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影响国之存亡;士兵,影响战之胜败。

一切尘埃落定,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华夏大地上,这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予士兵们荣誉。

因为他们曾经用生命而奋斗,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他们至高无上的礼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55年授衔仪式上,一位曾参加过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刘金山,他面对闪耀着金光的勋章,看着满天飞舞的彩旗,却主动写信给毛泽东,说:

“我的年龄很大了,伤疤也很多,还没有文化,不能享受这么大的荣誉,请求主席准许我降衔。”

红军长征路上曾发生过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飞夺泸定桥更是流传至今。

对于这份名正言顺的荣誉,刘金山为何会不肯接受?在55授衔仪式上,他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

拨云见日,重重疑点,都可以从刘金山的从军经历中找到答案。

初出茅庐

1908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红卫村,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就是刘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中,日子过得十分清贫,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做刘伢子。

年幼的他,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成长。

但没承想,在他刚刚到达能够自在奔跑的年纪时,刘金山的父母双双去世,他成了一个孤儿。

无可奈何之下,不满10岁的刘金山,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在红卫村的某个山头上给地主家放牛,这份工作,他一做就是十多年……

转眼间,牛老了,而他也长大了。

1929年,刘金山突然决定不再给地主家放牛,因为当地农民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刘金山也加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他不再是地主家中的放牛娃,而是赤卫队中的一名农民士兵。

有一种鸟,一旦挣脱了束缚,就再也不会回到地面,它会拥抱蓝天,永远自由。

参加过农民运动的刘金山,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所以当红军路经江西省时,刘金山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红军。

通过两年的了解,刘金山最后在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也。

刘金山加入红军仅仅过去两年,一个生死关口摆在整个红军的命运前途之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红军决定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0月,面对恶劣的局势,刘金山并没有选择退缩,他也加入红军长征的队伍之中,这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普通士兵。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赤水河以东附近,这里山谷环绕,云雾缭绕,红军穿梭在山林中。

虽然此情此景,堪称诗情画意,但是身处画中之人,却无心欣赏身旁的美景。

因为再往前方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硬仗。

28日凌晨,突然下起小雨,阵阵寒风直击人的膝盖骨,以红3、红5军团为主力的红军,在土城镇外水狮坝向川军发起进攻。

但此次战役红军损失惨重,虽然在战前红军进行了详尽的地形调查,但没承想,在红军破译的敌方情报中,竟错误地将“旅”破译成“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令人惋惜的战役,最后由军委总部任作战参谋的孔石泉同志回忆:“在土城的那一场战役中,我们得到了敌人的情报,可是却把‘旅'翻译成了‘团',但是如果知道是‘旅',我们就不会打这场仗,如果对方是两个团,仍有胜利的机会。但最终伤亡很大,不得不走,只能撤退,这是一场击溃战。”

所以当红军发起进攻时,却发现对面的敌人竟是黑压压的一大片,虽然红军个个都英勇奋战,往复冲杀,但是伤亡依旧很大。

在这场土城战役中,刘金山冲在最前,没有丝毫退却,当他再次被战友发现时,已经身负重伤,连走路都成困难。

看到刘金山受伤如此严重,当时所有人都劝他留在老乡家中养伤,怕他再跟着红军队伍走下去,连命都会丢在他乡。

面对战友的劝告,刘金山摇摇头,他几乎恳求地说:“我没有家,我只是个孤儿,是红军让我有了家,有了翻身做人的机会,无论最后会发生什么,我都要和红军待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战友们带上刘金山,深一步浅一脚地重新踏上长征路,但似乎是年少时所经历的磨难,让刘金山拥有异于常人的体魄。

虽然长征路上条件艰苦,但是刘金山仍然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身体素质,跟上了战友们的脚步,身体也渐渐痊愈。

就在刘金山逐渐回归平常生活时,他的心却总被悲伤的情绪笼罩,最近他总是做一个梦。

梦里天空布满乌云,阴沉沉压下来,空气似乎不再流动,直叫人喘不过气。他的脚下是一架只有铁链的桥梁,桥的下面是滚滚流动的江水,奔涌的河床下布满危险的碎石。

而在桥的对岸,一架架闪着冷光的机关枪,正在“突突突”地进攻,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

他甚至连呼吸都来不及,只想着“快冲!快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他马上要跳过铁索桥,直扑对岸,阻止那些要命的机关枪时,梦醒了,身边只有无尽的夜。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蒋介石看着桌前的地图,嘴边扬起一抹得意的笑,此时的红军在他看来不过是瓮中之鳖。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此时的红军,无疑正一步步迈向蒋介石所设计的“围地”,除非他们能夺下泸定桥。

不过这又怎么可能呢?当年兵力比红军更为雄厚,物资比红军更为充足的石达开,不是也失败在泸定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蒋介石扬言,要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蒋介石一声令下,下面的人也立即出发!围堵红军!

这一段历史,可以从1979年6月在内部发行的《文史资料选辑——二十四军在川康边区阻截红军的实况》中探查到国民党视角。

在当时,驻扎在泸定桥旁边的是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在接到蒋介石命令之后,刘文辉立即指派三十八团团长李全山赶赴泸定桥,为一线右翼,阻截红军渡过泸定桥。

但当李全山到达泸定桥时,太阳已经将近落山,四周昏暗一片。

他当时认为,红军不可能在短短三天之内到达泸定桥,而且这座由康熙皇帝时代造成的泸定桥,是四川省甘孜藏族的生命之桥,如果想渡河,只能依靠泸定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考虑到当时红军“不可能”到达战场的现况、自己军队疲惫不堪的情况,以及泸定桥的现实意义。

李全山最终草草了事,只将木板拆损八十多片,并且没有选择烧毁桥梁,就在李全山认为万事大吉,仍在慢慢悠悠拆木板时,桥梁对岸却传来红军的声音!

