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区里养羊,兴隆社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网红社区,也成了西安城市发展的B面角色。
“羊坐电梯鸡上房, 卧室里边盘着炕。”每一个关注兴隆社区的人,都在为此啧啧称奇。兴隆社区的格格不入,也让它有了“九龙城寨”的诨名。
如果说,曾经那些狭窄、逼仄的城中村尚且会让人觉得矛盾又特别,那么兴隆社区在众人眼里心里,似乎就只有“猎奇”这一个属性了。
走进真实的兴隆社区,是什么样的呢?
one。
兴隆社区之我见
兴隆社区,坐落在寸土寸金的高新三期核心,是发展还未完全定型的整体上,生长出的一块不甚和谐的斑点——在均价2万+的众多小区之中,兴隆社区以6000元往上的水平,恒常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
按叫得出名字的大路来划分,兴隆社区在西太路以西,三星快速干道以北,目前已开通的地铁站里,离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站最近,但打车也得走上10分钟。
这里共有5个区,79栋楼,装满了之前7个自然村拆迁安置而来的5万人。因此,这里大得非常具体。
但从外观看,兴隆社区并没有什么不同。普通大型社区的高楼林立,这里有;幼儿园和篮球场,这里也有。
设计语言上,不能说兴隆社区有多差,至少目之所及,和“九龙城寨”是不搭边的。它有着规划合理的楼距,统一的外观,以及一些绿化后的园林景观,如此平常。
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大概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有一个戏台放在小区中间。
不知道是为了风水问题,还是为了保留村民的精神依托,这个戏台在兴隆社区的每个区都有一个。
在兴隆二区时,走进一家开在单元楼里的小卖店,问了老板小区是不是有戏台,年轻的老板颇愣了几秒钟才给我指了路。这个不常使用的戏台,仿佛就是无人留意的背景板,也仿佛是兴隆社区处境的一个隐喻。
和网上关注的不一样,进了小区没看见羊和牛,兴隆小区自有它的热闹:单元楼一层,似乎默认就是底商:
母婴用品、针灸推拿、美容美发、超市、蒸馍的……走在小区外面是新建的、荒凉的,进了小区大门,又是外人无从察觉的热闹。其业态之丰富,甚至还能跨越时代的长度:
过事,上次看见这两个字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当然,这里更多的热闹,需要熟人带路+自行摸索后才能一一解锁,颇有一些探索属性:哪栋楼哪一层的泡馍最好吃,哪个房间号下藏着的油泼最正宗,哪里剪头发最便宜……
兴隆社区对外的封闭,也为住在这里的人带来了向内的安心。
two。
时代洪流裹挟的
生活底色
如果真要说这里有什么不同,大概还是生活的痕迹太重。
中午的烈日下,走到太阳地里简直要晒到爆皮,一个“体面”的“城里人”似乎很难想象充分利用如此强烈的日光。
但这里就不一样了,有人在小区的绿化区域晒被子:
也有人直接把洗干净的衣服挂在树上:
或许有的人觉得这样把寝具衣物展示于人前不够“体面”,但是这里的一些人却没有这层顾虑,只想接点为数不多的地气。
还有人干脆把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麦麸晒在花丛而这些麦麸有可能是某些家禽家畜的食物。
生活的痕迹是这样,谋生的痕迹则更重。
小区里,到处都是挂着招牌的三轮车,汇通面、烤鱿鱼、熏肉大饼、砂锅……夜市上有什么,这里就有什么。
中午的太阳地里,这些车子整齐有序地停放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和居住场所显得对比强烈。
在失去了耕作的土地后,摆摊卖卖早餐或者夜宵,成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好在,高新三期也是需要手抓饼的。
美好生活的期许,也印在这些三轮车上,自勉也共勉。
three。
竖起来的
高层村子
无可选择地被时代推着向前走,可能是住在兴隆社区一部分人的常态。
虽然住到了“城里”,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生活。“我还是喜欢住在村里那独属于自家的院子里,我想咋样就咋样,房顶那片天就是属于我的,水泥地下的土也是我的。”大中午坐在楼下“乘凉”的阿姨这么说。乘凉也没有凉,但是这个习惯是改不了了。
对这位阿姨来说,村子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折叠成了高楼,让人措手不及。“我村离兴隆不远,当年三星这种国家级大项目一来,一下就要征地拆迁了。 ”
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人在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要面对村子的改头换面。“去亲戚家拜年,从东往西走,要穿过正在盖的三星,我都会迷路。”
这种手足无措的状态,在老年人身上可能要持续更久。对他们来说,征地拆迁非他们所愿,但凡能有个晒太阳的地方,也不至于躺在人来人往的小区公区里。
如果说都市人渴求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生活在兴隆社区的老年人则有着更具体的渴望:前院种菜,后院养猪,进屋就上炕。
外面绿化带修得多美,去地铁站时经过的人行天桥多精致,都与他们无关,那也不是他们的世界。
“咱这就是一个立起来的高层村子。”
而至于网传的魔幻瞬间,兴隆社区的住户也并没有完全否认。“咱这如果是城中村,那就不叫事,城中村哪里漏水了养羊了大家也觉得很正常,咱这一哈就火了。”
兴隆社区和那些城中村不同,没有经过城市自然扩张的逐步浸染,而是几乎一瞬间就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形态。也因此,这里到处都是乡村生活遗留下来的社会关系和只有在现代都市才会出现问题的顽固习惯。
被破坏的单元门,一蛇皮袋又一蛇皮袋的垃圾,飞线充电的电动车……别的小区或许也各有毛病,但兴隆社区却如此集中,如此杂糅的却少有。
而这些问题,兴隆社区的人也是承认的,“过两代人就好了,现在已经不是刚搬进来那样了。”只是这句话听起来,多少有些悲凉的意味。
如今走进兴隆社区,给孩子们玩的公区地面已经有些磨损,2012年因三星项目拆迁,2015年9月回迁,仅用了3年时间,但是在这里住了七八年的人们,却仿佛还在与新的生活方式磨合。
兴隆社区,是时代巨变的产物,不属于过去,似乎也不完全属于未来,但是在这里的人们,也过着真实如常的生活,期待着适应那些曾经不存在、现在却必须理解的都市规则和隐约存在的框架。
真正踏足这里会发现,这里没有预期里的赛博朋克,也不是网友口中的“九龙城寨”,更不是西安的魔幻中心,这里是别人的房子,别人的家,人气兴隆,烟火缭绕。
*热闹的租售信息
期待兴隆社区可以一直兴隆下去,哪怕被时代裹挟是无可避免的命运。
-正文完-
注: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安扑通」,图文均为“西安扑通”原创,「新地产陕西」转载,部分内容有改动,二次转载或创作请联系“西安扑通”授权。
作者 | 西安扑通
主编 | 王鹏飞
「新地产陕西」转载作品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踩盘报告
| | |
| | |
| | |
| |
| |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