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鬼在前文《为什么说曹魏前期的“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士族门阀?》中提到,“九品中正制”在曹魏前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士族门阀,是比“察举制”进步的。既然如此,“九品中正制”又是如何变成后世所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察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对士族门阀的不利之处主要有两个:第一,通过设立“九品”等级加强选官标准的客观评判,取消地方士族评判人才优劣的话语权;第二,通过设立专门负责评判和选拔的中正取消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如此一来,地方士族门阀干预选官的难度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选拔人才的考核依然以主观因素占主导的评选“行状”为主,“家世”为辅,没有相对客观的考试环节;第二,中正在九品中正制的整个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控制了中正就控制了整个九品中正制,也就控制曹魏的整个选官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曹丕和曹睿采取了两个方法:第一是尽可能地强调“唯才是举”,削弱“道德”、“天赋”、“气质”等主观标准对选官评判的影响;第二是同时设立多名中正并由不同出身的官员担任,防止士族门阀垄断中正。然而到了曹芳在位时期,司马懿改变了九品中正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了两项重大改变:第一,将品德、天赋、气质等主观标准确立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选拔标准,实际上确立了以门第为主的选官标准;第二,在多名中正之上设立统管九品中正制的“大中正”并由士族门阀出任,使其控制了九品中正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司马懿的改变,九品中正制对士族门阀的遏制基本消失。而且与地方势力的察举制相比,被司马懿改变后的九品中正制打开了士族门阀进入中央的大门。这也是士族门阀在曹魏后期和两晋崛起为社会主导阶层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