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山东省畜牧协会主办的第二届(2024)黄河流域肉牛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开幕。
大会同期举办了浪潮爱购云链杯——牛业沙龙,邀请了50余位肉牛相关企业负责人、产业专家以及省市县畜牧部门政府代表参加座谈交流,促进肉牛产业各业务环节的深入交流、跨界合作,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副会长、山东省畜牧协会肉牛分会副会长、北京泽牧久远生物科技研究院技术总监黄正勇老师受邀参会,重点阐述了“提高新质生产力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
1、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首先,黄正勇老师从生产力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剖析了肉牛产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他表示:劳动者,即肉牛从业人员;生产资料,包括肉牛的养殖场地、技术、工具、原料、饲料等等;劳动对象,即为肉牛。
黄正勇老师认为,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的基础上赋予了“新”和“质”,“新”即创新,“质”即品质。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互联网科技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要素资源的重组、生产方式的重构,并内在的融入到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
2、从哪些方面突破肉牛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黄正勇老师从事养殖行业四十余年,调研了上千家养殖场,在走访中发现了很多肉牛养殖生产中的通病。他表示,肉牛产业要想突破新质生产力,先要解决生产力中最基本的要素问题。
首先,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技术认识有待提高。很多基层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的技术和基础的认知,最终造成肉牛的生产效益低。比如重治轻防,等牛有病才去治;其中又出现滥用抗生素、乱用药,给牛造成药物残留等潜在疾病。还有圈舍建设不合理,环境脏乱差,比如地面潮湿、蚊虫到处飞、牛粪泡着牛等等。
其次,生产资料的配置要协调、匹配。比如有的养殖户青贮草料做的非常好,但没有专门的取草机,直接用挖机抠草,取用不当造成饲草腐败;有的养殖户牛的品种、设备、环境都很好,但购买的预混料质量非常低劣,里面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足,无法满足肉牛的生长需求;再比如犊牛一天应该吃多少奶,但实际饲喂量不够。这些都是生产资料配置不协调、不匹配,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肉牛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1、会议上,黄正勇老师对肉牛行业的未来提出两个预测
第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架子牛的价格可能会越来越高,进一步压缩育肥牛的利润空间。黄老师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近两年养殖市场低迷,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降低,因此大量母牛被屠宰,导致犊牛数量减少,架子牛的价格自然上涨。因此黄老师倡导,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避免屠宰母牛。
第二个,如果国内肉牛行业还是沿用当前生产水平,进口牛肉量将会进一步增加。2023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1100万吨,而国内牛肉产量仅753万吨;进口牛肉273万吨,是全球牛肉进口量的近1/3。按照正常出肉率计算,目前我国活牛缺口超过1000万头。此外,据国际畜牧科技预测,2030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将翻一倍,增加到532万吨。
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和牛肉产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黄正勇老师指出:提高新质生产力非常有必要。
2、微利时代,要想精准营养、降本增效,营养师是关键
黄正勇老师在会议中还提到当前肉牛产业中的一个问题:很多养牛场有兽医甚至是多名兽医,但没有一名懂营养的营养师。“营养不良是百病之根”,母牛不发情、犊牛成活率低、肉质差、育肥效益低、养殖成本高等很多问题都与营养有关。因此黄正勇老师在多个行业大会上呼吁:养殖场一定要有懂营养的技术人员。
针对营养师人才缺乏的问题,黄正勇老师表示,泽牧久远正在与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畜牧兽医报、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等沟通交流,共同举办养牛场营养技术培训班,培养更多专业的养殖人才,尤其是营养方面的人才,以全面提高国内肉牛的生产水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