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喜人合体重回内娱江湖的日子,快有两年了。两年来,时而有观众在我评论区问,喜人还会回来吗?

会!

前段时间E姐也去参加《喜人奇妙夜》的录制了。加量不加价版的喜人大聚会,风味醇正浓香,所有人想看之前都要准备好纸巾,因为你不知道会在哪一秒钟被笑出眼泪……

我是个从小学阶段就很爱看国产综艺的老综艺er,这么多年下来,很清楚综艺这种东西,同类型的项目,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有严重疲劳感。

《喜人奇妙夜》,是绝对的幸存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人!没有你们观众可怎么活呀!

在《喜人奇妙夜》里,大锁有了新搭档,一个是老熟人杨雨光,一个是新兄弟小郭郭展豪,三个男人就睡眠问题产生了深入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想和大锁共度良宵,另一个想和大锁彻夜不眠,我说你们古希腊的神们,玩得是不是有点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锁还是你的互联网邻居,让你不禁怀疑到底是谁又在偷偷监视自己的生活——一边养生一边熬夜,熬夜的每一分钟都是因为“上班的时候,好像不是自己的时间”。中间还有失恋梗、大厂梗、贫穷使我自律等一系列扎心专用问题,谁又汗流浃背了……

隔壁吕严的父亲,这次不再是墙上挂着的照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爸爸的,是很多观众熟知的小品演员何欢;瘦一点的妈妈,是话剧演员邓帅。国产三口之家的惊喜,还是要看咱们喜人的创造力。

三个演员擅长三种不同的演绎风格,而首演节目《小品的世界》,是用一个大题材囊括了不同演员的特长。首播里,个人最喜欢的,便是第三次回归喜人身份的吕严带来的这个表演,我不信当吕严问“为什么对联要贴在屋子里”的时候,屏幕面前的你没笑出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纯新组合,也实在是和《喜人奇妙夜》的画风有点过于统一了。

双胞胎喜人组合“双高胎”,原本是短视频博主,结果来了节目以后融合度简直就像从喜人堆里刨出来的。瞧瞧布景,再瞧瞧抛包袱的节奏,江东鸣和小婉管乐直呼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节目一旦加入很多新元素,难免会导致原本风味的流失。《喜人奇妙夜》是怎么做到在成员数不断扩大,却还是吃起来原汁原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逐梦创作乌托邦

我们之前采访过吕严,也采访过闫佩伦。当时吕严说进行到赛程后半段,体力和精力都很透支,土豆甚至都开始有点脑磁场紊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回来?

闫佩伦和张祐维组成的“又一轮”,这次是名字和作品双呼应:人又一轮继续上场,作品又一轮进化。

第一年,俩人首战成绩不错,结果第二轮就遇到了最后拿下冠军的蒋龙张弛的《最后一课》。正如他俩的自我评价,“运气一直不怎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连首轮都没坚持下来,初赛即淘汰。

不过在那一年,闫佩伦说,再来节目,比创排还难的是当喜剧演员的勇气。如果没有这样大的勇气,也很难做出更大的创新,是他在作为演员路上的一次重大的认知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那一年,闫佩伦在后续不断助演的过程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是黄渤说的,“努力了,好运气就在等着你”。

随份子钱包大失血的三叔,脑子和肢体都没有很灵光的许仙,开飞船的猩猩,还有几分娇嫩的粉色霸王龙……最终拿到了年度后援团宠称号,也一路好运加持,走上了春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得了观众的肯定,拿了节目的特别奖,还上了春晚,也有了拍剧的机会……在闫佩伦和张祐维回归的第三年,他们的作品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为什么闯荡内娱半生,归来仍是要主动当喜人。

不管离开这个节目多远,走向多大的舞台,喜人这个大家庭,都是最好的创作孵化器。

《断片山》里,有奋不顾身地攀登,有痛苦,有遗忘,有挫败感,有成功的喜悦,何尝不是“我当喜人的那些年”的一本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让观众感动的,还有吕严。

从一开始被归为“小众赛道”,到第二年连连爆梗,再到减肥40斤,回归到喜人的舞台,吕严中间也有了自己的男主剧。理论上,他可以不继续在这个节目里吃苦。

或许是想要一个“终于拼到前三了”的圆梦,也或许是想要更充分的创作激活,吕严的回归,比他演的那些执拗的角色更执拗,也更让观众感动。

《小品的世界》并不再是纯粹的漫才。仍旧保留的吐槽役的功能,却融合了大量纯小品包袱,两者合并之后的笑力仿佛油电混合车,共享了小品的包袱易懂和原有的笑点力度大。

从一开始“我的老天奶啊!为什么又是打油诗、等观众捧场笑和烂梗合集”,到低配版黄宏宋丹丹出现的时候,回味起小品这种喜剧形式带给大家的全民欢乐;

