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岁月里,爱国华侨陈嘉庚组织成立了“南侨慰问团”,并先后亲自前往重庆与延安慰问考察。
他本寄托于中国的希望在蒋介石身上:“蒋委员长为中国国内外四万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
但他却在重庆一行后彻底失望,而向来被陈嘉庚忽视的共产党则给了他“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他还赞叹毛主席说:“在我还没有抵达延安的时候,我对中国的未来很担忧,但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毛主席已经做成了很多大事!”
是什么让陈嘉庚形成了这样的对比?毛主席又为何受到了他的敬佩?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先生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如今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祖籍为河南省固始县。
他是我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思想家、慈善家,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人士。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陈嘉庚成立南洋总会担任主席,带领全体南洋爱国华侨、商人共同支持祖国抗日事业,慰问为抗日流血出汗的各方战士。
何香凝评价他:“爱国爱乡,热心教育。”
毛主席赞赏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40年,陈嘉庚带领南洋慰问团回到祖国,先后到重庆、延安慰问。
两厢对比,结果让他悲喜交加,还令他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要我看,国民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陈嘉庚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才让他说出了这番话?
重庆:抗日的安乐窝
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带领五人组成的慰问团从南洋飞抵重庆,受到了那里三千多名各界代表的欢迎。
当时重庆国民党对陈嘉庚先生一行人的慰问非常重视。
三十多个部门组成了庞大的欢迎团,还从财政拨款8万元照顾陈嘉庚在重庆的衣食住行。
这笔钱在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多万!可想而知当时的国民政府是多么铺张。
向来节俭的陈嘉庚被重庆的阵势吓了一大跳,内心陡然间升起了深深的不安:
这些钱可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为什么要浪费在这种没意义的事情上?如果拿去打鬼子,那又能买多少武器弹药!
陈嘉庚带着这样的想法,拒绝了重庆的“好意”后说道:“重庆如果铺张,受到影响的可能会是全国,这样做浪费钱财,不合时宜,影响恶劣。”
后来陈嘉庚还在《中央日报》上连续作出了三天的呼吁说:“我们注重的是实际工作,谢绝所有应酬。”
此次回国慰问,陈嘉庚一行人不是为了享受,也不是为了交友,而是为了慰劳、看望抗日团体。很明显,重庆的热情正好拍在了陈嘉庚雷打不动的“节俭钉子”上。
但陈嘉庚还是对重庆抱有一丝希望,想看看重庆方面到底是好客还是真的盛行奢侈之风,几天之后,果然一切都让他失望至极!
3月28日,陈嘉庚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天国民政府几乎所有的要员都在,他们都在等待蒋介石的到来。
只听卫兵在门口大喊一声:“委员长到!”
众人听后齐刷刷地站起了身,纷纷看向还没有人的门口,陈嘉庚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在重庆还能看到如此封建的场面。
不一会儿,蒋介石和妻子宋美龄在鼓掌声和目视下从门口向主位缓缓走去,就坐之后他轻松地摆手后众人才敢坐下。
事后陈嘉庚评论:“当时他简直就是个封建皇帝!”
十几天之后,蒋介石和夫人设宴招待陈嘉庚。
他知道陈嘉庚生活简朴,便特意减少了形式上的铺张,只准备了四五样东西,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最低配了。
陈嘉庚不知道这是蒋介石生来节约还是刻意为之,但还是提出了赞同。
用餐时蒋介石问陈嘉庚:“先生如何看待重庆?”
陈嘉庚思考后回答道:“政治上我不懂,我就说我看到的画面,整个城市土木大兴,交通便利,我很欣慰,但是人力和汽车有不整洁的地方。”
蒋介石听后,把陈嘉庚的建议记录了下来。
过了几天蒋介石前后下达两条命令,第一是禁止铺张,第二是注重整洁。
重庆官民们的反应速度很快,陈嘉庚可以看到官员的那些无所谓的支出变少,汽车也变得干净许多。
但有一天他仔细一看,那些汽车的角落里还积累着大量的灰尘。
它也象征了当时重庆在蒋介石铺张腐败之下,只是表面干净,内部的腐朽已经根深蒂固。
又过几日,陈嘉庚听闻政府款待宾客的宾馆竟然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私设,这让他对重庆彻底地失去了希望。
哪怕在国外,官员也从来不会私营企业,更不会入股公司,但这在当时的重庆官员界好像成为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孔祥熙更是大方承认。
5月5日,陈嘉庚赴成都,亲眼看到大量工人为刘湘在昭烈帝刘备的陵墓旁大兴土木,建造坟墓。
陈嘉庚十分愤怒地和同行人说:“刘湘是谁?他哪来的钱?是不是克扣民脂民膏而来?”以此谴责刘湘后人的这种毫无意义铺张行为。
第二天,陈嘉庚惊闻四川的钱粮赋税已经收到了1981年,要知道当时还只是1934年!
这四十多年的粮食、钱财,那可真的是从百姓的牙缝里生生抠出来的!
陈嘉庚不禁发问:“那百姓吃什么?用什么?”
一个多月以来,陈嘉庚已经彻底明白,重庆的铺张不是好客,重庆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之中。
“重庆与抗日的艰难格格不入!”这话是指责,但更多的是陈嘉庚先生对国民政府和中国未来的深深担忧。
5月中旬,陈嘉庚辞别重庆,那里已经让他无比失望,甚至可以用痛心疾首来形容!
蒋介石问他接下来要去什么地方,陈嘉庚回答:“去延安看看。”
一听这话蒋介石怒目圆睁,当场对共产党破口大骂,说他们“毫无民族思想”。
蒋介石还说:“要想抗战胜利,必须先‘清除’共产党,如果不这么做,抗战不可能胜利!”
