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档案

胡希恕(1898~1984),辽宁沈阳人。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本文来源:《胡希恕医论医案集萃》,段治钧、冯世纶、廖立行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本文选取的医案,均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中医杂志中有关胡希恕先生的医案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愈哮喘持续状态案

康某,男, 36岁,门诊病历号 143153,初诊日期为 1964年 4月 29日。

病情摘要:三年前因吃辣椒而发哮喘,虽常服中西药却迄今未愈。冬夏皆犯病,每每因偶尔咳嗽或喷嚏而发作。消化差,大便干燥时为将发之兆。发作时喘满、胸闷、倚息不得卧。曾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医院治疗均不见效而来北京治疗。曾用割治疗法、两侧颈动脉体摘除等疗法,皆无效果;又以补肺补肾等方治疗七个多月,症状有增无减,告之“虚不受补”。他精神痛苦甚感绝望,到胡希恕先生这里做最后一试。

现症: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倚息不得卧,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苔薄白,脉沉缓。据证已用补虚无效当疑此哮非虚。再看哮喘发作时见胸胁苦满、腹胀、便秘等,稍加仔细分辨即知此证为实证无疑,乃为内有实邪阻肺之哮喘。

据证与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 12克,半夏 12克,黄芩 10克,生姜 10克,枳实 10克,炙甘草 6克,白芍 10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桂枝 10克,桃仁 10克,茯苓 10克。

结果: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减轻,服第三剂后大便通畅,哮喘未作,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息,唯口干不解。原方再进三剂遂愈。停用西药氨茶碱等。经两年半随访,未见复发。

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治疗高热案

秋某,男, 75岁,门诊病历号 86201。

1981年 1月 22日初诊:1980年 10月下旬感冒发热,体温达到 38. 7 ℃,用庆大霉素等治疗热不退,几天来每晚先手足发冷,继则身热,体温在 39 ℃以上,口干舌燥,两胁胀满,呕逆不欲食,大便干燥,舌苔黄但左半边白,脉沉细。

与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柴胡 18克,黄芩 10克,半夏 12克,白芍 10克,枳实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大黄 3克,炙甘草 6克,生石膏 45克。三剂症减,但大便仍干。上方增大黄为 6克,继服三剂,诸症消失,停药一个月未见复发。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案

郭某,男, 53岁,门诊病历号 25201。

1976年 7月 9日初诊:去年 8月经腰椎穿刺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经西药治疗七八个月仍午后低热,体温为 37. 3 ℃,神情呆滞,语无伦次,记忆力显著减退,两手震颤,走路不稳,伴口苦咽干,大便不爽日二三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指鼻试验阳性。

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 20克,半夏 12克,黄芩 10克,白芍 10克,桂枝 10克,茯苓 12克,牡丹皮 10克,桃仁 10克,熟军(熟大黄) 10克,枳壳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炙甘草 6克,生石膏 45克。

药服九剂后,手颤好转,说话较有条理,能自行,大便日一二行,体温在 37 ℃以下,指鼻试验阴性。继治二个月,精神及语言正常,除记忆力差外他如常人。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案

伊某,女, 26岁,门诊病历号 4216。

自 1976年 4月起肝功能一直不正常,经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后在本院门诊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法治疗半年多亦未见好转。查肝功能: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 8U/ L,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TFT) 2个加号,谷丙转氨酶( GPT) 766U/ 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症见:下肢酸软,右胁疼痛,恶心嗳气,纳差,夜间肠鸣,月经提前,苔薄微黄,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兼停饮,治以疏肝和血化饮。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柴胡 18克,黄芩 9克,天花粉 12克,生牡蛎 10克,桂枝 9克,干姜 6克,白芍 12克,当归 9克,川芎 9克,王不留行 9克,丹参 30克,茵陈 24克,茯苓 15克,苍术 9克,炙甘草 9克。

服上药三剂,因出现尿频、尿痛改服猪苓汤三剂,症除。又因恶心、腹胀、大便溏等改服小柴胡汤六剂,恶心、腹胀消失,大便转正常。再投初诊时原方,加减服用二个月, 12月 17日查肝功能正常。

-5-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乙肝转阴案

索某,男, 25岁,门诊病历号 43609。

自 1977年 4月诊断为肝炎,谷丙转氨酶( GPT)一直波动在 300 ~ 600U/ L之间,曾经住院服西药治疗一年无效。本月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GPT) 600U/ L以上,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 10U/ L,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TFT) 1个加号,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症见:乏力,肝区疼痛,小便黄,经常咽痛,复查谷丙转氨酶( GPT)明显升高,苔薄白,脉弦数。胡希恕先生指出:此证虽病久且见乏力,乍看为虚,但细查脉证,实为肝郁偏实热之证,故拟以疏肝祛瘀、清热利湿之法。

