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年五月,朱棣突然生了重病,御医们都感到束手无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燧得知父亲病重,感到非常焦虑,因为按照皇位传承顺序,在他前面还有三个人,分别是作为皇太子的大哥朱高炽,作为皇太孙的侄子朱瞻基,以及作为嫡次子的二哥朱高煦。

朱高燧认为,一旦父亲去世,大哥朱高炽将继承皇位,那自己将彻底与皇位无缘,该怎么办呢?

思考良久之后,朱高燧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打算联合朱高炽身边的侍卫和太监,先下毒将朱高炽杀死,然后伪造一封遗诏,废掉太子(自然也就废掉太孙了),改立自己为帝。

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这个计划实在太疯狂,朱高燧如果真的弑父篡位,那就是大逆不道之举了,这会让他遭受万世唾骂。

不过,朱高燧的计划并未实施,因为他的一个手下跑去向朱棣揭发,朱棣便先下手为强,派人将参与谋反之人全部抓捕了。

当时,朱棣将朱高燧叫到病榻前,严肃地对他说,你真的干了这事吗?

朱高燧被吓个半死,根本不敢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朱高炽出来解围,说这种事肯定是下人们干的,跟三弟没什么关系。

朱棣本来也不愿意相信朱高燧会害自己,又听了朱高炽的话,这才怒气全消,还让人将朱高燧释放。

弑父篡位是何等大罪,朱高燧就是有一万颗脑袋,也不够朱棣砍的,却啥事没有。

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燧又多次参与朱高煦谋反,却依然能够奇迹般活下来,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确立了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度,这个制度不仅对皇位有效,对于藩王的王位也是有效的。

作为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毫无疑问是幸运的,虽然朱棣很不喜欢他,但还是将他立为了皇太子,他的儿子朱瞻基,也成为了皇太孙。

朱高炽的幸运,却是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不幸,尤其是朱高燧,由于他排行最末(实际上朱棣还有个小儿子,但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基本与皇位无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不代表朱高煦和朱高燧就一点机会都没有,因为在朱棣的心目当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儿子。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朱棣的三个儿子也是如此,大儿子朱高炽喜文不喜武,长大之后又身体肥胖,性格也偏于软弱,跟他非常不像。

反观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以武力见长,而且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朱棣觉得这两个儿子跟自己很像,所以很喜欢他们。

比如朱高煦,曾多次挽救朱棣的性命,朱棣曾摸着他的背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多努力啊!

正是因为朱棣偏爱两个小儿子,导致他们逐渐产生了夺嫡之心,这件事从靖难之役爆发之初就开始了。

当时,朱棣让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则带着两个小儿子征战在外,有一次建文帝派人写信给朱高炽,试图以册封他为燕王作为条件将其策反。

当时,朱高煦在北平有许多探子,很快就得知了这件事,他便与朱高燧一起诬陷朱高燧与建文帝通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将朱高炽抓来,恰在此时,朱高炽派遣的使者也来了,还带来了建文帝的信,朱棣见信封还没拆开,就打消了对朱高炽的猜忌。

原来,朱高炽接到建文帝的信之后,就留了个心眼,没有擅自拆开,而是派人送给朱棣,这个无意中的举动,最终保住了他的性命。

朱棣登基称帝之后,将朱高炽封为皇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朱高燧封为赵王。

当时,许多靖难功臣都支持朱高煦,纷纷劝说朱棣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朱棣也很动心,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后来,在解缙、黄淮和尹昌隆等大臣的劝说下,朱棣这才没有改立太子,还在数年后将朱瞻基册封为皇太孙。

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夺嫡之争就结束了,因为朱高炽始终没有得到朱棣的喜爱,而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依然是朱棣最宠爱的孩子。

当然了,虽然都是朱棣喜爱的孩子,但朱高燧跟朱高煦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因为朱高煦年纪更大,也更加骁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和功劳,也比他要出色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一缘故,朱棣在考虑皇太子人选的时候,也只考虑了朱高炽和朱高煦,并没有考虑过朱高燧。

作为补偿,朱棣对朱高燧十分放纵,给他的待遇和赏赐,也是非常丰厚的。

但是,朱高燧是个不信命的人,他的竞争力虽然不大,但他的野心却很大,并且他还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具体来说,朱高煦为了夺取皇位,采取了迂回战术,他将自己的野心埋藏在心里,而是极力支持朱高煦参与夺嫡,他的深层想法是,先帮助朱高煦成为皇太子,再从朱高煦手上夺走太子之位。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朱高燧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扳倒朱高炽的,但如果他跟朱高煦联合在一起,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朱高燧对朱高煦可谓忠心耿耿,在整个永乐时期,他参与了所有朱高煦对朱高炽的迫害行动,是朱高煦最得力的助手。

