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欧洲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而是选择‘拥抱中国’。”这是为什么?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3日在《欧洲应对中国冲击:抱紧中国》一文中对欧洲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文章摘编如下:

面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中国冲击,欧洲并没有像美国那样,简单地对中国进口商品设置更高的贸易壁垒,而是寻求另一种选择:铺开红毯欢迎中国。

欧洲官员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制造商投资欧洲,也欢迎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投资欧洲,包括比亚迪在匈牙利的投资以及奇瑞在西班牙的投资。

根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和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近年来受欧洲加强审查影响,中国对欧洲企业的收购大幅减少,不过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或工厂——却迎来快速增长。

欧盟监管机构本月表示计划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相对温和的关税——与拜登政府近期宣布的对中国汽车征收100%的关税相比,欧盟的最高税率不到前者的一半。

对欧洲和中国来说,进行更密切合作是对特朗普可能重新入主白宫的对冲措施。

特朗普已表示,要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全面征收10%的关税。这相当于威胁欧洲不要完全跟美国站在同一阵线。

如此一来,欧洲与中国的产业科技纽带有望变得更加紧密,而与美国之间的纽带将进一步削弱。中国汽车品牌将在欧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不会在美国发挥影响。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说,欧盟的态度是“承认中欧产业综合体的存在”,同时“明确鼓励”此类综合体的发展。

荣鼎咨询公司的欧中问题专家诺亚·巴尔金说,这给欧洲带来了风险,“如果欧洲汽车产业仍然与中国深度融合,而美国汽车产业与中国完全脱钩,很可能导致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事实上,欧洲对美国的出口是对中国出口的近两倍。

为什么要冒这个险?欧洲汽车产业通过合资企业的形式与中国汽车产业深度交织,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德国大众汽车约三分之一的销量和大部分利润均来自中国市场。

此外,一旦全球贸易体系崩溃,欧洲的损失将比美国更大。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在本月的一次演讲中说,欧洲的制造业就业岗位是美国的2.5倍,而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制成品用于出口,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五分之一。

制造业占欧洲总产出的15%,这一比例在德国达到18%,而在美国仅为11%,这反映出欧洲在高科技工程工具和机械方面的专业化。但在那些中国过去需要从欧洲采购的产品领域,中国自身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长。中国企业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和设备比美国、德国和日本加起来都要多。

此前中国曾欢迎外国投资,将其作为引进新技术的一个途径。巴尔金说:“现在我们的处境是,欧洲热衷于从中国引进技术,技术转让换了个方向。”

一些分析人士说,允许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发展可以鼓励更多人转向电动汽车,鼓励政府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从而有利于欧洲车企。另一个优势是,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可能会落后于欧洲和中国,技术更差,价格更高。(编译/杨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