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指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智慧农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涵盖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网、智慧农村交通以及智慧农村家居四个方面的内容。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优化乡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成本约束、人才匮乏以及配套制度缺位等问题,这需要农村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相互配合,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创建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推动农村全面转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词】乡村振兴;智慧农村;“互联网 ”

一、智慧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仍较为严峻,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建设则显得格外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手段。目前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2018年我国农村网络商务交易额已突破1.2亿元,宽带与4G网络覆盖率高达88%,信息化技术以及智能化生产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也为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方面日益精细化,业务与产品多样化以及产业链整合程度均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农村土地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速,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大数据技术在农村社会治理中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农村发展呈现出日益智慧化的发展趋势[1]。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对智慧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现状与问题以及对应策略进行了探讨,对于现代化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智慧农村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化分析处理,应用于农村各产业经营与农村社会管理之中,包括智慧农业、智慧农村电网、智慧农村交通以及智慧农村家居四大方面的内容[2]。智慧农业是智慧农村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指依靠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智慧农村电网是指覆盖范围广、高质安全、高效环保的农村电力网络体系,确保农村电力设施与传输的稳定,为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智慧农村交通则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起只能交通监控平台,提高农村交通运输效率与秩序;智慧农村家居是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建设,涵盖智能家电产品、在线教育等。智慧农村建设的一大关键则在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互联网 ”融入农业生产之中对于农村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有着积极意义。农业生产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遥感技术等对影响农业生产的日照、降水、土壤和气温等自然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控,对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周期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天候检测,从而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发展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实现农产品质量和全面保障[3]。由此可见,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社会治理水平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智慧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尽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目前我国智慧农村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

1.信息技术投入成本高昂。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连续6年超过GDP增幅,但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成本是极为高昂的,以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中所使用的植保无人机为例,单价高达5万元以上,虽然其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数十倍,但是高昂的成本劝退很多农民。人工智能、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成本回收周期长,且存在较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导致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程受阻。智慧电网与智慧交通建设呀也需要高昂的投入,这对于资金匮乏的小规模村镇而言也往往难以实现,宽带电缆、电网铺建以及公路修建均为大额投入项目,需要资金与人力的双重支撑,这对处于较为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的乡镇而言更是如此,交通物流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农村基础信息设施条件的改善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2.农民文化素养与创新意识薄弱。

农民的平均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民尚未接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停留在初高中文化水平,其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市场营销以及数据技术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十分欠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甚至会对新型信息技术产生抵触与排斥心理,缺乏创新意识,这也为智慧农村的概念推广与落实带来较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农村经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也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乡村已有资源仍然主要被配置到传统业务之上,对新型信息技术投资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对如何引入以及使用这些技术,并将之融入农村的经济社会之中的认识也较为浅薄,因此智能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效率较为低下。

3.农村商业模式传统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仍然没有突破依赖原始自然资源以及低廉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小规模农户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经济结构也相对单一。农村第二与第三产业占比仍较低,经济附加值高的行业与产品尚未得到足够关注,这类产业需要完善市场机制的介入以及积极的政策引导进行推广。然而目前我国智慧农村的建设只在部分试点展开,处于科研项目开发试验阶段,“互联网 ”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较为欠缺,传统陈旧的商业模式在智慧农村建设背景下则面临更严重的发展瓶颈。

4.智慧农村政策缺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村镇政府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陆续出台诸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的政策,但是与“智慧农村”有关的政策与规划则十分匮乏,政策引导较为滞后,政策缺位也会带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落后。在政策缺位的影响之下,智慧农村的概念普及度也较为低下。对于大部分农村的基层干部而言,其对智慧农村的内涵以及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并没有意识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村镇管理之中的关键意义;对于普通农民群众而言,普遍对智慧农村的了解甚少,对智慧农村这类新型事物的接纳程度较低,且参与度、主体意识较为淡薄,认为智慧农村建设、农村发展转型是政府的责任,这些均阻碍了智慧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

三、智慧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智慧农村发展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条件仍较为薄弱,这为农村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各大通信运营商加大农村光线电缆铺设,加强4G和5G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的网络宽带覆盖率,让各大公共场所接入无线网络,便利企业经营管理与农村居民生活。与此同时,农村还需要加强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为技术与人才的引入、产品的销售推广以及城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条件。除了网络通信与交通建设之外,市场与财政配套政策也需要跟上智慧农村建设步伐。政府应当加大该领域的资金扶持,出台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以及产业政策,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到智慧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为信息技术创新研发、农民技能培训教育以及投资购置新型技术等活动提供直接的资金扶持以及税收优惠。

2.依托“互联网 ”技术构建信息云平台。

智慧农村建设的一大关键则在于信息化云平台的构建。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例如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搜集从农业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数据与信息,为农户的耕种与经营销售提供科学参考。政府在农村云平台的构建上应到起到带动引导作用,带动各云平台企业联合协作,实现数据与信息的交流共享,为农村各类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治理提供服务。同时,为了让云平台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政府应当与企业相配合,加大平台的宣传推广,并为农民群众提供培训宣讲,让农民可以运用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决策。

3.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智慧农民”。这一方面需要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考虑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推广、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同时,农民的培训教育也可以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创新与多样化发展,可以借助手机APP、在线课堂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培训,让培训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形象化。除了农民培训之外,农村还应当利用物质与非物质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可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以及村镇管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与此同时,农村政府也应当优化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医疗卫生保健、子女教育、父母养老以及住房与社会保障等机制,免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智慧农村的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其不仅可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还有助于释放乡村社会治理活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智慧农村建设仍面临着资金、技术以及文化等层面的困境,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市场以及人才引入、教育培训等政策机制,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打造农村云平台,储备优质人才,为农村发展转型服务,最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转自:中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