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岸绿水青,绿化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盐社区打造乡村绿化示范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东书院有着两百多年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奇巷充满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云岩有“海国风光第一山”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置在南福园的盐田生产微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盐田石辇安装在公共活动场所作为坐凳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划建设中的南福园

濠江区青篮乡由青篮、青林、青盐三个社区组成。青篮乡创乡于南宋末年,绵延至今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迹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古迹“霞美庵”的“霞美夕照”是濠江区十大景观之一;辖内“青云岩”素有“海国风光第一山”的美誉;260多年历史的“河东书院”人才辈出。三奇巷、将军第、田心宫……古街深巷里每一座门楼,每一条石板路,都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行走在青篮的阡陌街巷中,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朴与繁华相得益彰。

青篮乡崇文重教,华侨乡贤捐资兴学蔚然成风,青篮小学、达濠华侨中学、达濠中学的校园碑记中记载着他们广为称道的善举。此外,华侨乡贤们还关怀老人、扶贫济困、修桥筑路,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在一代代青篮人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建设和发展蒸蒸日上。近年来,青篮乡建设更是日新月异。2017年,青篮社区被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围绕古寨文化、三奇文化、祠堂古庙等文化线条,以“青云文脉、古寨新声”为定位,打造凸显历史文脉的示范社区。2023年,青篮乡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最近,青盐社区被推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社区,在乡村振兴路上昂首阔步。

悠悠古寨,沉淀厚重的人文历史

近日,记者一行在乡土读本《行走青篮》一书的策划林典春和主编杨基平的带领下“行走青篮”。据林典春介绍,青篮乡初建时,因四周翠竹环绕,中间建屋居住,状如竹篮,故取名“青篮”。也有另一种说法,青篮古称为青林,因“林”通“篮”字,后改为青篮。青篮乡先辈乡民在山坡及高坡地建房屋居住,有下尾寨、纪厝陇、下园许厝围、坑顶吴等18处居住点,在筑寨墙形成青篮古寨后,逐渐集聚到青篮古寨。之后,青篮乡以古寨为轴心向四周扩展。

濠江区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杨基平是土生土长的青篮人。他告诉记者,古寨至今还保存明清民国时期房屋约200座,“东海衍派”“诗礼家声”“将军第”“福里村”“种德里”等,一座座古民居,既有潮汕厝的特点,又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在纵横乡道还保留的石板路断断续续,那是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乡民的履痕印记。因此,古寨是青篮乡的发祥地,原来四周寨墙高筑,只留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出入,历经岁月长河风雨沧桑,寨墙大多消失,现在遗存寨门门柱和部分寨墙。

在青篮古寨里行走,有李氏祖祠、黄氏祖祠、吴氏祖祠、林氏祖祠、詹氏祖祠等,家祠宗庙众多。据悉,青篮乡有各姓氏宗祠22座(其中6座尚未修复),这些家祠宗庙彰显了乡民尊崇传统的文化信仰和向善向美的人文精神,更是青篮乡延续几百年文脉的佐证。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亟待挖掘。

古老书院,走出众多乡贤达人

达濠中学的前身即为河东书院,由于书院位于濠江东滨,故名河东,属青篮乡地域。据记载,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赤港乡人陈耀振独资创建河东书院,并捐出部分田产作为办学经费。从此青篮有了彪炳潮汕的书院。二百多年来,从书院行走出无数乡贤达人,莘莘学子。浓浓书香弥漫青篮乡间。

昔日书院,正门上匾书“河东书院”,背刊“人文化成”,左右侧门上各为“礼门”“义路”。书院坐北朝南,背靠“白沙池”,院前通道矮墙外之池塘,称院池(砚),正前方约两百米处原有一小塔,高数米,称文笔,象征文化。再前方,龟山在望。

据介绍,1989年,达濠中学校友会成立,当时拆除了书院前部的三山门连同第一天井,由海外校友助建,改为四层综合楼。1995年,旅泰校友吴绩睦、吴绩勤兄弟等赠建“吴镜如图书馆”。1997年,国内校友李明生赠建“李明生办公楼”。2011年,以原书院剩余部分(综合楼后)改建为教学楼。至2015年,全校面积17195平方米,校舍全部楼房化,建筑面积9244平方米,体育场地6250平方米。

