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落实促进文旅消费的系列措施,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文旅消费创新场景、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文化商贸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州积极拓展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探索与第三方特别是各类投资主体与市场主体的合作机制,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场景。

广东工艺美术行业去年产值2384亿元,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自今年起,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将连续5年落户广州,逐渐吸引一批产业上下游的设计、生产、营销企业及艺术展示、品鉴和交易的艺术空间综合体、网红打卡地集聚广州,助力工艺美术产业和非遗项目传承保护进一步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广州市实现文旅消费32.9亿元。其中,广州番禺长隆-万博商圈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同比增长3.5%,客流量约100万人次。叠加万博商务区的商务客流及全国跨境电商重镇的流量,长隆-万博成为广州备受瞩目的高速成长商圈之一。

民办博物馆晶藏天然水晶艺术馆近日落户广州万博商圈,引入国家级非遗项目水晶雕刻、莆田木雕的上百件艺术品,其中不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的作品。这两类非遗项目艺术品分别是浙江东阳、福建莆田的艺术名片,但相关展品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博物馆中并不多见。艺术馆中巧夺天工的精品让市民游客惊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晶雕刻是我国传统艺术工艺的重点门类,属于玉雕技艺的一种。但因水晶材质的价值贵重且质地比和田玉等玉石更硬,雕刻手法与其玉雕不尽相同。莆田木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以不同木材制作的龙眼木雕、黄杨木雕、红木木雕都显出各自的风格特征,作品历来受到海内外收藏家、古董商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创作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延续传统题材创作,满足传统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工艺与设计,将工艺美术市场化,增加作品实用性,使工艺美术走向更大的消费人群。

艺术馆部分藏品估值达千万元级别,为市民游客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藏家,撬动工艺美术艺术市场。中国玉雕大工匠张玉成带来2件作品。在他看来,虽然当代的工艺美术作品中传统题材仍占较大比例,但题材内容的时代性和现代化取向愈发明显,使得作品的整体审美与古玩拉开了显著的距离,“不同题材的作品也能够满足年轻藏家的审美需求,使得收藏群体不断扩大,市场呈多元化趋势,也让未来的市场前景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工艺美术作品仍以博物馆展示和个人收藏为主。虽然广州的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民办博物馆数量逐渐增多,其展示、交易活动更多面向具有较高消费力的人群。国家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文寿认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如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进一步发展,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重要方向,“工艺美术作品如何走出美术馆和博物馆,如何走进城市公共空间中?相信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愿意将作品带到更多的场景展示,让艺术+文旅碰撞出新的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商旅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链延伸催生新的业态、产品。艺术品收藏则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艺术教育、艺术旅游等细分文旅市场。在广州万博商务区,2023年的日均客流量达约30万人次,年均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副会长、晶藏天然水晶艺术馆主理人葛衡表示,此次国家级非遗精品展落户,既看好商圈为艺术推广广聚人气,同时也为商圈增加一处提升文旅消费品质的载体,“契合全域旅游、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艺术馆跟张玉成、黄文寿等中国顶尖艺术家合作,弘扬中国工匠的技艺和精神,也希望更好地满足游客、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培育出文商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