一听这话,陈嘉庚虽然没多说什么,但却非常气愤,直到这个时候,蒋介石还想伤害自己的同胞。
若是这些说共产党的坏话出现在陈嘉庚去重庆前,他可能还会听上十之一二,但此时陈嘉庚只想赶快离开那腐败之地。
延安:希望的发源地
1934年5月31日,陈嘉庚一行人从西安抵达延安,受到了当地各界代表5000多人的热烈欢迎。
初到延安,陈嘉庚内心十分忐忑,他害怕自己在延安仍然找不到中国的希望。
但随后发生的种种事件和毛主席的谈吐交流,让陈嘉庚喜出望外。
6月1日下午,陈嘉庚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和蒋介石的铺张不一样,毛主席和他的会面地点只是一个朴素简单的窑洞。
步入其中,只见木椅十多个,都是老旧款式,大小不一、高矮不一,毛主席的书桌只比私塾学生用的书桌大一点点,内外陈设相当简单,桌面角落一尘不染。
陈嘉庚看着毛主席,这位高大伟岸的中年男性,气宇轩昂,挺胸仰头,眉宇间满是亲和与睿智。这种形象与重庆官员的油头粉面完全不一样。
在众人谈话的过程中,陈嘉庚看到了一个小细节,和重庆那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时众人正在攀谈,这时候有一个女学生没有行礼,只是礼貌地打了一声招呼就加入了其中。
那场聊天没有高低贵贱,即便是学生的话也有人倾听,也有人回答,也有人讨论——人人平等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天夜里,毛主席、朱德夫妇、陈伯达等十多个人围坐在一起为陈嘉庚先生接风,他们用餐的地点就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的门口。
由于桌子太小,他们又临时借了一个小桌子拼凑在一起,场面虽然有些“贫寒”,但却充满了温暖,让陈嘉庚感觉像回到了家。
这顿饭是陈嘉庚此次回国之后吃得最舒服的一顿饭,没有铺张、没有浪费、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这才是抗日的队伍应该有的模样,民心所向,勤俭节约。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重庆汽车里外角落里的污垢是细节,毛主席的一个小动作亦是。
几天之后的一次谈话,毛主席和陈嘉庚畅所欲言好不痛快,期间有很多人过来旁听,房间里挤满了人。
一个小战士迟到,见主席所坐长凳之上有一处空地,小战士侧身轻坐到了上面。
陈嘉庚看到了这个画面,他本以为毛主席会心生厌烦,或者推开小战士,却没想到主席一边说话,一边向另一个方向挪动了一下身体想让小战士坐得更舒服一些。
就是这个小细节让陈嘉庚在心里向毛主席暗暗竖起了大拇指。
细节最能说明一切,毛主席对待普通的勤务兵如此尊重,那平时做事则更有甚之,毕竟这种尊重和细心是装不出来的。
陈嘉庚对比重庆的蒋介石高高在上好似皇帝的姿态,毛主席的亲和力让他惊讶。
他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期待的那个爱民如子,追求平等的中国希望就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陈嘉庚想:作为一党主席,毛主席没有架子,看起来是那么普通。
他很少可以见到有领导人拥有如此广阔的胸怀,毛主席从不高高在上,而是把自己深深地扎在基层之中,和人民同吃同住,成为一位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人。
他可以体会到,在毛主席的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毛主席正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自己追求的事业。
不要地位,不要权力,只要人民。
试问,有这样的领导人,人民怎能不幸福?队伍怎能不整齐?秩序怎能不有序?
从前,陈嘉庚对我党的印象并不尽善尽美,他听闻延安的共产党队伍混乱不堪,剥削百姓,但是百闻不如一见,谣言已经在军民合一和毛主席以身作则的伟大形象里不攻自破!
他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所见人民贫苦并没有剥夺资产,田园民用,商店也是自由营业。男男女女,坐谈起居,井然有序!”
在讨论有关国共话题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像蒋介石那样破口大骂,而是表达了想要合作抗日的意愿。
陈嘉庚原本以为毛主席也会提倡与蒋介石再战,但在听到毛主席所说之后就轻松了下来——这个时候就应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他能体会到,哪怕是面对国民党,共产党也充满了温和与友善,这态度和蒋介石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和你所想一样,国共就像是意见不合的兄弟,把侵略者打跑我们再关起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敌人。”陈嘉庚听闻毛主席的话一时间感慨万千。
在重庆,蒋介石和陈嘉庚从未讨论过有关民族存亡之事,更没有说到他最关心的统战话题,但毛主席却专门抽出时间与他商量这些,可见毛主席对国家的重视要超过重庆的蒋介石。
从表面行为,到不为人知的细节,再到双方讨论的话题,延安和重庆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对比。由此,陈嘉庚在延安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中国的救星。
他说:“余观感之下,衷心无限兴奋,如拨云雾见青天。”
话里话外,全是陈嘉庚对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共产党人的敬佩和鼓励。
此次慰问之行,陈嘉庚在重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望,最终又在延安收获了意外之喜。
他本以为中国已经没有希望,却发现在延安,理想中的社会已经悄然落地。
结语:
自上而下,团结有序,没有资本,没有官僚,只有数不清张开翅膀自由飞翔的男男女女,盛况之大,前所未见!
毛主席所谓“敢教日月换新天”,从陈嘉庚的视角来看,他们成功了。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他们不仅是成功,还守住了所有好的结果。
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因为那端正的精神真的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