“福禄寿”齐聚,“三奇巷”里沾喜气

青篮乡有一条传奇的巷子叫“三奇巷”。据说,到青篮游玩,一定要到这条巷子走一走,沾沾“喜气”。走在三奇巷,环境清幽,道路干净整洁,两边是古朴的潮汕传统民居,社区居民自家种养的花花草草为古老的小巷增添了无限绿意和生机。

记者来到充满传奇色彩的巷子 “三奇巷”,这里古朴安宁,相传在清朝雍乾年间,这条无名小巷里住着林、徐、黄三家人。有一天,黄姓人家一儿子从军,在军营中屡获战功,回乡耀祖荣宗,潮阳知县闻悉乘轿前往拜谒。到了巷口,知县恰遇林姓人家因有十子二女,而大摆丁桌。再遇徐姓人家,因夫妇同龄百岁,子孙满堂,共庆百岁大寿。知县同一天同时碰到三件张灯结彩的喜事。他笑言,林家“十德流芳”是福,徐府“三代耄颐”是寿,黄大人父子协镇是禄,福禄寿合萃一巷,三奇并美。此后“三奇巷”便成了这古巷的雅称,潮阳县志就有了三奇巷的记载。如今,历经百年光阴,“三奇巷”只留下悠悠古巷和老厝,被列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塑造“微景”,留存盐田生产记忆

青篮乡的盐业生产从明朝中期开始,最先采用灶火煮海水制盐,后改为用沙漏过滤海水,把海水再放到盐池上晒制成盐,称之“沙埕”,再通过规格化建设,称之“水埕”。

由于全国原盐产大于销,国家淘汰生产效能低的集体盐场。2007年,青盐盐田转产,至2020年,青盐盐业退出历史舞台,盐田由政府征收,规划为达濠渔港经济区。

为保留青盐传统盐业生产历史记忆,弘扬传统产业文化,青盐社区将盐田生产以一个生产单元(即一漏)缩小制作成模型,以作纪念。在南福园塑造盐田生产微景,以及公收原盐集中堆放盐坨标记,制作盐田生产过程文字图片做介绍,再现老一辈在艰苦岁月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青少年珍惜现代幸福生活,激励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精神。同时利用盐田废旧生产设备石辇,安装在公共活动场所作为坐凳使用。

群贤聚力共建青篮小学

清晨的阳光照进明亮的教室,琅琅读书声悦耳动听……走进濠江区青篮小学,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校园环境整洁,景色宜人,到处洋溢着一种向上、和谐的气氛。在这背后,少不了侨亲们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

青篮小学创建于1963年,学校此前一直分散在村里的各个祠堂办学。1984年,青篮乡籍的香港同胞蔡焕章回乡看到这一情况,深感学校的环境必须加以改变,当即捐出港币10万元,促成教育部门牵头改建青篮小学。在蔡焕章的推动下,青篮乡很快筹集起20万元,选址青篮新园建起一座二层教学楼作为青篮小学的新校,拉开了青篮小学改造建设的序幕。

1985年,香港同胞黄光伟得知青篮小学的学生数量剧增,学校的教室严重紧缺,又捐出资金30万港元,再建成一座三层高的教学楼。1995年至1997年,区侨联又组织捐资34万元,加上区、乡两级投入的资金共计103.63万元,历时3年再建成一座集教学、办公和辅助功能室于一体的综合楼。接着,青篮乡的乡贤徐隆青和林辉明、林辉文兄弟捐资更新了学校的教学设备。2014年至2018年,更有纪穑辉、林木成、林茂、林则和、詹益华、林炎城、李相进、陈隆智、徐钦柱等33位乡贤,以及青林、青篮、青盐三个居委会的群众,共同集资900多万元修建学校的校门、围墙、校道、运动场、塑胶跑道、篮球场和教学综合楼,购置全新的学生课桌椅以及设立奖教奖学基金。2020年,青篮乡贤徐焱桂又向学校捐资22万元,作为学校开展足球、艺术特色教育活动的经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说起学校的建筑物,最显眼、最气派的,当属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纪穑辉综合楼”,由乡贤纪穑辉捐资438万元建成,集教学教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计算机室、创客室、广播网络室、风雨操场等功能室于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太平绅士蔡焕章是青篮人,也是捐建赤港小学的发起人。无论是捐建达濠华侨中学,还是捐建自己家乡的青篮小学,或者是捐建相邻乡村的赤港小学,他都是竭尽所能回馈乡梓,令人钦敬。

