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9日,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
施平1911年出生在云南大姚的书香世家,父亲时代家道中落,靠母亲省吃俭用送他上昆明求学。
在昆明,他初次听说“共产主义”,便悠然神往,在懵懂的认知里,这将是一个铲除不公的新社会。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施平作为浙大学生会领导人,率领2000多名学生奔赴南京,要求面见蒋介石,痛陈抗日要求。
这一次在国民政府的哄骗下,双方未能见面。
1936年,施平再次组织抗日救亡学潮运动,这次,蒋介石亲自“召见”他。
一见面蒋介石便气势汹汹地说:“施尔宜(施平原名),你鼓动学潮,破坏了学校正常秩序,你要马上恢复学校秩序,恢复上课!”
施平回答:“要求政府抗战,是我们全体同学的意见,要我恢复上课,我办不到。”
蒋介石打断他的话,大声吼叫:“你是学生领袖,领袖说的话,下面就要服从。”
施平还是重复说:“我办不到。”
第二日下午,蒋介石又派车将施平和杨国华接到自己的“澄庐”别墅中。这一次,语气和蔼和俩人会谈长达一个小时,要他们“好好读书”、“攘外安内”。
施平回校后,并未妥协,经学联开会决定继续罢课,要求抗日。
1938年1月,施平正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转战大江南北,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直至新中国的建立。
1957年,他在中国农业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期间,被卷入“反右”,遭遇了巨大的灾难,直到文革结束,方才得以平反。
67岁的他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党委第一书记,直至退休。
施平形容自己的一生“生逢其时”。他的一生,也是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大历史时期,他自觉有义务向年轻人讲述这段历史。
“要告诉别人,我们国家的现状是如何演变、发展而来的,有什么宝贵的经验教训。年轻人只有做到对过去心中有数,才能从我们的手中接过传棒,完成他们肩负的历史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施平的子孙人才辈出,孙子施一公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都说仁者寿,更值得一提的是,施平是全球第三长寿的亚洲男性,没有之一。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