比如说,朱高燧多次配合朱高煦,对朱高炽进行诬陷,罪名包括徇私枉法,结党营私,甚至是谋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说,早在朱棣还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就开始为谋反做准备了,他陷害忠臣,在自己的封地招兵买马,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朱高燧的背影。

可以说,正是因为朱高燧的存在,所以朱高煦才会觉得羽翼丰满,行事才会毫无顾忌。

但是,朱高燧却是个聪明人,他与朱高煦狼狈为奸,却很少将自己摆在台面上让人看到,之所以如此,跟一件事有关。

永乐七年,朱高燧因为诬陷朱高炽而被朱棣识破,朱棣愤怒之下准备将其处死,好在朱高炽挺身而出,这才救了他一命。

这件事之后,朱高燧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当出头鸟了,于是开始低调做人,多数时候都只在暗地里给朱高煦以帮助。

时间长了,就连朱棣都认为朱高燧改过自新了,曾不无感慨地说,高燧稍改行!对朱高燧也越来越宠爱。

可见,朱高燧其实是个狡诈之人,这一点朱高煦就没法跟他比了。

朱高煦为人十分狂妄,毫无谋略可言,在夺嫡这件事上,他的做法太过简单粗暴,造成的结果是,朱棣知道他狼子野心,就将他打发到封地生活,无诏不得入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被打压这件事,让朱高燧的计划落空,但他并未气馁,而是默默等待机会,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生病。

据史料记载,当时参与朱高燧毒杀朱棣之事的人有四个,分别是指挥使孟贤、钦天监王射、宦官杨庆及其干儿子。

很显然,这四个人是被朱高燧收买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孟贤,因为他掌握兵权。

但是,朱高燧的计划最后还是落空了,原来孟贤有个手下叫做高以正,高以正为了拉拢总旗王瑜,就将谋反之事告知,但王瑜胆子小不敢参加,又担心自己受到牵连,就去找朱棣举报。

当时,朱棣病情还是很沉重的,但听说小儿子朱高燧准备毒死自己,病突然就好了大半,开始派人抓捕谋反之人,还在孟贤家中找到了伪造的遗诏。

有了遗诏作为证据,朱高燧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但朱高炽是真的仁义,竟然站出来为弟弟说好话,朱高燧这才躲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七月,朱棣就在北伐途中病逝了,大臣们知道朱高煦野心勃勃,为了让朱高炽顺利继承皇位,就没有公开发丧,而是派人回京统治朱高炽,等到朱棣的棺椁返回北京了,朱高炽这才公布消息,并宣布继位。

朱高炽继位之后,更加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仁慈,他非但没有为难两个弟弟,还给了两个弟弟大量封赏。

朱高炽认为,他如此厚待两个弟弟,两个弟弟应该感恩戴德,不会再跟他争皇位了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先说朱高煦,他得到了朱高炽的封赏之后,反而认为朱高炽的主动退让是懦弱的表现,就更加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并为造反做准备。

再说朱高燧,他当然也不服气了,暗地里依然在极力支持朱高煦谋反,但他显然更聪,因为上书主动请求削去二护卫,给人一种自己与世无争的假象。

朱高煦在位八个月之后,就生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当时朱瞻基在南京,朱高煦就派人让其返回北京。

朱高煦得知这事后,就与朱高燧商量,派人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进行截杀,但朱瞻基也还是有防备了,最后绕道返回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炽去世之后,朱瞻基继位为帝,他虽然也是个仁义之人,却跟父亲朱高炽有很大的不同。

朱瞻基知道,叔叔朱高煦觊觎皇位不是一天两天了,且向来看不起自己,肯定会起兵造反。

果不其然,就在朱瞻基继位的第二年八月,朱高煦就起兵造反了,史称“朱高煦叛乱”,这是明朝第二次叔侄内乱。

当时他派人联络弟弟朱高燧,希望朱高燧帮助自己,但朱高燧却很狡猾,他没有出兵帮助朱高煦,但也没有向朝廷揭发。

朱高燧的意图是,当朱瞻基和朱高煦斗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自己再来个渔翁得利。

但是,朱高燧高看了朱高煦,也小看了朱瞻基,朱瞻基毫不退缩,选择御驾亲征,他没有单纯依靠武力,而是实施了一些计策,最终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内部瓦解了叛军,朱高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朱瞻基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朱高燧的计划再一次落空,但让他更加想不到的是,朱瞻基竟然没有杀朱高煦,只是将朱高煦废为庶人,送回京城看管。

