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对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立足新征程新起点,“广袤田野”正成为展现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使命。以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解锁乡村振兴“新”力量,实现宜业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潮流,是推动乡村向“新”方向发展的关键。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跨出学校、研究所,深入到广阔的乡村领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力量。要加力突破重要品种、重要机具等制约瓶颈,加快构建国家创新型农业企业方阵,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增加高质量农业科技供给。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以及通过新能源技术确保乡村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正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

厚植乡村资源沃土。产业的兴旺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优良的产业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壮大,必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加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路径,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示范引领,积极探索“蓝天碧水青山”向“资产资本资金”转换的最优路径,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战略和品牌产品开发,助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创新的关键在人,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在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因素,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让基层一线成为培育人才的主战场,不定期选派人才下沉基层锻炼,多措并举走访外来人才、返乡大学生、乡土工匠、外出乡贤,建立乡村人才库,让越来越多的“乡村能人”登上舞台、展示才能,激荡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让“新质生产力”在人才建设中释放核心动能。(王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