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投资是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而作为经济中“三驾马车”的最后一块拼图,美国的贸易长期以来呈现出“净进口”的格局。

与此同时,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关注重点除了经常账户下的美国进出口情况外,金融账户的收支情况也是资本市场的另一大关注点,对美国汇率、利率环境以及通胀都有着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收支衡量了一国与他国发生的经济往来,针对该数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在每个季度都会编撰国际交易报告(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作为季频数据,资本市场对国际交易报告的关注相对有限,而对构成国际交易报告的主要底层数据关注度更高(通常为月频),但是了解国际收支的结构以及各自代表的意义仍是十分必要的。

从国际交易报告结构上来看,BEA将国际收支划分为3个账户:(1)经常账户;(2)资本账户;(3)金融账户;(4)统计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经常账户:通常可以分为①商品和服务进出口;②主要收入以及③次级收入。其中,商品和服务进出口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商务普查局和BEA披露的《商品和服务国际贸易报告》;主要收入部分包含了跨国公司的投资收益和海外本国居民的收入以及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薪酬;次要收入也被称之为单边转移支付,通常为国际援助类的商品、服务的无偿转移。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账户中,经常账户是唯一会引起收入和储蓄发生变动的账户,因此也是三大账户中唯一被纳入进国民产值账户(NIPAs)编制的数据。

(2)资本账户:BEA将资本账户发生额定义为,本国居民和非本国居民间的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以及非金融性资产的处置以及获取。其中,资本转移包括债务豁免、投资捐赠以及灾害相关的非人寿险赔付;非生产性和非金融性资产指自然资源以及特许经营权交易。由于资本账户中的经济行为并不实际影响收入和储蓄,因此资本账户的变动并不被统计进NIPAs。

(3)金融账户:主要包含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其他投资、储蓄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其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分别指通过直接股权或债权投资海外企业以及通过二级市场证券投资股票以及债券;其他投资指货币、保险准备金以及贷款等;储蓄资产主要指一国的黄金储备和IMF的特许借款权等;衍生品交易通常仅披露净值,不披露细分项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统计误差:理论上,国际收支采用复式记账法,最后3大账户的资金流总和应当为0,然而,现实中,由于国际收支的统计工作十分繁杂,数据多样,与此同时,汇率波动产生的影响难以拆分,因此三大账户之和通常并不为0, BEA在处理上引进了“误差项”来配平国际交易账户。

从结构上来看,三大账户中,资本账户占比较小,基本没有分析意义,而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用“一顺一逆”来概括:经常账户常年赤字,而金融账户常年保持盈余,从侧面反映出了美国依赖“外债”来为本国需求融资的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经济的“三驾马车”角度来看,贸易赤字的确会拖累经济,然而我本人认为对于美国经济而言,这种判断有失偏驳。

从细分品类上来看,商务普查局将商品分为食品饮料、中间品、资本品、汽车及零部件、消费品以及其他。其中,中间品和资本品是美国进出口构成中的“大头”。值得一提的是,中间品和资本品分别包含了原油和机械设备,也是美国每年大量进口的商品,因此这两部分的占比较高。

BEA将服务分为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游、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电信计算机服务、政府服务和其他。其中,知识产权和金融服务占了美国服务出口的40%左右,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美国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以及美国的“软实力”。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高度相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以前,进出口商品价格增速差异比较大。进口价格指数增速的波动远远高于出口价格指数增速,而2012年之后两者增速十分贴近。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之后,美国页岩油提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从原油进口依赖国慢慢转型成为了原油出口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降低,因而使得进出口价格增速差异收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账户差额计算来看:

金融账户的底层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财政部每个月公布的《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TIC报告分别计算了,美国本土居民对海外证券的持有变动,以及外国居民对美国证券的持有变动,衡量了美国视角下,资本的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