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所谓的“一号号令”发布后,军队在绝大多数老干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紧急状态。足智多谋的朱老总,一眼看出其中猫腻,察觉出里面有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妻子康克清说:“现在连战争的影子都看不到。战争不是小孩子打架,随便凭空就能打起来。打仗之前,肯定会有很多预兆和痕迹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尽管朱老总打心底不认同这个“加强战备、疏散人口”的“一号号令”,但奈何形势所迫,也只能听从命令,离开北京,远赴数千里之外的广东从化生活。

朱老总跟康克清,本来是没有被安排一起走的,可于理,谁也不能分开这对老夫妻,康克清在身边,有利于朱老总的身心健康;于情,朱老总不放心康克清一人留在北京,担心她卷入政治风波。

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朱老总的这一合理要求,才得到批准。他们乘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时,当时的广州军区负责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直接安排人把他们送到目的地从化,不让他们进入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朱老总夫妇首次到从化,在此之前他们也来过:印象中从化风景优美,是个有温泉、有疗养设施的疗养胜地。不同于过去的自由行动,此次他们被明令禁止,不准到附近工厂、农村等地方,散步也不得超过规定的“警戒线”。

朱老总和康克清都明白,他们处于实际意义的软禁,只是尽可能不去谈论这方面的事。有时康克清实在忍不住,抱怨自由、吐槽被如此对待。朱老总却总是不在意地笑笑,说平时工作忙,没时间休息,现在我们休息好,回去能更好地工作;在这里也挺好,不能随意出行就不能随意出行吧。

1970年7月,朱老总和康克清被通知回北京,有工作需要他们做。回京前,朱老总跟康克清商量,回去后不再回中南海住了。康克清同意了,她也觉得那里不方便,搬到外面住孩子们也便于常来。

做完组织交代的工作后,朱老总专门走访了北京的工厂、农村。自始至终,他最担心,也是最关心的,还是工农业生产问题。在当时极度不正常的政治气氛下,扎扎实实抓生产变成“唯生产力论”,抓生产的人也被扣上了这样那样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常同那些来看望他的同志,交流生产劳动的看法,让他们也意识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别看那些人‘革命’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实际上最破坏革命和生产的人就是他们。不劳动、不生产,这能行吗?粮食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直到去世前,朱老总的境遇仍没得到太大的改善,还出现小革命刘湘屏言语欺侮他这个老革命的事。1976年7月初,身体出现病危问题的朱老总,神志却还清醒。一天李先念来看望,朱老总还想着国家和人民的未来。

他知道,年轻的李先念迟早会再出来主持工作的,所以紧握住他的手,叮嘱道:“生产要抓,不抓生产,将来没法收拾。生产为什么不能抓?”他还对“唯生产力论”的说法耿耿于怀,说完补充了一句:“生产为什么不能抓?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要抓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字字千钧,落在李先念的心头。一年后,李先念再次出山,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他没有忘记朱老总的嘱咐,积极领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行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