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自己和解?之前看了陈嘉映老师的一段对话,有位女生问,怎么才能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陈嘉映老师想了一会说了一个字:熬。
这是一个看似有点消极,但真实而温暖的答案。
有一些同学问怎么才能接受,那些真的无法接受的事情,比如都在告诉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我就很在意;都在告诉我不要想太多,但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多想怎么办?
一个敏感多疑,自尊心强的人,如何做到自在、洒脱,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答案大概率是:不能。
因为这就是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天性的一部分,《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有的人冷漠,有的人热情,有的人马虎大意、有的人敏感多疑,有的人自尊心强,有的人自尊心弱,有的人天生热爱冒险,有的人天生克制保守,这些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只能认识和适应自身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特质,并没有好坏利弊,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
但是今天的互联网强化了冲突,加剧了矛盾对立,我们认为人一定要自信、积极、开朗,把它们视为好的品质,而相反安静、内向、自卑、自尊心强则视为性格有缺陷,但这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只是社会价值观的偏见。没有好的性格,一方面是因为性格并不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另外,性格是一种特点,并不具有绝对的价值高低。
不过,在今天的社会中,那些更强势、更冷漠、自尊心更低、更自信、更积极主动、能言善辩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性格就是好的,因为这其实也不是他们自主的选择,正如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天生的你,也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你。除了被动接受的自己性格,我们还可以进行自我解构。心理学里面有客题分离,其实也可以进行自我解构。天命之谓性,你的性格是天生的,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他们就像两个自我,不要强求改变先天的我,而只是把关注点放到后天的我上面。
所以,当你敏感、自卑、害怕、多疑的时候,你可以用这个方法降低你的自责感和道德负罪感。这或许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自我和解”:让后天的我,向下兼容先天的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