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建文四年(1402年)出生,山东济宁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七个姐姐,父亲名叫胡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胡荣不过是个平民,但在洪武中后期,他的大女儿胡善围因为姿色出众,又非常有才学,而被选入宫中,成为一名女官,担任尚宫。

据记载,朱元璋非常宠信胡善围,胡荣也因此得利,被朝廷授予锦衣卫百户之职,他也由此进入官场,家族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或许是在大姐胡善围的感染之下,胡善祥从小知书达理,很有礼貌,稍稍长大之后,就出落得美丽大方,并且他性格纯善,很有孝心,因此受到世人称赞。

原本,以胡善祥家族的地位,她与皇室是扯不上任何关系的,但幸运的是,她生在明朝,因为自朱元璋开始,皇室在选拔妃子的时候,就不太看重门第,而是更在乎品德和容貌。

自朱元璋之后,虽然屡有皇子、王子与勋贵联姻的案例出现,但绝大多数嫁入皇室的女子都是中等偏下家庭出身,甚至有不少民间女子嫁入皇室。

因为这一缘故,明朝平民女子也有了上升的渠道,但前提是这个女子要十分出色,让得到皇室的充分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胡善祥是如何与进入皇室的呢,她又为何嫁给了“好圣孙”朱瞻基呢?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瞻基出生了北平,他的祖父是朱棣,是朱棣的嫡长孙,父亲则是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母亲则是朱高炽的嫡妻张氏。

据说,朱瞻基出生之前,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交给他,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大圭,在古代象征皇权,朱棣醒来之后,认为这个梦十分吉祥,恰在此时朱瞻基出生的消息传来,他便跑过去看。

见到朱瞻基的时候,朱棣发现他眉间有英气,长得很像自己,又想起刚刚做的梦,就认为他就是朱元璋所说的“传世之孙”,就非常高兴地说,“此乃大名之福也”。

因为朱瞻基的出生,朱棣坚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不久之后他果然发起靖难之役,在经历了四年的战争之后,他最终击败建文帝,成为了大明朝第三任皇帝。

朱棣称帝之后,虽然很不喜欢长子朱高炽,想要立二儿子朱高煦为太子,但大学士解缙最终说服了他,当时解缙只说了三个字,也就是“好圣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圣孙指的当然是朱瞻基了,也就是说,朱棣为了让朱瞻基未来成为皇帝,最终决定让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当太子。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到了永乐九年,也就是朱瞻基十三岁的时候,朱棣就迫不及待地将其立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地位由此确定。

为了培养朱瞻基,朱棣可谓不遗余力,走到哪儿都要带上朱瞻基,而朱瞻基的成长也很快,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瞻基已经十九岁了,到了要娶妻的年龄了,朱棣非常重视,就下令挑选皇太孙妃。

朱棣的旨意下达之后,礼部官员左选右选,最终选中了胡善祥。

为什么是胡善祥,史书是这么说的,“有贤名”,她是因为有贤名才被选中的,其他的就什么也没说了。

根据有限的资料揣测,我个人认为,胡善祥之所以能被选为皇太孙妃,一是因为她确实足够优秀,二是因为她的大姐胡善围的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善祥很优秀,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能够嫁入皇室的女子,除非是勋贵家庭的女儿,要不然就必须品德、才学和容貌等方面都很出类拔萃。

当然了,一个女子再优秀,也需要伯乐才行,胡善祥能够成为皇太孙妃,大概率是她担任尚宫的姐姐推荐的。

不管怎么说,胡善祥在十五岁的时候,嫁给了皇太孙朱瞻基,成为了皇太孙妃。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朱棣心目之中,皇太孙妃其实另有他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永乐九年的时候,朱高炽的嫡妻张氏,就将十二岁的孙氏接入宫中抚养,当做未来的儿媳看待。

这里说的孙氏,也就是日后的孙皇后,她的父亲名叫孙忠,山东济南人,担任县主簿之类的低级官员,但他为官清廉,很有名望,还与张氏的彭城伯夫人是同乡。

那时候,彭城伯夫人经常出入皇宫,由于她与孙忠家族的关系很好,就经常对女儿张氏说起孙氏,她说孙氏美貌无比,贤良淑德,是个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张氏耳根子软,又听母亲这么说,就下令将孙氏接入宫中抚养,后来朱棣见到了孙氏,也感到非常满意,就让张氏精心教导孙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孙氏在宫中生活了七八年,期间她与朱瞻基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时许多人认为,孙氏就是最好的皇太孙妃人选。

