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国家科技大会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85岁的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的通知》强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由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这也就意味着李德仁院士将获得800万元奖金,并且全部属其个人所得。根据我国税法有关规定,科技奖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李德仁院士将净得收入800万元。

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德仁的科技成就,官方表述是,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以李德仁为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相比,此次受奖金额800万元,不算很多。作为一位老科学家,虽然衣食无忧,良好的生活完全有保障。但是,这些钱用来进一步改善自己及亲属的生活,这也是人们的心愿,从国家奖励导向上,也是希望让获奖者真正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接受央视记者董倩的采访时,董倩直面追问李德仁院士“国家奖励的800万奖金咋花?”他表示,将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其中,500万元将交给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300万元交给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

看到这里,在为李德仁院士这种高贵的品格和德行打动的同时,也略微有一些说不出的感觉。800万元,这样的奖励,李德仁院士理所应当享用,并且也无道德方面的不妥,名至实归的荣誉和奖励兼得,这是应该的。

这笔钱,可以直接用于个人及亲属生活改善,让其以更加幸福的身心状态,继续科研事业,持续再攀高峰。或者,这笔钱也可以顺便犒劳身边的得力助手和团队骨干力量,促进科研事业良性循环。可是就这样全部捐给了所在的武汉大学,支持创新人才培养,仅仅留下来一份中国科技最高奖的精神荣誉。

如果李德仁院士要为所在的武汉大学争取一些科研经费和奖励基金,对于他而言,其实并不难。也就根本不用把这一份来自国家和人民厚重的给予他的馈赠,再转赠给武汉大学。

由此事思考,对于伟大的科学家,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合理合法地获得“名利双收”,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成为青年人成才成长、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风向标。

但是在一些环境,科技工作者也不能过于显眼,清贫而简朴是他们正常并固有的标签。科技创新获奖,如果没有多少奖金还好说,一旦有较大额度的奖金,这很可能带来新的麻烦或是问题,获奖者索性一捐了之,还落得个清爽和干练,大家都很好。

目前,政府层面实际上导向比较到位,但却在实际落实层面或还不到位,特别是受舆论宣传,以及获奖者所处的环境制约,容易造成对获奖者的“道德绑架”,让本该属于获奖者自己的奖金,沦为形式意义上的奖励。

我完全相信李德仁院士一定是真心捐赠。因为他在央视采访中也提到,他和他的同事,过去也捐赠了不少的奖金。总之,给人的感觉,这样的捐赠好像就是一种业界惯例和自然而然之事。

但是,我还是想提一个“不近人情”的,可能有些“过分”的建议,这就是国家要提出强制要求: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应严禁捐赠,必须用于获奖者本人及亲属改善生活。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微信公众号:zgmjply(评论员解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