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茵陈蒿汤加减:柴胡 20克,半夏 12克,白芍 10克,黄芩 10克,枳壳 10克,大枣 4枚,大黄 4克,生姜 10克,桂枝 10克,桃仁 10克,牡丹皮 10克,茯苓 12克,炙甘草 6克,茵陈 18克。

上药服三个月,咽痛未作,肝区疼痛偶现。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GPT) 143U/ L,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阴性,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TFT)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大便转溏,乏力、腹胀明显,说明证已变,即实邪已除,只剩本虚,故方亦变,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茵陈、丹参。服一个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6-

疱疹大柴胡汤合己椒苈黄丸治肝炎肝硬化腹水案

王某,男, 25岁,门诊病历号 3343。

患者腹胀,纳差,下肢水肿,经某医院诊断为肝炎、肝硬化。症见:腹胀,低热,纳差,乏力,头晕,便溏,尿黄,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 GPT)大于 600U/ L,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 17U/ L,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TFT) 1个加号,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蛋白电泳:白蛋白 46. 4%, α 1球蛋白 3. 48%, α 2球蛋白 8. 7%, β球蛋白 14. 9%, γ球蛋白 26. 7%。腹腔穿刺:细胞总数 3. 1 × 109/ L,白细胞数 2. 8 × 109/ L。超声波检查:肝肋下 1. 5厘米。

首服大柴胡汤合己椒苈黄丸:柴胡 12克,半夏 10克,黄芩 10克,枳壳 10克,白芍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木防己 10克,椒目 10克,大黄 6克,葶苈子 10克。

七日后因出现鼻衄、心中烦热而与三黄泻心汤,服四剂鼻衄止,心中烦热消失,而以少腹坠痛、肝区疼痛、纳差、下肢水肿为主,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服药月余,纳增,面丰满而红润,而以肝区疼痛、气短、小便少、下肢水肿为主,故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半个月后查腹水已消,下肢水肿也不明显,仍以前方(大柴胡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治疗五个月余,查肝功能已正常。

-7-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蛛网膜炎案

许某,男, 46岁,门诊病历号 55605。

初诊日期为 1965年 4月 7日。曾在某医院经腰椎穿刺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喘息性支气管炎”。曾在某医院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且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且挟痰挟瘀。

以柴胡 15克、黄芩 10克、半夏 12克、枳实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炙甘草 6克、桂枝 10克、赤芍 10克、红花 10克、茯苓 10克、大黄 6克、生石膏 45克治之。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二个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连续用脑一个小时。再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个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8-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胃脘痛案

田某,男, 33岁,门诊病历号 20401。

初诊日期为 1966年 6月 1日。胃脘痛五年,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胃灼热,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且挟瘀挟饮。

以柴胡 10克、黄芩 10克、半夏 12克、赤芍 12克、枳壳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桂枝 10克、茯苓 10克、桃仁 10克、牡丹皮 10克、大黄 6克、炙甘草 6克治之。

上药服三剂,胸胁苦满、胃脘痛皆减。继服三剂,胃脘痛已。上方再加橘皮 20克,加生龙骨、生牡蛎各 15克,服三剂,诸症皆消。

-9-

大柴胡汤合桂枳姜汤加减治疗胸痹案

葛某,男, 40岁,门诊病历号 146415。

初诊日期为 1964年 12月 17日。于 1964年 7月 27日突然发生心绞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经住院治疗好转。但经常胸痛,胃脘痛,两胁下疼。胸闷如压重物,心动悸,心慌易惊,头胀疼,大便不畅,走路缓慢,以手按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痰瘀阻胸。

以柴胡 12克、半夏 10克、黄芩 10克、白芍 10克、枳实 10克、桂枝 10克、桃仁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治之。上药服三剂,胸胁痛俱减,大便色黑为瘀血下行之象。上方再加茯苓、牡丹皮、炙甘草继服一周,胸闷、胁痛又减,再进药二个多月,自感无不适,可参加轻体力工作。

-10-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头痛喜忘案

张某,男, 47岁,门诊病历号 132891。初诊日期为 1981年 3月 13日。1968年 8月被高压电击伤,晕倒不省人事约一分钟,身体有 7处被灼伤,自此常感头痛喜忘,迄今未愈。曾多处求医治无效,又服天麻斤许,也毫无效果。近症:现后头痛,胸腹满,早起恶心,喜忘,舌苔白中挟黄,脉沉弦。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瘀血阻络。

以柴胡 20克、半夏 12克、黄芩 10克、枳实 10克、白芍 10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桂枝 10克、桃仁 10克、牡丹皮 10克、茯苓 10克、大黄 6克、炙甘草 6克、生石膏 45克治之。

上药服六剂,头痛、胸腹满减轻。继服上方十剂, 1981年 4月 23日因腿疼来诊,告之头痛、胸腹满、喜忘都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