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志杰的离世,是否能够成为防止未来赛场悲剧发生的转折点?这些问题,留给了每一个关注张志杰的人。

文|林苑

7月2日,2024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赛决赛,中国队以3比1战胜韩国,成功夺回了阔别六年的亚青赛团体冠军。令人动容的是,全队带着张志杰的球衣登上领奖台,象征着全队与他共享这份荣耀。按照比赛规则,作为此前出场过的队员,这个冠军也有张志杰一份。奥运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我们在一起,而你是冠军。”

17岁的国羽小将张志杰在本届亚青赛中不幸离世,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哀悼。蔡赟、谢定峰、昆拉武特、德差波尔、因达农等名将纷纷在社交媒体表达哀悼之情。

同时,这一悲剧也唤起了对赛场急救专业性和世界羽联规则完善性的广泛讨论。人们不禁思考,这场悲剧是否本可以避免?张志杰的离世,是否能够成为防止未来赛场悲剧发生的转折点?这些问题,留给了每一个关注张志杰的人。

国羽亚青赛混团夺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队携张志杰球衣登上领奖台

01

农村长大幼年丧父,打球是张志杰唯一的出路

张志杰的成长之路充满坎坷。幼年时,父亲意外离世。此后,他的母亲一直在嘉兴某商场打工,独自抚养张志杰和他的姐姐长大。

张志杰自小就展露出羽毛球天赋,跟着辅成小学的教练李伟进行系统性训练,并因训练成绩出色,被输送到嘉兴市少体校。经过该校的精心培养,小学三年级时,张志杰便崭露头角,被选送至浙江省队。2016年底,嘉兴市少体校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张志杰成功入选当年浙江省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名单。

2023年2月,在羽毛球全国青年锦标赛中,张志杰所在的浙江队以5金3银1铜收官,张志杰表现出色,为这个团体冠军贡献了最多的分数。浙江队教练丁阳对张志杰赞不绝口,认为他展现出了超越其年龄的成熟。

同年11月,首届学青会羽毛球团体赛中,张志杰助力济南队斩获男团桂冠。随后,他踏上国际赛场,于2024年3月荷兰青年羽毛球大奖赛中,代表国青队夺得男单冠军。随后与65名杰出选手共获中国羽协“运动健将”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子峻悼念队友张志杰

在赛场上成长迅速的张志杰,生活中也非常孝顺,每年母亲节都会为妈妈准备礼物。进入省队、国家队后,他更是主动提出让母亲停止工作,希望她能够好好休息,摆脱多年的辛劳。

作为冉冉升起的羽坛新星,张志杰的职业前景本应无限广阔。出发印尼前,采访镜头中的张志杰依然朝气蓬勃。然而,谁也不会料到,一场悲剧正在悄然接近,张志杰的羽坛冠军成长之路也戛然而止。

在体育赛场上发生紧急医疗情况的案例并不罕见。2021年6月,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欧洲杯比赛中突然心脏骤停,得益于迅速的医疗干预,“爱神”从“死神”手中挣脱,恢复健康之后的埃里克森出现在了今年的欧洲杯赛场。2023年7月,NBA球星詹姆斯的大儿子布朗尼在训练时遭遇心脏骤停,经过大学医护团队和医院的紧急救护后转危为安。

显而易见,这些转危为安的圆满结局里,及时、正确的抢救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张志杰得到的救助似乎并不足够及时和专业,引发了公众对赛事主办方的大量批评。

02

队医未经裁判允许不得进场

世界羽联奇葩规则遭炮轰

张志杰的意外去世震撼了羽毛球界,也引发了对于赛事现场医疗救援能力的如潮质疑和批评。

尽管赛事方在赛后公告中声称他们给予了“及时的救治”,但现场视频显示,救援反应似乎不够迅速。在张志杰倒地的瞬间,教练被裁判阻止入场查看,甚至对方选手也被制止提供帮助。网友们对女裁判的阻止行为以及她在整个事件中原地不动、冷漠无情提出了强烈质疑。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徐海军发文质疑:“赛事主办方有没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是什么?预警观察员在哪里?提供专业医疗保障的人员资质是什么?采取了何种救治措施?配备了哪些抢救设备?使用了什么药品?”

不仅如此,尽管亚洲羽联和印尼羽协强调他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可从转播镜头来看,医疗团队并未携带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也未对他施行心肺复苏术(CPR)等急救措施。抵达的第一家医院距离事发地点车程约十分钟,若在这段时间内未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那么宝贵的“黄金四分钟”就这样流逝。

世界羽联也成为众矢之的。世界羽联一直有医疗团队未经裁判允许不得入场的规则,张世杰事件发生后,这一规则引发外界强烈质疑和谴责。据了解,印尼羽协向世界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修订规则,从而让运动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悲剧发生后,张志杰的母亲听闻噩耗后悲伤过度,病倒住院。白头发送黑头发,无疑是人生一大悲剧。在同情张志杰及其家人的同时,公众目光也聚焦到比赛现场的医疗保障上。简陋的医疗设施、赛事组织方在专业应对上的不足,以及队医未能及时有效介入的疑问,如同巨石般压在人们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网友甚至提出,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一部门在三年前的甘肃白银越野赛悲剧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明确了对于造成安全事故的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的追责规定。在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这样高级别的赛事中,中国运动员的死亡是否也应引发追责?

网络舆论中也有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不应过分指责队医,因为队医的主要职责集中在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上。此外,当时中方队医并不在比赛场地,而是在热身区。

也有医学专家指出,我们不该下断言改变急救措施就一定会改变结果,心脏骤停本身的危险性与紧急性就决定了不会有100%的把握。

毕竟,从国际赛场到校园运动场,猝死常有发生。猝死也是是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之一。

03

体育比赛“场场配置AED”不现实

“谢天谢地,比赛中没有人受伤。”这是在大多数体育比赛结束后,组织者会发出的共同感叹。

没有主办方希望运动员出意外。

体育比赛的门票等收入不比演唱会,不是所有主办方能为一场赛事,承担动辄一台3万起步的AED设备,及隐形的人员培训成本。

这不仅会远远超出办赛成本,也不符合疫情后行业仍在复苏期,存“脆弱性”的实质。

所以在过往,一般的情况下,体育比赛现场会配置救护车及2名急救人员这样的低配。

在这两天的热议话题当中,许多医学专家默认赛场配置AED等高端急救设施 ,实在对体育行业缺乏了解。一些说法看似实用,实则难以在比赛现场进行实际应用

在去年10月发生的悲剧性冰球意外,英国球员约翰逊的不幸逝世,不仅暴露了国际冰球联合会及赛事组织方在规则制定、设备要求和风险预防方面的缺陷,也催生了运动员护颈装备的强制性规定,彰显了体育界对于运动员安全保护的深刻反思与积极行动。

而今,张志杰的悲剧性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直指世界羽联及赛事主办方在规则制定、医疗设备配备以及风险预防策略上的明显短板,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竞技激情与荣耀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对运动员生命安全的守护与尊重。我们期盼张志杰的悲剧能成为一次催化剂,推动相关规则与医疗措施的全面优化,确保此类悲剧永不再上演。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Unsplash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