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3日,第十六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不同行业的知名心理卫生专家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出席会议,研讨、共议心理卫生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湖南省脑科医院张宏耕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指南制定背景、抑郁症中西医诊断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等内容。

张宏耕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宏耕教授在会上作报告

张宏耕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抑郁障碍是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一种精神疾病,全球有3.22亿患者,我国患病率为6.8%,其中重度抑郁为3.4%。抑郁症,中医称为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物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目前,抑郁症临床治疗中存在治愈率低于30%、药物疗效延迟、抗抑郁化药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张宏耕教授强调,“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过去20年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从整体观出发,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张宏耕教授介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了《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在内的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突出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坚持中西医并重、相互补充。《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明确了抑郁症诊断和证候标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并指出轻度抑郁可单用中药或针灸治疗,中重度抑郁则以抗抑郁剂为主,中医药辅助治疗,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证候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必要时联合心理治疗及/或物理治疗。针对抑郁症巩固期和维持期,应该根据证候进行辨证,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的综合治疗,具体中医证型、治法方药参照急性期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残留症状,预防复燃,降低复发率,减轻其他伴随症状、降低抗抑郁药不良反应、缩短治疗疗程。

张宏耕教授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贯穿抑郁症全病程(包括急性期以及巩固期和维持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伴随症状,缓解特殊人群抑郁症状,减轻抗抑郁化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对于抑郁症急性期,主要证候表现为痰气郁结证的患者,张宏耕教授以创新中药解郁除烦胶囊为例,介绍了该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他指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则治法采用行气解郁法,建议选用解郁除烦胶囊改善抑郁症状,改善焦虑及吞咽如梗症状,减少抗抑郁药不良反应。”

据悉,解郁除烦胶囊是在中医气络学说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由八味除烦汤化裁而来,而八味除烦汤是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根据古籍记载,半夏厚朴汤和栀子厚朴汤均具有治疗焦虑、抑郁的作用,临床病例也证实了这两味方药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解郁除烦胶囊可以改善如精神抑郁、心绪不宁、失眠多梦等抑郁焦虑相关精神症状,还可以改善非特异性躯体感觉异常,如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头晕耳鸣、咽堵、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