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香成共行:“一带一路”文明纪实(01:51)

【编者按】

2024年,72岁的摄影师刘香成再次上路,投身于这几年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的计划:将“一带一路”拍摄下来。

四十多年前,作为美国《时代》周刊和美联社的首席驻华摄影记者的他见证了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用镜头把中国故事传递给了全世界。四十年里,刘香成的身份几经转变,他曾摘得普利策奖,步入摄影生涯巅峰,又渐渐退居幕后,着手于摄影文化的传播,如今,“一带一路”体量之浩大,涉及面之广阔让他无法忽视这“21世纪中国的又一件大事”,于是,刘香成再次出发。“四十多年前,我曾拍摄过改革开放,拍‘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故事的延续,也是我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的兴趣。”他说。

拍摄之前,刘香成受聘成为上海科技大学的教授,这个项目也将由他带领上海科技大学团队共同完成。6月,经过刘香成的授权,澎湃新闻将开始刊登刘香成于“一带一路”沿途所拍摄的图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摄影师刘香成正在踩点堪景。本文图片均由 刘香成 提供

2024年,我再次出发,开始拍摄“一带一路”项目。

哈萨克斯坦阿克套(Aktau)的一个油田治水项目吸引了我。阿克套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处里海附近的沙漠地区,当地干旱缺水,采出来的油里有很高的水分,如果不处理,水回注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后来中国中信环境技术与当地的卡拉赞巴斯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建设KBM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世界先进的MEMSTAR美能UF技术,将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后,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这个问题,帮助当地实现了油田采出水的再利用,这个项目计划将在2024年7月1日正式投入满负荷运营。它一方面环保,一方面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哈萨克斯坦首个完全采用国外技术和国外投资建设的水处理项目。

阿克套这个地方靠近伊朗,我凌晨三点从北京出发,到阿拉木图还要转机,有一次飞机延误,我等上了十几个小时。那边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当地不像北京上海,每时每刻都有飞机。到了当地,我们还需要找车,找翻译,那里温度很高,白天有四十几度,沙漠里干燥、风沙大,车子不好走,还要去找骆驼。但我们上海科技大学的团队很给力,他们做了很多工作。

在新疆塔县,我在当地的婚礼上与新人分享喜悦,一路向西,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孔子学院中,中国老师正在给当地学生上课,这里是中国在海外开设的首批孔子学院之一,我还碰到了一些从中国来到中亚创业的年轻人。“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经有11年了,我个人研究了七八年,其间,我问了很多人,做了很多阅读。过去,我在世界各地主持新闻分社的时候,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当我到了现场,发现我了解得仍然有所欠缺,“一带一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看来,那么大规模地去建造过这样一个等于是人类共同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是个摄影记者,我觉得“一带一路”适合用图片来介绍,我还没有看到系统性拍摄这个的项目,这也是促使我想拍的一个原因。我想从人文的角度,把基础建设的多样化,把中国的技术、产品和当地的生产,和当地社会产生经济和化学反应立体性地呈现出来。

到今年10月,我就73岁了。四十多年前,我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我来说,“一带一路”又是一次新的长征,延续了我见证中国故事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香成在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什干农田里的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萨克斯坦阿克套的中信环保治水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阿克套中信油田里的中哈技术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克套中信治水厂的管理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克套中信治水厂的技术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马尔罕丝绸之路边的汉语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的一名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马尔罕的主要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对年轻兄妹从成都到中亚创业,他们正在自营的餐馆厨房里做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喀什的一场婚礼上,新郎正在跳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喀什的一场婚礼上跳舞的时髦女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喀什的上班族下班后跳起健身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塔县近阿富汗边境的丝绸之路,探险家奥莱尔·斯坦因曾经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