仅仅三天,在接连下雨、山路泥泞的情况下,红军居然来到了泸定桥!

如果要达到这样的速度,这意味着他们要在最后一天,日行240里山路

此前红军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就能走160里,已经让人感到恐惧,二百四十里的山路,面前这一支装备简陋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

来不及多想,李全山立刻下令,让所有机枪手严阵以待,燃烧瓶、手榴弹,全部紧紧握在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红军来到泸定桥时,只看见13根闪着寒光的铁链,摇晃在奔涌的大渡河之上,对面是敌人一排排的机关枪。

站在队伍中的刘金山心口一沉,这样的情形是如此熟悉,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对岸的敌人,一个个张狂笑着,笑声夹杂着狂风呼啸的声音传来。

不敢多做停留,能否夺下泸定桥,关乎整个红军队伍的生死,关乎共和国未来的命运。

站在对岸的红军,立马成立一支由21个战士组成的突击队,他们要率先渡桥,打击敌人嚣张的气焰,最好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为后面的战友创造攻击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21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往前冲。

但此时刘金山发现,这21人中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他急忙赶上前来,在指挥员面前咬破自己的手指,在名单上按上血印,他说:“我是三连党支部书记,近敌作战难不倒我,枪林弹雨我也不怕!请让我作战!”

所以这支由21人组成的夺桥突击队,最终变成22人。

这22名战士身上挂满手榴弹,腰上别着一把闪亮亮的大刀,听到一声令下,他们义无反顾地冲进泸定桥,踏上那些摇摇晃晃的铁链。

耳边一枚枚子弹呼啸而过,敌人的子弹打在铁链上乒乓作响,铁链上的倒刺深深扎入手掌心里,在漆黑的铁链上留下一行行扎眼的血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链声、机枪声、爆炸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让人听不见敌人的悲鸣,让人听不见战友的呐喊,更听不见心底的恐惧。

战士们一步步逼近敌人的阵营中,就在即将胜利时,李全山突然下令,将煤油浇到桥头的铁链上,那些煤油顺着铁链而下,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接着敌人火光一闪,整个大桥瞬时间燃起熊熊烈火,铁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渐渐变红,前面的形势更加严峻。

就在刘金山准备闭眼咬牙,狠心冲过去时。

身后突然传来团长和政委的大喊声:“同志们!祖国和党在前方等着你们!事业将要胜利!请勇敢地向前冲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战士听到这句话,心底瞬间充满能量,他们不顾前方的烈焰雄火,也不管铁链上尖锐的倒刺。

特别是刘金山,他冲在前面,衣服沾上了煤油,火焰将他的身体包围,他的头发被烧焦,衣服被烧破。

手上紧紧握着的大刀,也因为烈火的灼伤,让他的手和刀把紧紧黏在一起,身上更是一片片鲜艳的红色……

最终他们冲进敌人的阵营,为后面的战友创造冲过来的机会,泸定桥被他们夺下,红军真的飞过泸定桥。

在这场战役之后,刘金山的身上留下大片的烧伤,浑身上下有数不尽的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也给幸存的18名勇士颁发了奖品,分别是一套写着“中革军委奖”的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双筷子,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

虽然在如今看来,这些奖品未免简陋,但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这已经是中央能给最英勇的战士,最高最好的奖赏。

功成身退

刘金山的故事并没有在飞夺泸定桥后而结束,在抗日战争中,刘金山依然创下辉煌的战绩。

在一场场与敌人的生死搏斗中,刘金山曾经受过严重的伤。

他的肚子被敌人的刺刀划破,鲜血直流,肠子散了一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将对面的两个日军狠狠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是因为如此严重的伤情,使刘金山和白求恩有一面之缘,这两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在此刻相遇。

在白求恩的悉心治疗下,刘金山的身体渐渐痊愈,但他并没有留下来休养,就像他当初并没有选择离开红军,在老乡家中疗养一样,他又踏上抗日的战场,还参加了黄土岭作战。

就是这样的英雄,当新中国成立时,他满脸荣光地看着国旗缓缓上升,当1955年论功行赏,给予荣誉时,他的心里却想着那些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

在那一场场战斗中,他明白自己的丰功伟绩并不是靠一个人得来的,他的身边还有许多战友牺牲在日本人战败之前,倒在共和国成立之前……

所以,当一枚金灿灿的军衔递在他面前时,他请求毛主席,能够准许他主动降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前半生同样出生入死,往来战场,他能明白刘金山心中的痛,所以最后同意做出小小的改动,授予刘金山大校军衔。

可没想到,当1964年中央决定提高老红军生活待遇时,刘金山又一次向中央请求,希望能够降低他的级别,少为国家添加负担。

他的子女也坚守父亲的命令,不在生活中搞特殊化,不因为父亲的功劳而沾光,不能在工作中拿公家的东西。

结语:

刘金山虽然一直说自己文化不高,只是一个粗人,但是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红军的初心与使命、向中央传达了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9月,91岁的刘金山在苏州逝世,他的一生值得太多人学习,他无疑是那个年代红军精神的代表。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皎洁的月光曾照耀在红军长征路上,如今也闪耀在共和国的光明前途上,前人曾为梦想而奋斗,今人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