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自南京发出前往连云港的高铁上,一个小伙子在座位上穿针引线引起旁边乘客和网友的注意。

视频来源:拍小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视频来源:拍小照的

视频中在练习缝合的男生叫杨辰熙,来自南京医科大学,是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本科生。此次出行是为了计算机设计大赛,两天后还将参加外科基础技能考核。因为时间紧张,他上车前就准备好了全套的缝合器材,争分夺秒练习缝合、保持手感,争取取得好成绩。

一个简单的复习过程,何以在网上引来这么多人的点赞和评论?联系热搜上数赛逆袭的“天才少女”,都指向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即尊重努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赛道逐渐变得有限、既定和拥挤,自媒体迎合一部分人畏难心理,“努力无用论”开始流行。炫富网红,一夜翻身,爽文爽剧,怪异中透出一股风气——仰视暴得大名者、天赋异禀者,把普通人正常的努力和竞争视为鸡汤文学,甚至贴上“内卷”的标签。

祛魅,是成长的第一步。正如姜萍老师王闰秋说的,“其实大家天赋未必差很多,但是一个人一直在玩,一个人一直在学习,渐渐就拉开了(差距)。”数学是公平的:同一张榜单,无论剑桥、北大还是涟水中专,都是同一份热爱,同一份刻苦。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也更值得被看见。

2022年,南京大学一份毕业论文致谢,堪称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初中时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冬天脚上长满冻疮,夏天暴雨打湿衣服”“大学时勤工俭学”……寒门子弟多年求学路上的苦乐和坚守,值得被看见。

今年5月,南京莫愁中专少年陶骆源成功复制12米长的《千里江山图》。职业院校里意气风发的传承和超越,值得被看见。

一份份课堂笔记、作业、考卷,是一份份“何以优秀”的答案。高校学子每一次向下扎根的过程,值得被看见。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大可的学习笔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大可的学习笔记

在夜校、夜书房、24小时自习室,晚间“充电”成为南京人的“夜生活”。职场青年的自我追求、成长需求,值得被看见。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南京的年轻人其实很清醒: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无人能代替。不为了证明优秀,不为了卷赢别人,静心伏案的青年,本身就有探索世界、改变世界的豪迈气魄。知识的海洋没有边界,越是潜得深,越是被吸引。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天赋者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极品灵根”罕有,我们绝大多数都是资质平平的“笨小孩”,在山中日复一日地“穿花寻路”。渐渐地,眼前有了广阔的天地,手有开山的大斧,也终于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