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前文,网络知名博主Jim博士深度调查了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的学术履历和学术资料,发现其在“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学术资料存在大量疑点。这些疑点的存在,动摇了张维为具有“教授”同等水平的“研究员”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到底是什么单位?

目前网络已经很难找到这个研究中心的资料。

德国弗莱堡大学的主页,有一个“欧洲研究”类目,收集了欧洲的一些“亚洲研究”机构,其中收录了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Centre For Asian Studies, Genev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个中心和相蓝欣所在的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合作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学位项目,所以,这个研究中心的网址,挂在了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主页graduateinstitute.c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Jim哥前面多篇文章调查张维为的学术资料,都在这个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的学术资料库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目前这个亚洲研究中心的主页已经取消,而根据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官网资料:

2006年,学院重组的时候,纳入了3个与日内瓦大学合作的“研究中心”,这三个中心不包括张维为所在的“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日内瓦大学主页,仍然可以看到这个“亚洲研究”的硕士学位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日内瓦大学的主页资料显示,这个“亚洲研究”的硕士学位仍然是与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维为的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身份质疑

有网友质疑,Jim博士前文中,给出的《Cross-Strait Interaction in the New Er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一书,在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搜索的资料,现实的亚洲研究中心主任“Philippe Régnier”只是这本书的“editor”,就是编辑,而不是“author”,也就是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我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1,我的考证核心,是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数据库17227份学术资料中,亚洲研究中心主任“Philippe Régnier”的95个记录,和张维为的“1个记录”(除掉两人的博士论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所谓的“学术输出”的碾压式代差。

这种代差,是对其“高级研究员”学术地位的根本体现

比如,在美国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研究所同一个课题,我同学在美国发表了90篇学术资料,而我只有1篇“项目中期报告”,我说我和我同学一个水平,都是“教授”水平,大家能认可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张维为的百度百科资料,也只是列出了《Cross-Strait Interaction in the New Er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这本书的中文书名,也并没有注明是“editor”,还是“author”,因此我的关注点不是“Philippe Régnier”在这本学术资料中的贡献方式,而是提供这个证据,质疑这本书似乎与张维为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如果张维为是这本书的作者,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数据库为什么收录在“editor”名下,而“author”名下却空空如也呢?

如此重大的错漏,难道大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张维为在日内瓦高等研究生院学术数据库的系统级异常表现在:

A,其被记录的只有一篇“学术资料”

B,这仅有的一篇“学术资料”,还不是同行评议和公开论文,而只是一个“项目中期报告”

C,而张维为“百度百科”资料竟然出现一篇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担任编辑的书,而这本书却并没有出现在日内瓦高等研究院的学术数据库中张维为的名下

D,而而张维为“百度百科”资料中另一篇号称是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的书,在日内瓦高等研究院数据库“没有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重大的异常,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又是谁把那两篇异常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名称,放在了张维为的“百度百科”主页?

结语

综上,张维为在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学术资料出现大量不正常的错漏,而这些错漏如果一一证实,那么张维为在该中心的所谓“高级研究员”的资质,是否就是“教授”水平,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而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曾经一度是张维为回国前唯一的一个“学术头衔”;没有了这个头衔,他就是一无所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有可能是Jim博士的搜索能力有限,没有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地址找到那两本书归属于张维为教授的证据。

那我再努力一下吧!

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