以租养学成就一段佳话

据介绍,达濠华侨中学创办于1986年9月,由当时达濠旅港同胞捐资727万港币、区政府投资125万人民币,按完全中学的标准兴建而成,现为汕头市濠江区重点中学、汕头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

筹建消息传到香港以后,立刻得到在港乡亲的积极响应。黄庚先生联络在港乡亲举行茶叙,一起商议捐资建校的有关事宜。在这场茶叙上,来自青篮乡的徐发泉也积极响应,承诺“我捐100万港币”。徐发泉在参加当天募款聚会的乡亲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当时不到50岁的他生意刚刚有些起色,手头并没多少钱,100万港币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徐发泉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有限的积蓄捐了出来。参加当天募款聚会的旅港同胞还有张恭良、庄辉炎等,气氛十分热烈。最后认捐最多的是香港太平绅士蔡章阁,共捐了120万港元。

1986年达濠华侨中学创建之初,达濠的在港乡亲就提出:“单纯建座教学楼不够,学校要保持持续发展,得有后续资金的支持。”于是,徐发泉、庄辉炎、张恭良等人一起商议,要创造条件让学校具备自我“造血”的功能。经过一番讨论,由徐发泉、庄辉炎等31位香港乡亲筹集140万元,在达濠的工业区兴建一座“达濠华侨中学工业大厦”,作为通用厂房出租,并商定日后的租金归华侨中学所有,每年源源不断地为达濠华侨中学提供补充资金,用于学校的校舍维护、设备添置和奖教助学,成就了一段佳话。

改造升级乡村焕发“新颜值”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青篮乡的青盐社区动作频频:收回渔港片区集体出租土地,清拆厂房2.6万平方米,将79亩集体土地,参与渔港新产业聚集和综合体验区项目的合作,将集体土地折值置换厂房,发挥土地效益。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做好81亩集体商住用地的规划建设,以及会汀港市场的改造,解决集体成员住房紧缺问题,打造具有汕头特色、潮汕风情、渔文化内涵的海鲜美食广场,促进文化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

在生态环境方面,整治会汀港约1.2公里长的排洪渠黑臭水体,对坑墘路原6米路面升级改造为24米双向四车道市政路。实施南凤住宅片区道路升级改造,建设雨污管道约3000米,升级道路约6000平方米,方便居民群众的出行,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助推“百千万工程”建设。利用“四旁五边”开展植树绿化,种植各种乔木近400株,灌木和草本植物约800平方米,有效保护绿化美化环境。

记者了解到,一系列升级改造举措让青篮乡焕发“新颜值“。这其中,也与侨胞乡贤们的支持分不开。

如,乡贤徐隆青从2005年以来,捐款改造建设红桥路、海旁路、磊广路天桥,以及关爱慰问青篮乡老年人和扶贫助学等共计1800万元。2024年捐款1000万元建设青林文化公园。港澳同胞林辉文于2010年捐款300万元改造永濠街、新兴街,2015年捐款1000万元修缮达濠古城。十多年来捐款青篮乡老年人和扶贫济困150万元。乡贤林木成2007年捐款改造南凤路80万元。

乡贤吴锡添2005年捐款改造村道和慰问青篮乡老年人共计260万元。乡贤林则和先生多年来捐款扶贫助学和慰问青篮乡老年人共计200万元。乡贤徐焱桂2005年捐款红桥路改造,乡村休闲广场和慰问青篮乡老年人57万元。

与此同时,乡贤每年捐资20多万元关爱慰问青篮乡70岁以上老年人。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设立帮扶孤儿专项帮扶资金10万元,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线二区三园”打造发展新图景

最近,青盐社区被推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社区,在乡村振兴路上昂首阔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盐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林典春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建设蓝图:“我们社区将打造‘一线二区三园’,‘一线’是指依托古村落历史文化,充分发展多产业融合的文旅线路;‘二区’是指打造古村落文化街区和新厝区,做好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三园’则是渔港产业园、金港花园(农民公寓)、南福园的规划建设。在南福园的打造中,将加快绿美生态建设,尤其是计划在南福园打造党建文化、廉洁文化、民俗文化主题园,优化绿化空间布局,营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绿化环境,打造乡村绿化示范点。”

他表示,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文旅和商贸服务业,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