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湖州报道随着中国政府宣布3060目标之后,各城市低碳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需要转型金融来支持。

近日,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2024年度亚洲首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在湖州举行。会上,湖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丁伟表示,“《G20转型金融框架》是全球都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制度框架。当然,它是一个宏观性的框架。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结合湖州实际情况,创造性将转型金融框架落地。”

会上,基于围绕落地《G20转型金融框架》遇到的五个挑战,黄丁伟分享了湖州的实践探索。

如何精准识别准新活动?这是第一个挑战,也是关键性问题。黄丁伟表示,“普遍观点是,我们需要一个标准,也就是《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但是仅有《目录》远远不够,需要配套制度和措施。我们认为,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界定转型活动,转型技术路径、转型目标、转型计划。”湖州制定了中国第一份《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围绕9个大类37个细分行业,梳理了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等106项低碳转型技术路径。

如何引导企业设置有雄心的转型目标是第二个挑战。“这是界定转型活动非常核心的因素,也是防止‘假转型’的重要手段。”黄丁伟认为,有雄心的转型目标是有四个考量维度:责任属性(契合《巴黎协定》“1.5°C目标”和中国“3060”目标)、行业属性(对标所属行业的领先水平)、区域属性、时间属性(设置短中长期的转型目标,便于核查、披露企业转型成效)。

基于以上考量,湖州制定《湖州市重点行业转型目标规划指南》,对全市重点高碳行业逐个制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指引目标,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置优于行业指引目标的短中长期转型目标,防止“假转型”风险。

如何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可信的转型计划是第三个挑战。黄丁伟表示,科学可信的转型计划是《G20转型金融框架》规定的重要原则。现实情况是,企业不知道一份完整的转型计划需要包括哪些要素、以符合转型金融相关标准;编制转型计划的成本较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讲。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如果缺少统一的转型计划框架,转型信息披露会不一致,可能导致假转型风险。

因此,湖州制定了《融资主体转型方案编制大纲》,为企业编制转型计划提供标准化模板,包括历史碳排放数据、转型目标规划、转型融资需求、公正转型评估、转型信息披露、落实与责任等。企业参照《编制大纲》,就可以制定一份高质量的转型计划。目前,全市有19家转型企业对照《编制大纲》编制了转型方案。

第四个挑战是如何有效激励转型。黄丁伟表示,“转型不是理所当然,需要付诸行动。因为面临较高的转型成本和不确定的转型风险,企业转型动力往往不足,需要对其有效激励。我们认为,企业能否成功转型,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意愿和能力,而且取决于外部支持,这其中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至关重要。”

他举例称,在财政政策方面,湖州出台转型贷款补助政策,对达到转型目标时序进度的转型企业,按照年度贷款规模,最高给予0.5%补助,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对实现公正转型的企业,补助金额上浮10%,鼓励企业探索信息披露,稳妥有序实施转型。在金融支持方面,湖州的金融机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转型金融服务体系,采取一系列的转型金融促进措施,定向支持和激励转型活动。转型技术创新也是支持的重点,通过支持转型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应用、行业推广,产业得以实现转型。

如何推动和评估公正转型是第五个挑战。黄丁伟说,“目前,公正转型的具体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比较一致的是,应当评估转型对就业、通货膨胀、供应链安全等影响。湖州制定了中国内地第一个公正转型评估办法,采取打分卡的形式,对转型活动进行评估。我们认为,有序的、公正的转型,应当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SG表现,而不是相反。因此,我们把ESG纳入了公正转型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