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局势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中菲两国于仁爱礁发生摩擦后的第十天,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进行了一次电话会谈。这次通话的背景和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也凸显了中美之间在地区事务上的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月中旬,中菲两国在仁爱礁海域发生了一起摩擦事件。据报道,中国海警船对非法进入中国领海的菲律宾船只采取了必要的管控措施。在这次行动中,中方依法缴获了菲方船只上的武器。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南海局势的关注,也凸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

然而,就在这次摩擦事件结束十天后,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突然致电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表达了美方对中国在南海行为的"严重关切"。更引人注目的是,坎贝尔在通话中强调,美国根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承担的义务"仍然不可动摇"。这一表态无疑是美国试图为菲律宾撑腰的明显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和菲律宾于1951年签署的双边军事协议。该条约一共有8条,其中第5条是该条约的核心条款。第5 条内容规定,只要是任何一方的军队、军舰、飞机等砸太平洋遭到武装袭击,中菲两国将依法采取共同行动,以应对危险。只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该条约的激活条件,以及依法采取哪些行动,美方并没有在条约中直接说明。也就是说,最终的解释权归属美方所有。

回到话题中来。美国此次电话中搬出《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明显是想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撑腰打气。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复杂化南海局势。事实上,仁爱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于非法闯入中国领海的菲方船只,中方采取的管控措施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内法,是正当、合法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作为域外国家,长期以来频繁介入南海事务,不仅没有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反而成为南海局势紧张的主要推手。美国一方面声称要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另一方面却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在南海进行挑衅性的"自由航行"行动,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令人不禁质疑其真实意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行为,本质上是其"印太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美国试图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然而,这种零和思维已经不合时宜。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应该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试图通过这次电话会谈向中国施压,但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不移。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施压而改变在南海问题上的正当立场。相反,中国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也愿意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南海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总的来说,美国此次电话打到北京,意图为菲律宾撑场面,但这种做法无法改变南海的现实情况。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正当的、合法的,也是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南海问题,停止干涉他国内政,真正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