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污染的食用油流向了何方?在入市之前,有没有经过安全检测,是不是符合安全标准?

近日,据新京报调查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了节省开支,不少罐车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没有严格把关,不按规定去检查罐体是否洁净,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有罐车司机透露,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4日,一辆刚卸完煤制油的罐车驶入一个厂区,司机爬上罐顶准备装运食用油。图据新京报

煤制油等化工液体混入食用大豆油,想想都会觉得恶心和后怕,其中的安全隐患当然无可忽视。目前媒体聚焦的主要是运输环节,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的是,这些被污染后的食用油运输给买家之后,会被怎么处理。是有进一步的净化措施,再进行包装售卖给消费者,还是直接就能散装拿去上市?换言之,这些被污染的食用油流向了何方?在入市之前,有没有经过安全检测,是不是符合安全标准?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需要据此来判断,食用油领域是否存在系统性的安全隐患。如果是少数企业为节省成本而投机,相对还好治理,但若是监管存在普遍性的懈怠,或者监管所依赖的制度存在重大缺失,那就需要尽快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

就运输环节来看,出现这一令人恶心的混装现象,和制度的“漏洞”就大有关系。目前我国在食用油运输方面,只有一部推荐性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其中提出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相比,约束力显然不能相提并论。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现实中的企业做不到专车专用,监管部门就只能放任不管,只要查出了运输的油被污染、存在安全问题,一样可以追责。

在推荐性的标准之下,如果运输企业能够在每次更换运输液体前及时清洗罐体,也能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可现实中,一些运输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一些食用油厂家验罐又走过场,于是结果就成了层层失守。面对这个局面,理论上只能依赖监管部门加强监测,一旦发现食用油被污染、有安全隐患等情况,就可以倒查整个运输链,让运输企业加强清洗,或者倒逼专车专用变成强制性标准。

总之,食用油的问题只看运输环节其实不全面,重点不仅在于有没有专车专送,还包括能不能做到及时清洗、能不能确保食用油的安全,还要考查罐体是否存在随意涂抹喷涂字样的问题,有的罐车上直接将“普通液体”改成“食用油”字样。

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对食用油厂家的监测,确保流向市场的每一桶油都是安全的,相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运输环节的问题。既然媒体已经曝光了多个罐车混用案例,相关监管部门也该行动起来,去查一查那些油流向何方、问题有多严重,搞清楚这些才能判断,今后是只要加强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及时洗罐,还是需要升级运输标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守一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