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如今青山依旧在,只是已换了人间。
三国时代已经离我们相去甚远,人已作古,灵魂犹在,时代虽变,人性相通。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三国历史可以不通读,但三国史中的智慧,应该说对每个人都有启发作用,值得一看。
鲁迅说,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读《三国》,读的不仅是奇谋秘策、刀光剑影,更是世道人心、人情冷暖。
本系列文章节选了《三国志》中最有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希望能挖掘三国历史中的宝藏,和大家一起探寻智慧之光。
第一卷:陆地似棋局
第一节:策略第一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三国的世界混沌不堪,每个人都像一颗棋子,流落在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
落子无悔,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点位。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盘棋局,走好每一步棋局的过程,便是人生的意义,直到手中最后的一颗棋子落地,永远的谢幕。
让我们重回三国的世界,俯察天地,感受属于你我的纷乱人间。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其中实力较强的军阀有: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野心勃勃;
冀州袁绍:地广民多,人才济济;
荆州刘表:用武之地,威震九州;
西蜀刘璋: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而当时的曹操,兵力薄弱;刘备寄人篱下,孙权尚未长大成人。
而曹操、刘备、孙权气候晚成,却能厚积薄发缔造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霸业,其他诸侯却纷纷被消灭,退出历史舞台。
究其缘由,其中有一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策略正确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欲成大业,鼎立与天地间,必须要有着眼全局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制定正确的策略,这是胜败的关键一着,否则一步错则万般难。
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在对待当时皇帝的问题上,袁术、袁绍和曹操采取的策略就截然不同:
袁术:自立
袁绍:另立
曹操:迎奉天子,以令不臣。
一对比,高下立现。
他们的结果我们都知道:
袁术自取灭亡,袁绍政治被动,而曹操把握了正义的旗帜,还博取了好名声。
虽然,我们现在是站在上帝视角,做事后诸葛亮,但并不妨碍我们探寻三国中的大道。
袁术称帝,他不是心系天下,不是为了结束战乱,救百姓于水火,而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
一切皆有心起,袁术的发心不正,早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他主观上认为他家“四世三公”,是“百姓所归”,得到玉玺后便认为是“应天顺人”,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袁术徒有皇帝之名,无皇帝之实。
而曹操与之相反,他不图皇帝之名,而图皇帝之实。
面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曹操的头脑是清醒的。他深刻认识到当时汉虽名存实亡,但是拥汉派大有人在,所以果断采纳了荀彧“奉天子以从众望”的策略,把实权抓在手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的号令四方。
在政治上首先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也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曹操那么深厚的家底,没有人为我铺好花团锦簇的前路。他的出生便成了我们难以企及的高度。
而另一位破落草根的崛起,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了希望。
他就是刘备。
刘备一没资本,二没地盘,他是靠什么策略在乱世中崛起的呢?
二. 刘备:甘居人下的隐忍之道
刘备的道路注定是坎坷的,艰辛的,但也是精彩的。
同为汉室宗亲,他不像刘表、刘璋他们那样有自己的地盘和家族势力。刘备早年丧父,母子沦落到靠织席贩履为业,跟平民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家道没落了,对刘备来说是一件坏事,但是正因为家道的没落,才给刘备造就了更大的可能。
而刘璋呢,接过父亲的家业,坐拥西川之地,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许正因为这件好事,造就了他成为一代庸主,最后连自己的地盘都保不住。
仔细思量,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几年前发生了一件坏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反而会觉得是一件好事。
所谓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快乐中隐藏着痛苦,痛苦中滋生着快乐。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绝不是一句毒鸡汤,而是至理名言。
当你真正明白了这句话,你会变得平和淡定,你会知道“所有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既然是必经之路,那么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又有什么好后悔的。
过去已经不存在了,你后悔的不是过去,而是你的记忆。
所谓:过去不留,未来不迎。
未来还没来,你用现在的思维也解决不了未来的问题,所以你在焦虑个啥?
谁在焦虑?是你在焦虑吗?
