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养老金搞了个大动作,根据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通知,2024年1月1日起,养老金根据2023年已退休人员的平均基数上调3%。

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基数为3442元,上调3%其实也不过百十块钱。钱不多,反响却很强烈。

因为在退休的目标群体看来,养老金已经连续19年上调,今年上调也没什么悬念。但在年轻群体看来,养老金就是普惠性的蛋糕,分蛋糕的过程就是零和博弈,养老金上调了,压力自然就给到了年轻人。这种想法不够理性,但很容易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龄化

年轻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的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群占比已达21%。即使把老年年龄放宽到65岁,这个占比也超过了15%。

有人可能会说,按照当前的社会常态60岁甚至65岁坚守工作岗位的大有人在,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并没有数据表现的这么严重。可事实上,如今60岁、65岁还在坚持工作的人,恰恰是没有养老金的那群人。如果晚年真的有保障,谁也不会愿意在这个年纪拿命换钱。

更可怕的是出生率也在降,人口增长率已经连续两年为负,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依然为负。也就是说,年轻人在减少,老年人在增加。打工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多。话很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富先老

老龄化的难题并非我们独有,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普遍现象。但问题是,这道题对我们来说是超纲的。日本1995年的人口老龄化率就达到了15%,同年他们的人均GDP4.42万美元。作为欧洲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意大利,1991年老龄化超过15%,同年人均GDP为2.4万美元。

反观我们,同样的人口老龄化率,我们的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即使忽略了不同时期的购买力差异,要让老年人有同等的晚年幸福指数,我们的年轻人压力是日本的3倍,意大利的2倍。

人口的年龄比例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身也并不可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钱还没攒够,人却先老了。在未富先老的现实下,压力传导到最后还是年轻人来买单。而且买单的不是一代年轻人,是代代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公务员又挨一刀

对养老金和社保的讨论,最终总会波及到公务员。事实上,公务员也是养老金坚定的执行者和最大受益者。但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上调养老金恐怕是继降薪后对新进公务员砍下的又一刀。

细心的人会发现,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在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但近几年归于沉寂。现在不讨论不是问题已经解决了,是心态更加平和了。毕竟,当初经济和人口出生率“双高”的优势条件下都无解的难题,现在摆上台面纯属自找苦吃。

从长远来看,养老金都将是一个负运行的状态。但包袱不可能永远背下去,最终总要有人站出来卸重。从进度条上看,90后、00后无疑是能赶上趟的。老公务员们可以养老金20连增,新公务员们要么接受下调要么接受延迟退休,这一刀大概率躲不过去。

#深度好文计划#

到了那时候,当公务员引以为傲的保障体系动摇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公考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