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挑花——是流传于安徽省望江县内的一项传统手工艺与民间美术。2006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世纪60年代以来,望江挑花声名大振,有大量作品为业内人士所收藏。望江挑花,更是次四被选作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沙发装饰,且在博览会、展销会上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董事长吴灿(右一)接受《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二)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赤子》杂志副社长姚泽民(左一)与望江县政协委员、新联会会长、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董事长吴灿(右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江挑花,针线里的锦绣世界。一簇清幽烂漫花,轻挑曼绣出农家。一根针、一绺线,在经纬布上游织,织就的是智慧、是靓丽、是文化,是美的感觉和享受,更是一种可贵的不断创新与探索的精神。体悟望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众多的挑花类型中,望江挑花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进一步追溯,望江挑花发源于鸦滩镇的香茗山下。历史上,望江的大部分地方在水下,江湖相连,是为雷池。沧海桑田,才有后来的华阳、漳湖等乡镇。与之相对的鸦滩、长岭则称之为后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千年前的唐朝,雷池的水一定拍打过香茗山。古塔群山环抱下的褒隐寺,更像是一位隐士,凝视着朝阳庵那连绵百里的香火。香茗山也曾吸引无数名流驻足,梅福、李白、罗隐、解缙、翁薄等均在此留有足迹。其中,唐代诗人罗隐将香茗山作为自己寄养心性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隐爱诗,爱香茗山,也爱淳朴的山下乡村居民。他看到妇女村姑在麻布上以发丝挑花,简朴的挑花拨动了诗人内心最温情的那抹心弦,他亲自设计图案,指导村民挑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的点化像是神来之笔,挑花开始由神品、贡品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转变。再后来,棉布取代了麻布,丝线取代了头发。挑花更进一步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走进老百姓的心灵。一路走来,望江挑花摇曳着千年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征集望江挑花用做沙发靠背和扶手,并且赢得来访的总统夫人们的喜爱,望江挑花也成为了馈赠友人的佳礼。1985年,安徽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师张志借鉴挑花艺术的图案特点,创作设计出“庐阳花布”,赖少其书写其名,由安徽印染等厂家大批生产,畅销中外。当时购买庐阳花布的盛况空前,布在刚出厂还是热的就被买走,成为安纺厂的辉煌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少其题写“庐阳花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一直致力于望江挑花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收集整理“望江挑花”的传统针法、图案和工艺品,培养“望江挑花”新一代传人,培训“望江挑花”工艺能手,积极推动“望江挑花”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积极创建国家级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吴灿(右一)与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兼非遗专业委员会主任姚泽民(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时纺车轻摇,细细的线儿在人们手指间的棉条里均匀地抽出,再由坐在织机上的人们织成长长的土布。 望江挑花便是在这些经纬分明的布料上挑成。女人的头巾、围巾,男人的腰带、背包,孩子们的布鞋等都是挑花织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色的底布上,青色的线挑出各种古朴的图案,正反入画,朴实却不乏雅致,贵气中兼有稳重。技艺精湛的挑花高手,能灵活运用“ 挑、钻、游、织”这四种针法,做到正反两面完全相同,或者互成阴阳。而古老的挑花作品里, 常见花、鸟、鱼、福、寿、平安等图样,且大多线条简单,形象传神,结构对称,大面积留白,也像徽州的青砖白瓦,静默大方,也像皖南的小桥流水,清新婉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正是望江挑花的独有的韵味,表达着望江人对文化的认同感,对生活态度的见解,以及别样的思维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世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主任姚泽民(左一)与“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汤彩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成员、安庆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安庆市清大东方消防职业学校校长——黄来平(左一)与姚泽民(右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非美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