再到明明可以不煽情,但是因为合家欢的感动,自愿选择煽情,《小品的世界》里的“我”释怀了,对着屏幕暴喊晋级的我,也释怀了。

质疑春晚,理解春晚,最后在爱里成为春晚,年龄越大,越开始吃“包饺子”这一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大部分综艺是纯粹的消耗,而喜人的舞台,永远是一边充能,一边放电。吕严、闫佩伦、大锁、张祐维在回归的过程里,相信每个老观众都能发现他们的进步——

艺术没有极限,创作也没有绝对的顶峰。在力求反转、快节奏、爆梗的短剧风市场中,还有一帮人,愿意这样付出,观众又怎么会不感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人,你们怎么这么争气

在喜人出圈之前,很多爱好喜剧的观众吐槽,为什么喜剧永远都是几个大咖才能撑住场面,为什么很明显喜剧演员行业青黄不接却没有新人出现?即使有舞台,也总是最终把演员圈在了固定领域,那么让观众去了解这些舞台的意义在哪里呢?

给【脚部演员】一个上升通道,让新人真正被看到,是《喜人奇妙夜》作为一档综艺的超综艺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这个节目的观众会知道,像黄渤、秦昊、贾冰、高圆圆这些喜剧大咖,不只是在台下讲两句。他们会真给行业意见,聊作品的结构、优势劣势,还有表演上的问题。

除了过来人的指导,还有线下的展演,以及最终线上的播出。虽然没有什么“打投”,喜人的考核却一点也不曾放水,一切都以作品为本。也正是破茧的过程痛苦,能被观众认可的喜人,是结结实实能被市场接纳的——

某某某参演了《庆余年2》,公认的古装男频巅峰之作;最近刚刚大结局的《墨雨云间》里有小婉管乐,古代打工人里的卧龙凤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全喜人最强cp感的王皓,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把喜人事业版图扩大到了电影领域。同样加入了电影人领域的,还有参演了《满江红》的张弛,真正做到了处处是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主打喜人阵容的《大王别慌张》,几乎每一集都轻而易举地被台词拿捏了123456789遍吧。

电视、网剧、综艺、电影、晚会……喜人的适应性,远远超越往常公众对于“演喜剧的”的演员的认知。不设限的门槛和以观众、创作为本的选拔机制,让喜人这些“咖小能力大”的演员,真正流向市场而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人奇妙夜》里有喜剧演员的培养,有优秀编导的实战,有和观众近距离交流的反馈,有你能设想的,所有关于小演员如何走向大舞台,热血漫一样的奇迹。

节目里还有很多演员,不是完全没有名气默默无闻,比如今年加入的孔令美、于莎莎,之前的宗俊涛,金靖。只是为了打破“喜剧演员难以和其他剧种交互”的行业认知,不少优秀的演员愿意来证明,好的喜剧演员演别的内容一样行,演其他题材的演员,也能驾驭得了喜剧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何欢这样,本来就是在喜剧行业,但在最近几年的创作瓶颈里,亟需带有鲶鱼效应的激活池子,需要有优秀的同行去鞭策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相信影视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演员,但我同样相信,喜人的优秀无法替代不可复制,因为那不是一个两个优秀者的showtime,而是集体作业,是尊重创作,是真正把观众当回事儿的表演综艺。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不看两眼,你们真的就太冷漠了啦(撒娇.gi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姐结语

可能是采访喜人最多的媒体人,欣赏他们身上那种不信邪、就要拼、不把观众当傻子糊弄,以及在台下,浓厚的创作者同病相怜的班味儿。

这味儿太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人除了工作能力过硬、有梗担得起喜剧行业从业者的title、吃苦耐劳等各种优点之外,个人特别喜欢的一点,是喜人确切来说不只是喜剧演员,他们具有很强文化传播能力的工作者。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表演、编导、道具、舞台设计、音乐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经验,而且还会花时间研究观众口味、线下线上的反馈,对于观众到底想看什么的研究,处于吊打行业的水平。

我也有看喜人离开喜人舞台的其他作品。闫佩伦在《我的阿勒泰》里扮演的朝戈,陈天明在《天行健》里扮演的Lucky,蒋龙最近上线的《时光代理人》,足以证明就算不演纯喜剧,他们还是很了解观众的口味。

《喜人奇妙夜》整体来说不负众望,首播里所有播出的短节目,个人觉得水平都不低,不愧是憋了两年发出来的大招。唯一的缺点就是,一口气看了将近4个小时,看完了然后又想再看一遍纯享版,屁股都坐麻了。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最喜欢哪位喜人?

来评论区说说吧~

《新说唱2024》冠军未播先爆?魔王战全是瓜!

非虚构笑点:喜剧大赛演完了我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笑麻的圆圆

值日生:菜籽 美术: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