不,你的本心永远在本来处,从没焦虑过。是你的认知在焦虑,是你的脑子太活跃,太聪明,赶紧把这股劲用在读书,用在工作中去。
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希阿荣博在《次第花开》这本书中说:什么是安乐?放下执着就会安乐,安乐是人们内心的感受,有时候不是人不快乐,只是自己以为自己不快乐。每一个单纯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如果不把快乐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那么快乐感觉就可以延长和扩大的。
每一个单纯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当下,让我们接着说刘备。
刘备的路顺吗?
48岁之前非常不顺。
他半生漂泊,曾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两失徐州,弃逃樊城,败走汉津…
当初刘备丢失徐州,又被袁术击败,军中将士饥饿不堪、自相残杀,以人肉充饥。
刘备想一想,自己东征西战十多年,到头来失地丢官,丧失了家小,狼狈流落海西。非常难过,就那坐着,长吁短叹的垂泪。
刘备毕竟也是人呐,和我们一样都是凡夫俗子,遭遇人生失意难免痛苦。既然痛苦无可避免,我们不妨利用痛苦这个契机,寻求到解脱的方法。
境随心转,刘备从愤怒中发现力量;从悲伤里感到温暖;从痛苦中看到希望。
他竟然从夹缝中生存下来了,这除了得益与他强大的内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之外,关键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什么策略?“中国合伙人”的策略。
他五易其主,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和刘备,他甘居人下又不久居人下,他总能看清形势,果断进退,该跑路时就跑路,顺带收买人心,招揽人才。终于在荆州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迎来了他事业的春天。随后采取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逐步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业。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面对越是纷乱的社会生活,越要随顺呼吸,保持正念。奇迹就在大地上行走。
只要有一息尚存,便要看到希望。属于你自己的春天就在前方。
图片
三. 三国悟道
迷茫时做好这三件事,准没错。
策略第一的思想,在当代应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
笔者走向社会也有十几年了,回想起当初的种种选择,发现考虑不周的地方太多了。
不过,当初的选择都是由当时的认知水平决定的。人生所有的路都是必经之路,那些犯错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所以也不必有太多遗憾。
错过了就拉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当下这一刻起,提升自己的认知,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迷茫焦虑,恐惧未来的不确定性。
每个人对峙负面情绪的策略都不一样,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做好以下三件事准没错。
1.多读经典 2.锻炼身体 3.冥想静心
多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经典不是《三国志》,而是儒释道。这是经受了二千多年时间检验的经典。
学习儒释道也是有次第的,台湾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就曾说:《论语》就是家常便饭,应该先读。但是光读儒家的东西会很痛苦,因为儒家是教人求生的,所以你还要读道家,道家是教人保生的,最后再读佛家,寻求终极解脱之法。
儒释道文化的智慧很深,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目前我所领悟到的也有限,总体来说。
儒家是在启发人性中的积极力量,比如君子坦荡荡,吾善养浩然正气,致良知等等。
而道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教人防范人性中的消极力量,避免人性的弱点。为而不争,功成身退等。
那么佛家呢?
我只看过几本关于佛家的书籍,比如《正念的奇迹》《次第花开》《金刚经》。对佛学的了解不过是冰山一角,不敢随便亵渎佛法。
佛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找回本心。
我们的本心,被我们的认知,被我们的念头,被我们的负面情绪,被社会惯性给障碍住了。
怎么找回本心?
觉察,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焦虑时,不是你在焦虑,而是认知在焦虑;
恐惧时,不是你在恐惧,而是肉体在恐惧;
愤怒时,不是你在愤怒,而是情绪在愤怒;
嫉妒别人时,你知道:我又生起嫉妒心了;
怨恨别人时,你知道,我又生怨恨心了;
你就这样向内关照,随顺呼吸,安住在当下,就能发现正念的奇迹。
关照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法门就是:对自己的情绪不做任何评判。
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没什么好责备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关照他们,就像关照小孩一样。
修行,永远在路上……
每个人都在追求解脱,希望自己未来过得更好。但不得不承认,现实的问题依然在困扰着大家,每个人的遭遇和困境都不一样。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我们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修行,找回自己的本心,发现更好的自己,正确对待人生的棋局。
最后,愿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完。
接下来的文章,我会结合三国题材,有次第的分享我对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一些感悟。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发表不同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