杯领域及产品受到更多关注和讨论。未来,冰杯的款式、口味会更加多元。

“农夫山泉入局冰杯赛道有望提升行业标准,利用品牌优势加速市场规范化与创新。”食品饮料产业经营者陈小龙称。

蓝鲸新闻记者走访了解到,农夫山泉冰杯目前在北京的铺货地点包括小象超市和罗森便利店,罗森便利店是当前售卖主力。

北京市朝阳区某罗森便利店店员告诉蓝鲸新闻记者,夏天是冰杯的销售旺季,店里的农夫山泉、LC冰杯和柠檬冰杯的销量都不错。“柠檬冰杯价格偏高,所以卖得稍慢一点。农夫山泉冰杯最近销量最好,一天能卖十几杯。”

在其他便利店里,冰杯同样迎来销售热潮。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某便利蜂店员告诉蓝鲸新闻记者,原味的冰杯可以跟咖啡、饮料、酒等各种产品随意搭配,所以销量最好,一天能卖出二十多个。

冰杯的热度不光在线下,蓝鲸新闻记者查询外卖平台发现,多家便利店冰杯月销量在百杯以上。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冰杯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消暑方式,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新颖的体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个性化、新颖化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冰杯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百亿大赛道渐显

冰杯作为舶来品,2019年开始才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但在此之前,冰杯已经风靡日韩,成为日韩消费者夏季的必备单品。

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相比之下,我国的冰杯消费尚在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依旧广阔。据奥纬咨询和美团闪购共同撰写的《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预测,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将达到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销售规模将实现超过四倍增长,有望突破630亿元,冰品冰饮有望成为即时零售的标志性品类。

虽然这些便利店的冰杯都打着便利店品牌的标识,但实际上除了农夫山泉冰杯,大多数便利店的冰杯是食品企业生产的。比如7-11、便利蜂的冰杯分别是冰极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晓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

目前,市面上冰杯的头部玩家仅农夫山泉、晓德、果音、冰极限、冰力达等几家为数不多的品牌。为了加速抢占市场,不少生产企业趁热推出新款冰杯产品,给市场再添一把火。北京冰趣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原有基本冰杯的基础上,推出了柠檬水果冰杯、草莓水果冰杯等多种更具差异化的产品。

还有不少冷饮品牌垂直入坑,加速布局。在2024年的新品发布会上,东北的冷饮企业奥雪推出了两款食用冰产品:冰杯和冰袋;河南天冰也推出了一款白开水冰;

此外,蓝鲸新闻记者以制冰为关键词在天眼查APP上搜索,可以搜到6076家存续、在业的企业,有436家是在一年以内刚刚成立。

国家标准亟待完善

一边是火热的市场前景,另一边,也有消费者质疑冰杯的价格是否太贵。

“水才1元一瓶,冰杯卖3-6元,疯了吗?”“逛便利店顺手带了两个冰杯,结完账才发现4元一个,蜜雪冰城冰杯才1块”“结账人都傻了”...2024年夏天,冰杯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蹿红,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后吐槽,感到被冰杯价格“背刺”。

蓝鲸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冰杯装的是冰块,一般有两种规格,大杯的220克,小杯的160克,普遍售价在3元-5元,如果再加点柠檬、草莓等水果口味,价格则可能超过10元/杯。

还有一种冰杯装的是冰球,价格普遍比装冰块的更贵。以138克的“冰极限食用冰杯”为例,冰杯的价格为9.4元/杯。而550毫升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在终端售价也只卖2元/瓶。

那么,冰杯到底贵在哪里呢?

陈小龙透露,冰杯价格受成本及市场定位影响,技术进步与竞争加剧或促价格下调。

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大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公司冰杯对外出厂价为3元/杯,而今年已经下调近一半,目前最低为1.5元/杯。他预测,后续入场的企业增多,冰杯出厂价也许会降至1元/杯。

也就是说,从工厂到便利店,价格翻了一番。

朱丹蓬分析道:“随着冰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会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周期。预计在2028年之后,冰杯市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释放,到时价格会有所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蓝鲸新闻记者发现,目前便利蜂冰杯、农夫山泉冰杯,均采用的标准是冷冻饮品食用冰(SB/T 10017-2008),该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即行业标准,不具强制性。

此前就出现过食用冰品牌不合格的情况。2022年9月6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2年第28期食品抽检信息显示,检出1批次雪乐冰食用冰不合格。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运武”、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阜宁县运武食品厂”、规格型号为“100克/袋”、生产日期/批号为“2021-07-29”、被抽样单位名称为“盐城市亭湖区城东华康冷饮批发部”的一款“雪乐冰食用冰”,被检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糖精钠(以糖精计)和阿斯巴甜”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目前食用冰杯的生产和销售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食用冰的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食用冰的质量和安全。冰杯的商业价值非常高,尤其是像农夫山泉这种企业大规模进入这个市场后,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场景和可能性,或扩张冰杯的市场”。

陈小龙表示,现行行业标准非强制,随市场成熟,出台国标成必然,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利于行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