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日报》6月27日第11版报道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吉信人民法庭,辖禾库镇、筸子坪镇、吉信镇3个镇61个村(社区),总面积394.8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其中70%以上为苗族同胞,是典型的苗族聚居区,且大部分居住在高山上,特别是平均海拔近千米的腊尔山台地,更是被称为高高的苗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信法庭

近年来,吉信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前端和前沿,大力探索苗族地区纠纷化解有效方法。2024年,法庭案件受理数下降20.56%,苗岭风景最和谐。

01

立足治“未病”,把工作重心放置于最前端

未病,是一个中医术语,指尚没有发生的疾病。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有道是:上医治未病。

将纠纷消弭于萌发之前,是法治的理想状态与奋斗目标。

吉信法庭,致力于做诉源治理的“上医”。

筸子坪镇,与湘西高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受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这里经济活力十足,借贷、租赁等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吉信法庭有的放矢,由时任庭长刘席宏带队,在筸子坪镇专门召开涉法涉诉现场答疑会,就土地流转、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纠纷,现场答疑,耐心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疑会现场

48岁的杨大哥与67岁的吴大伯,一同聆听了这场培训答疑会,会后两人共同决定重写两家之间的土地流转合同,更精准地明确了起止时间、流转期限、各自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有效避免今后的潜在纠纷。

在现场参加培训答疑的镇、村干部及村民近50人,他们踊跃提问,并将弄明白了的相关法理,各自带回村里进行讲解与传播。

普遍性的治未病——诉源治理,也是极为重要的。2023年3月7日至9日,刘席宏带队,相继来到禾库镇、筸子坪镇和吉信镇,与乡镇党委、派出所和司法所,举办了3场“诉源治理背景下纠纷联合化解工作方法培训班”,所有乡镇干部及村主干悉数参加,他们纷纷表示,纠纷调解确实需要防患于未然、前置于乡村,这次精准的法律知识指导,太及时、作用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乡镇干部及村主干诉前成功化解一起省外投资者与辖区村民合作经营纠纷

经培训指导,乡镇干部及村主干运用培训所学,诉前成功调解纠纷200余件。

02

致力解“纷争”,把调解力量整合至最前线

以2023年为例,吉信法庭案件受理最多的3类,分别是离婚纠纷、劳务合同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

婚姻,从来都有各地区或各民族的特点。

在苗族地区,结婚时男方要给予女方一定的彩礼和一整套苗族银饰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因为爱攀比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就容易出现高价彩礼,且极易造成离婚时的纠纷。

又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广大苗族青壮劳动力、长者大都在外打工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凤凰苗族“四月八”万人跳花节现场就抵制高价彩礼开展普法宣传

特别是一些夫妻,打工地方不同而长期两地分居,感情变淡,甚至变味,导致离婚纠纷呈增长之势,仅2023年就有110件之多。这些纠纷调解的难度较大,于是吉信法庭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把调解力量置于最前端——各乡镇村。并形成合力——法庭、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民政站、村两委主干,甚至包括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村里的乡贤能人,共同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礼纠纷调解现场

禾库镇的一对年轻夫妻,感情完全破裂,经多次调解后友好分手,女方在众人的见证下,退还了12万元订婚彩礼和2.5万元的苗族银饰费用。

村两委主干和村里的乡贤能人,长期与当事人双方共处一个村寨。调解过程中,他们提出的方法方案,最具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于法有据,于俗有理。

方法对了,纠纷调解就容易了。吉信法庭联合县民政、妇联等部门,在3个乡镇的61个村、社区设立“家庭婚姻矛盾调解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小、化了。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合协调、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乡村联动。

03

着力护“花蕾”,把法律保护体现到最前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所在。

吉信法庭坚持创新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积极探索让辖区内的各种社会细胞自觉加入保护未成年人的行列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库安置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禾库镇有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区西端,是湖南省凤凰县咏昌达手袋有限公司。每天,公司四大车间内,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台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公司一楼的两间房里,有近20名小学生及幼童,放学后在游乐室玩耍嬉戏或在自习室写家庭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学后孩子们在咏昌达公司游乐场玩耍

吉信法庭认真把能动司法体现在“三进”活动上,即:“一进”公司办公室,提醒公司不得录用“童工”;“二进”公司车间,提醒家长要“依法带娃”;“三进”公司游乐场,对孩子们进行防霸凌、防性侵、防溺水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咏昌达公司车间了解群众工作和未成年子女教育情况

“企业的担当加上法庭在法治上的助力,让这片苗区大地的孩子健康成长。”禾库镇党委书记龙奉兴介绍,咏昌达公司主动承担企业责任,每周五给员工们的孩子提供免费晚餐;寒暑假与镇政府、驻村工作队一起为安置区近500户村民的未成年子女,组织各类体育、艺术培训班等。

保护未成年人,法律之手全过程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及《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

禾库镇柳薄村的石某某、龙某某,婚内共育有4个子女,在吉信法庭诉讼离婚的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两人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能依法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于是于5月15日下发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明确要求两人应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并责令两人到法庭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在审理离婚纠纷中,吉信法庭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强化未成年人保护。2023年以来,共发出《家庭教育令》6份,《家庭教育指导令》2份。今年4月发出了湘西州首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并将在此后所有涉及未成年人的离婚纠纷中都同步发放到每个家庭、每个父母,致力于激活家庭“小细胞”,促进苗岭“大平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吴先丽 李孟河

编辑:以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