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神秘莫测,往往充满了令人费解的转折和离奇的选择。在上世纪90年代,当苏联这个曾经强大的超级大国摇摇欲坠之际,一个名叫叶利钦的男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不仅拒绝继任苏联总统,反而成为了这个庞然大物的掘墓人。这个决定不仅震惊了世界,也让人们对这位曾经的基层干部产生了无尽的疑问:他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作为与他共事过的俄共主席,或许能道出其中的缘由,但真正的答案又会有多少曲折离奇呢?
叶利钦背负的苦难童年
在俄罗斯北部普里奥比亚村的一间简陋的木屋里,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叶利钦。叶利钦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一家人靠种地和打短工度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叶利钦从小就品尝到了贫困的苦涩滋味。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叶利钦从小就得到处帮工。他会跟着母亲到村里割青草,打干草,还要推着比他人还高的农用机械收割庄稼。回到家里,他还得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妹,做家务活。艰苦的生活磨砺了叶利钦的意志,他渐渐养成了坚韧、好斗的个性。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叶利钦和村里的孩子们也难免被卷入了战争的旋涡。有一次,他们偷来了几枚手榴弹,对这种会爆炸的"玩意"充满了好奇心。叶利钦为了弄懂它的运作原理,竟然拿起锤子砸向了手榴弹。只听"嘭"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叶利钦瞬间倒在血泊之中。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左手永远失去了两根手指。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叶利钦从此变得更加勇猛果敢。
除了贫穷潦倒的家庭环境,叶利钦童年的另一个阴影,则来自于他爷爷的遭遇。在1930年代,苏联全面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叶利钦的爷爷作为一名富农,被剥夺了全部财产,遭到了流放。这一命运多舛的经历,给了叶利钦深深的心理创伤,种下了对苏联政权的不满和仇恨的种子。
就这样,在贫苦、战乱和集体化的双重打击之下,叶利钦从小就过着饱受欺凌和磨难的生活。然而,这也锻造了他坚毅不屈的个性,为他日后在权力斗争中杀出重围奠定了基础。正如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那些苦难虽然很残酷,但却教会了我不屈服于命运,要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斗争。"
在苏联体制中的起落沉浮
叶利钦的人生轨迹在苏联体制内经历了几度起落。上世纪80年代初,他一度被视为体制内的得力干将,担任过重要的建筑部长和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等要职。但很快,他就遭到了保守派的重重打压,一度跌入人生的低谷。
1985年,叶利钦凭借过人的才干和锐利的眼光,受到了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赏识。在短短一年内,他先是被提拔为建筑部长,随后又被委以重任,出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掌管全苏建筑业务。可谓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权力核心的重要人物。
作为一名新兴的改革力量,叶利钦在中央的表现极为出色。他直言不讳、锋芒毕露,公开批评了苏联官僚主义和特权问题,赢得了广泛好评。在1986年的苏共二十七大上,叶利钦更是把矛头直指党内腐败现象,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份勇气和魄力让他在戈尔巴乔夫的青睐之下,继续高升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但就在叶利钦的政治生涯一飞冲天之际,保守派的反扑开始了。作为彻底改革的坚决拥护者,叶利钦在许多问题上与老派产生了根本的分歧和矛盾。他在1987年9月被解除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仅仅一年就被革职贬谪,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无疑是叶利钦人生的一大挫折,但他并未就此放弃。相反,他选择了在体制外另谋出路。1988年,叶利钦创建了"俄罗斯共产党员同盟",公开呼吁苏共彻底改革。这一行为无疑是向苏联体制发起了直接的挑战,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随后的几年里,叶利钦更是穷兵黩武,不遗余力地破坏苏联的统治体系。他利用自己在莫斯科任职期间累积的人脉影响力,在各地大规模拉拢追随者,组建亲俄罗斯民族主义势力。到1990年,叶利钦成功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取得了实质性的权力。
从此,叶利钦彻底摆脱了苏联体制的束缚,他的目光已经放在了推翻整个苏联的大计划上。作为一个在苏联体制内遭受重重打击的人,叶利钦对推倒这个庞然大物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他的下一步行动,必将导致苏联的覆灭。
颠覆苏联的三步曲
叶利钦推翻苏联的行动可谓一个精心策划的三步曲。他首先利用改革的号召吸引广大民心,然后从各地削弱苏共的影响力,最终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为据点,彻底颠覆了这个庞然大物。
第一步,叶利钦打着改革的旗号,成功赢得了民众的拥簇。1990年2月,他在一次群众集会上激情演讲,高呼"让我们结束三百年的奴役生活"。这样直白的言论无疑是在公开挑战苏联政权,却引起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由此可见,改革和民主的呼声在底层民众中已经空前高涨,叶利钦的号召获得了强烈共鸣。
有了民心的支持,叶利钦于当年6月高票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这无疑是他向着权力中心进军的重要一步。随后,叶利钦更是大胆地在莫斯科街头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民主游行,将几十万民众组织起来,直接对抗苏共中央的统治。
第二步,叶利钦在各地积极组建民族主义力量,削弱苏共在地方的影响力。1990年,他在俄罗斯各地成立了300多个激进组织,号召"推翻苏共的专制统治"。这些组织迅速成为叶利钦培植亲俄民族主义势力的基地。到1991年底,俄罗斯有26个地区已经宣布脱离苏联,另有16个加入了俄罗斯联邦。
可以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叶利钦就成功瓦解了苏联的统一体系,让它只剩下一个空壳。接下来,他开始实施最后一步的总攻,推翻这个已经摇摇欲坠的政权。
