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创新思维,积极作为,突出特色,充实内涵,把这项事关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幸福的好事做实、实事做成。近期,柞水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听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全县和美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协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建议一:坚持规划引领,在建设管理水平上要有新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涉及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要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突出和美乡村建设“和”而“美”的丰富内涵。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多规衔接,科学统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做到相互统一,不务虚功。和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重点,充分考虑基础完善,进一步完善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体广场设施建设,努力营造群众学知识、健身体的浓厚氛围。积极培养年轻党员优化村社干部队伍,引进外地创业的本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推行“双培”,将优秀的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将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社区)干部,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充分考虑风貌提升,推动乡村特色化发展。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特色化民居改造,实施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村庄靓化等项目,营造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乡村生活空间;充分考虑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经济长效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提升农业价值,实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文旅融合,以乡土文化引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广泛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助推乡村内涵式发展。注重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利用,弘扬乡土文化,弘扬乡土艺术,以文惠人,推进移风易俗,成风化俗。结合各村(社区)的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模式,慎重确定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等模式,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二是坚持系统推进。根据村庄区域位置、经济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等因素,县政府职能部门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村(社区)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坚持中心城镇带农村,集中优势资源,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对移民搬迁形成的“空壳村”要突出特色,要围绕特色做文章,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对人口密集的重镇,围绕基础做服务,在设施提升上求突破。科学、合理控制群众门前修花墙、千篇一律铺草皮的粗俗做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和美乡村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必须把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在编制规划、建设选点、拆旧建新、产业发展等方面,要加强同群众的沟通协商,把自主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交给群众。做到建管并重,让和美乡村建设实效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

建议二:壮大特色产业,在促进群众增收上要有新突破。产业发展是和美乡村建设核心,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厚植和美乡村建设经济基础。一是做优首位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统筹推进以木耳为主导的“菌药畜果茶”特色产业,要围绕“小木耳大产业”做优木耳产业。合理确定黑木耳的种植规模,在木耳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增加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做活乡村旅游,搞好多维融合。以打造精品景区、精品民宿、特色小镇、秦岭山水乡村为重点,深度融合提升康养旅游、康养民宿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休闲游等旅游线路,结合生态优势和交通便捷,规划建设曹坪九间房—丰北河—营盘自驾游精品线路,建设自驾游驿站、会员制康养驿站等设施,丰富乡村旅游文化,提升“空壳村”的人气。真正做到乡村旅游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购头,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做强“一村一特色”,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结合近几年木耳生产加工情况,建成木耳种植村、中药材种植村、乡村游专业村,做强“一村一特色”。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村集体经营、项目扶持,实施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建议三:做实基础建设,在营造宜居环境上要有新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要任务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新推广有效治理办法;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美乡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发挥农民群众主人翁的作用,调动他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个体老板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级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资金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倾斜,柞水县级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二是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乡村道路建设,补齐垃圾收运、污水处置设施短板,提升电力、通讯等各种线路安全质量,加强饮水安全巩固,充分发挥水管员的作用,及时修复损坏的管道,保障水源安全供水。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集中区、城乡结合部、人口集中区倾斜。合理规划乡村便民服务点、集贸市场,有效解决群众买难卖难和增收问题。因地制宜修建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居民健身场所,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发动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整治垃圾乱倒、禽畜乱跑、柴草乱堆、物品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规范运行“户集中、村收集、企业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强群众健康卫生教育,经常性的做好房前屋后、室内室外的卫生整治,实现美化、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等“五化”目标,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建议四:提升综治水平,在构建乡村文明上要有新气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是前提,宜业是保障,和善有爱才是核心。只有坚持乡村全面治理、有效治理,才能稳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本色。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和美乡村的关键所在。一是坚定自治。从转变农民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入手,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使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扎实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创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倡导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坚守法治。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时刻关注网格内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加强农村遵纪守法宣传,及时通报县域警情,开展以案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自发的学法守法,遇事找法。教育群众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权,消除恶意诬告,上访胡闹等粗俗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坚持德治。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让文化根植基层、滋润群众生活。强化村规民约制定和执行,让村规民约成为群众自觉增收的铁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传承好家训,继承好家风,狠刹不良风气,积极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