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农村区域空心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城市每天日新月异,新建高楼大厦,而农村则越来越薄凉,大量的空心村出现。
城市对于农村地区拥有天然的虹吸效应,前者就业机会更广,薪资待遇更高,生活条件更加纸醉金迷,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但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其实是稼穑农桑,一个国家没有工业或许不会威胁安全,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农业,则意味着将命脉直接交到了国外手中。
如今农村土地越来越荒,年轻的90后,00后几乎十指不沾阳春水,对于农桑之事基本一窍不通。
那么在未来谁又该承担起国家的粮食安全?
对此国家已经做出了规划,未来的田桑,将充满科技的元素。
一、高产量与空心化
由于城市的吸引,太多的年轻人走出乡村,来到城市工作,无论是面子还是经济收入,都让他们不愿意再重新返回乡村。
如今,中国的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工业领域,全面推动工业现代化,对于农业倾注的心血反倒不多。
十里农田无人耕,遍地丘陵杂草生,想必那些在农田里耕作了一辈子的人看到如此情况,将会发自内心的心疼。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适宜耕作的面积并不多,为了保证国家的基本粮食产量,特地设置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这之中真正被利用的又有几何?
既然真正用于耕种的面积越来越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那中国又是如何保证,粮食的产量,并且还近几年屡创新高?这一切都来自于国家对于农业的两个规划。
第一个,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众所周知,袁隆平爷爷为杂交水稻奋斗了终生,正是他的存在让中国人彻底端稳了饭碗。
要知道古代即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代,亩产量不过二三百斤,建国之后随着现代肥料的应用,亩产也不过在400斤左右。
袁隆平为此不懈努力,终于在1973年时攻克了相关难题,根据2017年的报道,袁隆平的实验田中,已经达到了亩产1149.02kg的规模,
亩产几乎翻了两倍,这高超的质量,弥补了中国耕地数量上的不足。
第二点缘由,则是中国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革,中国将新科技应用于农业领域,大大的提升了农业效率。
如今中国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美国那种农场性质的生产模式,少部分人依托机械,便能产出大量的农副产品。
科技保障了农业的基本生产力,凭借这些部署,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基本能够满足和覆盖国内的需要。
不过,中国所产的粮食门类并不齐全,对此,中国每年依旧需要花大价钱从国际上进口粮食,是当今世界的粮食主要进口国之一。
如今中国的主要粮食,是以机械增产为主,小农经济为辅,而对于那些早已经空心化的田地,国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二、新农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