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俄公民投票中高票当选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从而获得了巩固政权的法律基础。8月,在保守派发动的"八一九"政变中,叶利钦英勇反抗,赢得了更多的民心和道义支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叶利钦抓住机会,于12月8日邀请乌克兰、白俄罗斯两国元首在别斯克村会面,签订了备受争议的《别列斯特协定》。这份协定事实上宣告了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叶利钦最终获胜。
就这样,叶利钦用旷古绝伦的智慧,精心运筹帷幄,最终推翻了这个曾经无比强大的超级大国。他先是吸引群众力量,然后削弱地方势力,最后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一锤定音。面对如此精妙绝伦的三步曲,苏联的覆灭不啻于一个注定的结局。
西方文化的诱惑和渗透
叶利钦对西方价值观的向往和追随,是促使他最终推翻苏联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小穷困潦倒的他,无疑被西方国家那种自由、富裕的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和憧憬。
叶利钦对西方文化的最初接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那个"解冻"的春天,苏联政府有意识地向国民开放了一些关于西方国家的信息。叶利钦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自然深受这股西方思潮的冲击。
根据亲历者回忆,当时年轻的叶利钦就被西方文艺作品所吸引。他几乎痴迷于美国作家的小说,如狂热地阅读杰克·伦敦的名著《野性的呼唤》。这些充满个人主义色彩的作品,无疑在他的思想中播下了西方自由主义的种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西方价值观的向往在叶利钦心中越烙越深。上世纪80年代,叶利钦多次以商务考察为名,实则是为了一窥西方国家的真实面貌。1989年,他首次访问美国,目睹了那里人民的富足生活,顿时心驰神往。
根据亲历者回忆,在参观一家普通美国人的住宅时,叶利钦看到了那间宽敞的客厅、雄厚的家具陈设和先进的家用电器,不禁赞叹道:"我们也应该让人民过上像这样的生活。"此话说出了他内心对西式生活方式的向往。
西方国家丰裕的物质生活,固然让叶利钦心驰神往,但更重要的是,那里充满个人自由、民主参与的社会环境,才是真正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据随行记者回忆,每到一处,叶利钦总是孜孜不倦地询问当地民众对政府的看法和评价。
这一切,都让叶利钦对西方那种言论自由、政治民主的氛围无比向往。他开始对苏联那种高压统治、人民声音被压制的局面越来越不满。于是,他在内心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苏联的体制彻底改变,使国民能真正过上自由、民主的生活。
当然,叶利钦追随西方价值观的动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他对个人政治抱负的追求。作为一个在苏共体制内遭遇重重打击的人,叶利钦对共产主义理念的信念已经慢慢动摇。他更加渴望在西方那种自由民主的环境下,能够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总之,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和追随,对个人政治抱负的孜孜以求,这两大原因促使叶利钦最终放弃了共产主义信念,走上了推翻苏联的不归路。
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体现
叶利钦之所以能最终推翻苏联这个强权,个人英雄主义的狂妄自大心理是一个重要推手。他视自己为改革的救世主,鲁莽而又自负地采取了一系列极端做法,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覆灭。
叶利钦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他年少时期的生活环境。在那个战火纷飞、家庭贫困的年代,他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卫、永不服输的个性。后来在政治生涯中,这种性格特征更是发扬光大。
上世纪80年代初,叶利钦一展身手,立即大放异彩。他直言不讳的风格和锐利的眼光,赢得了戈尔巴乔夫的赏识。在短短几年间,他就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一跃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被视为体制内的新星。
然而,就在这时,叶利钦的个人英雄主义开始体现。他对苏联体制的腐朽现象狠加抨击,公开挑战了保守派的利益。这种做法不啻是饺子打狗,终于在1987年导致他被革职贬谪。
但叶利钦并未因此打消雄心。相反,他认定自己就是改革的救世主,必将带领人民摆脱苏联专制统治。从此,他开启了一场旷古绝伦的个人英雄主义之路。
1988年,叶利钦创建了"俄罗斯共产党员同盟",开始公开向苏共体制发难。他四处游说、呼吁支持者,试图以个人力量撼动苏共这个巨人。尽管做法鲁莽,但他对推翻苏联的决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到了1990年,叶利钦以俄罗斯人大主席的身份,更是公开煽动民众对抗苏联中央。他在莫斯科街头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民主游行,不惜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政权。
叶利钦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表现,是在1991年8月政变中再次体现。当时,戈尔巴乔夫被保守派软禁,叶利钦毫不犹豫地站在反抗的第一线。他不顾个人安危,身着迷彩服站上一辆坦克,慷慨陈词、号召群众反抗。
最终,叶利钦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强大的政变势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年年底,他顺理成章当选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从而获得了真正推翻苏联的发令权。
短短几年间,叶利钦凭借一人之力,成功在国内外营造了反苏联的强大舆论,削弱了苏共在各地的影响力,最终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一锤定音。这一切,都源于他那狂热的个人英雄主义心理。
不过,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亦非无过。它使叶利钦视推翻苏联为一己之事,罔顾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最终导致了一场空前浩劫。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份狂妄自大的精神,才使得叶利钦能成为推翻苏联的关键人物,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