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文《别倒在最后一公里》,果不其然的被吞了。后台有朋友问哪里能看到,只能移步下边小号或者微博了。话说有的时候的确不太理解老爷们的思路,喊洋人药丸没啥事,喊两句大人开恩就犯忌?

下边是今天的正文:

谁能想到,在嫦娥六号成功的大好日子里,中国新闻学,又“闪耀”了一回,整了个大活。

今天发生了一个刑事案件,苏州一男子袭击了日本人学校的巴士,刺伤了一对母女和一名中国女性。

首先表明一下态度,笔者对一切针对妇孺的行径深恶痛绝,包括苏州这个行凶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不久前有前网红跑到靖国鬼社涂鸦事件,闻到味的媒体,自然开始往极端民粹的方面去引。这是报道这件事的几家媒体们采用的通稿。日本母子遇袭,加了井号,上了话题,但是另有一名中国女性重伤一笔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国内媒体也纷纷添油加醋,各大头条报道此事。还关联起了吉林美国教师被袭击事件,似乎想要暗示某种模式、某周趋势。同样的,一同受伤的中国女性均在标题中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学校、拦截校车、袭击妇孺,真是所有极端民粹的痒痒肉都挠到了,就差骂一句劣根性了。网上似乎也心有灵犀的提起了“U型锁在路上”之类的话题,热度甚至盖过了嫦娥六号快递月壤回家。似乎已经盖棺定论,袭击就是中国人被有毒“民粹文化”蛊惑,连妇孺都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实际上呢,日本母子有一个已经出院,另一个也没有危险。整个事件中受伤最重,仍在抢救之中的,其实是一名中国女性。这名受伤的中国女性是校车上的乘务员和日本学校的员工,正是他在最危险的关头,勇敢的跟歹徒搏斗,用血肉之躯保护了一车的小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常理说,受伤最重的不应该重点报道嘛,奋勇救人、保护学生的英勇乘务员不应该特别着墨吗?

可乘务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女性为了保护日本孩子奋不顾身,跟持刀歹徒英勇搏斗,这“民粹泛滥”的话题,还怎么售卖?

只不过因为不符合某种预定的“story line”,这名英勇的女乘务员,自然就在新闻中消失了。

中国新闻学又“闪耀”了一回,一句谎话没说,事情的性质180度转弯。

实际上,中国人在日本遇害,近些年频繁发生,国内大都将这些事情归咎到普通犯罪案件,绝无提升或者引申。可轮到日本人在中国遭到犯罪侵害,马上就另一种待遇,不但要念起“普世价值”紧箍咒,还非得跟“民粹、排外”这些话题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在日本被侵害和日本人在中国被侵害,热度相差十倍

最近几年,中国人在日本频繁遭到暴力犯罪,殒命的人不少,甚至还有当街杀人或者针对中国人特定犯罪的耸人听闻的案件,甚至还有因为记者说中文被殴打的情况,这些人不惊诧,也想不起来“民粹、排外”。日本人在中国还没出人命,这些人就惊诧了,就惦记起“民粹、排外”的话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一半留一半,那些该讲,哪些该留,国内搞新闻的水平是很高的。可这么高的水平,咋国际上打嘴炮没赢过?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还是根本屁股不对,就是不想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家新闻学 闪耀如此 , 水平如此之高,难怪 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说美国应该会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他们应该来学习人文而不是科学,而印度学生来美国应该多学理工。“我希望看到更多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人家欢迎你去学人文,肚子里什么坏水还不清楚嘛?国内人文社科什么底色还不明了嘛?高考志愿怎么选还不清楚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科的问题,是研究哪个国家的学者,就莫名其妙变成哪个国家的铁粉和嘴替,研究以色列的,就死捧鱿鱼,研究美国的,就惦记劝大家赶紧求和。跟美国越是知华派越是反华形成鲜明对比。说白了,这些所谓学者都已经屁股坐到人家那边去了,嘴巴当然也就跟过去了。只是这屁股坐过去的原因,怕是跟钱包关系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怪人家美国大使,有事没事还要找找研究俄罗斯的专家们座谈,也难怪都2024年了,还有某旦专家认为乌克兰正在大赢特赢。毕竟吃了人家的席,得说人家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办就是这么个特点,如果洋人不行了,那么自己就没价值了。所以一定要确保洋人是厉害的,不光是贾樟柯的电影,还有某些人口中的美国登月,还有前几年的合资油车,都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想到这帮人还掌握着话语权,就觉得这大争之世,咱们太难了。

风大浪高,点击下面卡片,关注防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