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可就是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为爱而生,也为爱而死。
《玫瑰的故事》就是集中写这类人的故事。
为玫瑰痴狂堕落的有周世辉、庄国栋、方协文、傅家明等。
其中玫瑰与傅家明的爱情故事,堪称本书中最大尺度的一段——故事集中了婚内出轨、抛夫弃女、兄弟情仇、绝症死亡等一系列博人眼球的要素。
傅家明的角色设定是玫瑰的灵魂伴侣,是最懂玫瑰的男人。
他和玫瑰相遇在她并不美好的年龄——
三十岁的玫瑰与方协文即将结束十年婚姻,满身疲惫地回国参加母亲的葬礼。
这时的玫瑰已经褪去了少女的傲慢任性,对人与事有着独立又清醒的审视。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与打击,她都没有放弃对独立精神生活的追求。
在这样的契机下,恋爱洁癖傅家明出现了。
关于两性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爱情的讨论,一直以来分成都是两种观念各执一论。
有的人认为性情相近的两人易产生惺惺相惜的柔情蜜意;而另一边则认为性情相反的人则更会产生火花四射的激情。
傅家明与玫瑰属于前者。
傅家明与玫瑰的故事,是通过傅家明的弟弟傅家敏来讲述的——
傅家明四十二岁,律师,事业有成,成熟稳重。是未婚女青年内心向往却敬而远之的对象。
“精通拉丁文的大律师,练琴之余,在厨房一展身手------活该娶不到老婆,太抢镜头了,普通一点的女人,哪儿敢往她身边站。”
傅家明清高孤傲,早些年,为了供弟弟读大学,他拼命工作挣钱,无心恋爱。
当错过了最佳恋爱时机之后,他又醉心于音乐。
外人看他四十二岁仍然是孤零零一个人,料定他肯定是孤独寂寞的。
长期一个人,势必是寂寞的,但他并不孤独。
傅家明追求的始终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爱情,而不是落到实处的婚姻。
他是典型的爱情洁癖症患者,宁缺毋滥。
如果世界上没有这样人,他情愿单身终老。为了等待冥冥中安排好的这个人,所以其他人都成了将就。
傅家明是一个不愿意将就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被限定的因素太多了。
成年人的婚姻成了条件的配对比赛:外貌、年龄、出身、工作、金钱、地位等等。
有了这些因素的混入,原本高尚的婚姻掺入了杂质,失去了它高贵的本质,从而面目全非。
所以,婚姻就陷入“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的怪圈。
因为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不愿将就的傅家明就成了另类。
是一个血都比别人冷三度的人。
他说话总是低声细语,待人接物都是淡淡的,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任何情绪的流露。
玫瑰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傅家明。
而玫瑰同样也是一个活在自我世界的人。
“有一种女子,任何男人都会认她为红颜知己,事实上她心中却并无旁骛,一派赤子之心。”
玫瑰就是这样的女子。
认为爱是世间极纯粹、极简单的,是玫瑰与傅家明最大的灵魂契合点。
其次就是两人对亲人至真至纯的感情。
傅家明为了供弟弟上学辛苦打拼,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为了不让弟弟担心选择隐瞒,准备孤独赴死。
而玫瑰为了让母亲开心,选择维持一段无爱的婚姻长达十年之久。
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无情无心肝的人。
实际上,他们比谁都重视感情。
他们活在尘世中,却没有踩到实处,感情是他们的全部。
所以,一旦当他们遇到真爱,会显得比别人更炽烈、更疯狂。
不顾一切,正是出于对世俗的厌弃,这是他们的傲气。
就像《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关系,尽管在外人看来,黛玉不适合做宝玉的妻子。
但是,在爱情这里,两个契合的灵魂才是高贵的。