在返回京城的一路上,户部尚书陈山对朱瞻基说,朱高煦起兵造反,肯定得到了朱高燧的帮助,况且朱高燧一直都跟朱高煦有串联,不如趁着朱高煦兵败,趁机出兵彰德(朱高燧的封地),将朱高燧也给灭掉,这样就一劳永逸了。

朱瞻基认为有道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毕竟朱高燧没有实际参与造反,他如果贸然出兵灭掉朱高燧,那自己的名声就毁了。

正当朱瞻基沉默之时,杨士奇也站出来说话了,大意是朱棣只有三个儿子,朱瞻基也只有两个叔叔,现在朱高煦已经因为造反被捕了,如果再将朱高燧也给逮捕了,那朱棣在地下会伤心的。

其实,杨士奇说这话并不是为了开脱朱高燧,还是为了朱瞻基的名声考虑,朱瞻基也知道他的用意,就彻底打消了讨伐朱高燧的想法,直接率军返回北京了。

等朱瞻基返回北京之后,许多大臣上书弹劾朱高燧,朱瞻基一概不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瞻基为了将事情调查清楚,就派人提审了朱高煦,朱高煦对朱高燧帮助自己很生气,就说他曾经派人与朱高燧通谋。

到这个时候,朱高燧即便没有造反,也有隐匿不报之罪了,户部主事李仪便上书说,要朱瞻基治罪于朱高燧,但朱瞻基依然不许。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难道朱瞻基真的对朱高燧放心吗?实际上一点也不放心,只不过他很爱护自己的名声,这才没有对朱高燧采取措施而已。

为了敲打朱高燧,朱瞻基给他写了封信,褒奖了他的忠诚,还对他进行赏赐,但同时也将那些弹劾他的奏章送给他看,也就是所谓的恩威并施。

朱高燧当然知道朱瞻基的用意了,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那如何才能自救呢?

想来想去,朱高燧认为自己只有成为一个闲云野鹤的无用之人,才能让朱瞻基放心,于是上书给朱瞻基,请求削去自己最后的护卫,以及群牧所和仪卫司,一个兵也不留在身边。

朱瞻基看了朱高燧的上书,当然很高兴了,就假模假式对对大臣们说,赵王主动削去所有护卫,我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臣们当然一致认为应该答应了,朱瞻基便下诏说,同意赵王削去护卫的请求,但允许其保留仪卫司。

朱高燧看到诏书之后,高兴得老泪纵横,当时他对身边人说,吾生矣!意思是他可以活下去了。

按照朱瞻基的诏书,朱高燧交出了所有护卫,只保留了代表藩王尊严的仪卫司,他自此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对朝廷再也没有半点威胁了。

一个没有威胁的藩王,活下来的几率当然大大增加了,自那之后朱瞻基就再也没有为难朱高燧了,朱高燧也很老实,只是在自己的封地疯狂享乐,不再过问任何政事了。

反观朱高煦,结局就惨得多了,他本来是可以活下来的,但他却不老实,亲手葬送了性命。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他假装自己睡着了,一动不动躺在那里,朱瞻基就上前查看,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朱瞻基绊了个跟头。

朱瞻基十分生气,认为朱高煦对自己依然心存敌意,于是让人架起一口铜缸,点火将铜缸给烧红,再将朱高煦放在铜缸下面活活烤死。

朱瞻基还觉得不解气,又下令将朱高煦的所有儿子杀死,朱高煦因此绝后,王爵也没能延续下去。

当然了,朱高煦之死,也给了朱高燧很大的震慑,他感到更加畏惧朱瞻基,便更加低调为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德六年,也就是朱瞻基继位后六年,朱高燧因病去世,死时五十岁,他的儿子继承王位。

在明朝历史上,朱高燧的赵王爵位,也是延续状态最好的王爵之一,一直到明朝灭亡之后的南明时期才断绝。

可以说,朱高燧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适时地低头不但让自己活了下来,也给子孙带来了二百年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