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辅导员娘亲”

这是第651篇周记

前言:2016年,学弟小杨从zh中学毕业被交大临床医学录取,在娘亲公众号写下了自己的学医梦想。今年,经过八年的学习,他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了,八年一瞬,看着学生们的成长,真的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今年招生的时候,又遇到一个学妹坚定地想学医,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下这些文字前,我正试图回忆起自己交大情结的最初萌芽点:或许是第一次听到交大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时内心的强烈认同与共鸣感;是高一“情系母校”周时,第一次从学长学姐的宣讲中看到包玉刚图书馆时的震撼与向往;又或许是校友群中“镇交难分解”的幽默风趣;是招生组老师宣讲时“交大是最具强国梦想学子的选择”时的富有感染力,使我默默下定决心成为一名SJTUer,也终于在出分后,得以开始期待这可能奇妙缘分。

而报考医学,更是一次艰难而坚定的选择。年幼时的体弱多病不仅没有让我对医院心生恐惧,反而对医院有了一种熟悉感,而这份熟悉感也随成长逐渐转为对学习医学的向往。

犹记得第一次在语文作业本上看到蛇杖标识的新奇,医学生誓言中“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终极目标的简洁有力令我憧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无言信任与责任,更是让我从未如此深切的感受到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至高无上,让我从未如此想要自己成为一名医生担负起人类使命,实现社会价值。于是在最初的专业选择时,我毫不犹豫的将医学填在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我表明学医的心愿后,也听到了许多善意的劝诫:学医年年赛高三的高强度学习,医学刻板守旧,生活一眼能望到头的枯燥,的确让我产生过动摇,但内心有着一种莫名的力量支撑我坚持初心,这或许就是陶勇医生所言的“理想主义是不可救药的,学医的人多多少少有些情怀”。

我相信医学的魅力,绝不仅限于崇高的社会地位与稳定的工作,更在于其之于自我,之于家庭,之于社会,之于人类的价值,而这些崇高的价值,需要高强度高周期的学习投入,需要遵循前人的经验之谈,却也有着助力新医学科技的可能,有着属于医学生的浪漫,与属于人类生命的无限可能,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曾在小红书上看到医学生博主的分享,“蓝皮书章节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以生命为代价醒悟的,读书让你觉得身在山上,学医却提醒你这是人间”,高考出分后,我坚定地报考了医学专业。

选择医学,是选择深入洞悉疑难杂症的病理机制、挖掘人类的奥秘的科学探索;是选择破解疾病的难题、亲身参与人类救治、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更是选择敬畏生命、坦然面对死亡的人生智慧。

纵使学医前路漫漫且艰辛,数年寒窗苦读,但我仍愿为将来身披白大褂与死神赛跑的那天坚守,坚守人类健康的职责。

毕竟所谓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