玫瑰与傅家明的这段恋爱最让人诟病的恐怕是,傅家敏明明已经告知了他对玫瑰的爱慕了,但是傅家明还是一发不可收拾地与玫瑰恋爱。
而且明知自己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几,还要拉着玫瑰的爱殉葬。
推动他一往无前的除了玫瑰的爱之外,还有他的贪念。
从道德上来看,傅家明实际上是与弟弟争夺爱人。
尽管玫瑰并没有与傅家敏恋爱,但是傅家明是知晓弟弟的心意的。
但是,他错误地估计了家敏对玫瑰的用情至深。
毕竟在此之前,家敏是一个情场浪子。
或者说他是自欺,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
而玫瑰呢,她更是一个自私的人。
她只要自己想要的,别人流过多少泪都与她无关。
男人们一个个前赴后继地向她交出真心,她除了内心感激,什么都不愿意表示。
她对傅家明说她只是将家敏当作另一个兄弟罢了。
吃饭、喝咖啡、逛街、装修房子,这些情侣之间的小暧昧,在家敏那里是爱的悸动。而在玫瑰看来,只是毫无波澜地见面罢了。
也难怪黄振华会说她是没心肝的人。
她和傅家明都不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他们并不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
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为了眼前的人可以不顾世俗眼光。
甚至生死。
“他比许多人幸福,生命只要好,不要长,他说得对,他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到了他所爱的人,而他所爱的人也爱他,实已胜却人间无数了。”
得知傅家明的病情之后,玫瑰坚定地要求跟他结婚,并且承诺会在最后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地照顾他。
但是,傅家明拒绝了。
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一旦结婚,陪伴就成了责任,而不再是纯粹的爱。
至始至终,他都在追求简单至纯的爱。
他太了解婚姻与人性了。
再美好的爱情一旦落到生活的细碎里,早晚会破败不堪。
“她的脑筋转不过来,她太浪漫,她弄不清楚三个月之后,我真的会死,她真的会成为一个寡妇。”
看上去,傅家明伟大无私,不愿意去婚姻去束缚玫瑰。
实际上,他则是在用功利的标准来轻视他们的感情。
在爱情面前,女人往往要更勇敢更纯粹。
“玫瑰纵有千般不是,她也有个好处,她从来不与男人争论这些事。玫瑰头脑最简单,她又不计算付出多少,得回多少,她从不把爱放在天平上量。”
无论他们走入爱情多么纯粹,无论他们的心灵多么契合,但是最终傅家明还是辜负了玫瑰。
他并没有真正了解玫瑰的需求。
傅家明死了之后将所有的财产都给了傅家敏。
他知道玫瑰不会在意这些。
世俗的东西还是交给俗人去继承,唯有世间最纯粹的爱才值得留给最爱之人。
他对玫瑰在他死后会很快将他忘记的预言也很快成了真。
玫瑰在他死后几个月就与罗爵士成双入对了。
尽管他与玫瑰性情相同,相比之下,玫瑰要更洒脱更幼稚一些。
“玫瑰仍然令人心悸地美丽,并没有为家明穿孝服。她不在乎这种表面化地世俗礼法,照旧穿着彩色缤纷的时髦服装。”
傅家明与玫瑰没有世俗的羁绊,所以玫瑰不用顾及世俗的眼光。
她不是某人的未亡人,不用受道德的束缚。
这是傅家明为这段感情画上的最完美的句号,也是对玫瑰最体面的成全。
追求玫瑰的人仍然很多,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美,而且美得更有底气。
黄家老房子的那块地,让她成了城里首屈一指的富家女。
傅家明的死并没有长时间地带走她的快乐,她很快就恢复了。
“傅家明的一章已经翻过了,至情至圣的人应当豁达。”
她会为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个宴会而欢欣雀跃。
男人为她倾倒,她自己仍不以为意。
作者塑造这样一位反常规的女性形象是别有深意的:
不为一段感情而执着,只专注于当下,只在意自己的感受。
爱的时候就尽情爱,过去了的就不再留恋。
而书中的男性形象倒是成了传统女性的一种镜像。
清高孤傲的傅家明也不能幸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