对于朱瞻基和孙氏而言,二人都认为日后是要结婚成为夫妻的,朱棣也非常看好孙氏,但到了为朱瞻基选妃的时候,却出了意外。

原来,按照明朝礼制,皇太孙选妃是国之大事,是需要经过礼部选拔的,虽然朱棣作为皇帝,是可以一言而定的,但他也认为遵守礼制才是正道,并且他不认为孙氏会落选。

后来,礼部组织了选妃,最后上奏朱棣说,胡荣之女胡善祥才是最佳人选,至于说孙氏,虽然也很优秀,但不足以成为皇太孙妃,可以封为嫔。

朱棣看着礼部的奏折,陷入了沉思,他看好的是孙氏,却得了这么个结果,怎么办呢?

最终,朱棣认为礼部的选拔是公平公正的,自己也不好推翻,就接受了这一结果,很快就册封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孙氏为皇太孙嫔。

因为这件事,张氏也感到很无奈,但最不开心的是彭城伯夫人,因为她推荐的女子没有成为皇太孙妃,面子上过不去,曾多次唠叨张氏,但张氏很识大体,对胡善祥非常友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朱瞻基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吗?

其实是不满意的,因为他与孙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却只能让孙氏屈居胡善祥之下,因此心里有疙瘩。

但是,朱瞻基也是个好孩子,他没有闹情绪,而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且他对胡善祥还是不错的,只不过他一直觉得亏欠孙氏而已。

而这件事,也成为日后朱瞻基废掉胡善祥,改立孙氏为皇后埋下了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朱瞻基升级为皇太子,胡善祥也成为皇太子妃。

那时候,朱瞻基与胡善祥、孙氏的感情都还是不错的,胡善祥为他生下两个女儿,孙氏也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是,宣德元年(1425年)朱瞻基继位为帝之后,情况就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了,胡善祥开始不得宠了,孙氏逐渐取代了她的地位。

五月初九日,朱瞻基登基称帝,他册立胡善祥为皇后,同时册立孙是为贵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为了补偿孙氏,朱瞻基在册封她为贵妃的时候,却赏赐给她金册金宝,要知道这是皇后才有的待遇。

关于这一点,史书说孙氏“有宠”,可见孙氏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得到了朱瞻基的宠爱。

反观胡善祥,虽然贵为皇后,却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胡善祥和孙氏的性格了。

前文提到过,胡善祥性格纯善,事实上她还是个十分淡薄之人,生活力求节俭,既不懂得如何邀宠,也不会揣测朱瞻基的心思,显得有些严肃刻板和木讷无趣,因此朱瞻基越发觉得不是很喜欢和她在一起。

反观孙氏,她时而温柔体贴,让朱瞻基沉浸在温柔乡;时而活泼开朗,跟朱瞻基说一些甜言蜜语,撩动朱瞻基的心弦;再加上她与朱瞻基一起长大,非善于揣测朱瞻基的心思,因此朱瞻基很喜欢跟她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自从胡善祥成为皇后之后,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举止端庄,言谈得体,在处理后宫事务的时候秉公执法,称得上一代贤后。

但是,胡善祥越是表现得贤惠、识大体,朱瞻基就越觉得她是在惺惺作态,而且非常不解风情,让人无法忍受,也就越来越冷落她了。

并且,更让胡善祥难受的是,她自从成为皇后之后,后宫事务繁杂,牵扯了她大量精力,并没有太多时间与朱瞻基相伴。

后来,胡善祥还因为劳累过度而生病了,曾长期卧床养病。

在这种情况下,孙氏逐渐得到了朱瞻基的专宠,胡善祥逐渐成为被供奉起来的“菩萨”,朱瞻基只是出于责任,偶尔去看看她,并不是真的关心她。

可想而知,胡善祥的内心还是很悲伤的,虽然她为人淡薄,但看着丈夫与自己渐行渐远,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会泛起一丝波澜。

胡善祥并病愈之后,也曾试图改变自己,但终究以失败而告终,再加上孙氏极尽所能去取悦朱瞻基,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了,她便再也不挣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孙氏为朱瞻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朱祁镇,也就是日后的明英宗。

那时候,朱瞻基已经快三十岁了,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对孙氏的宠爱也更盛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也越发认为,没能让孙氏成为皇后,实在太对不起孙氏了,他便产生了废黜胡善祥,改立孙氏为皇后的想法。

为此,朱瞻基将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等大臣召来,商议废后之事,当时他是这么对大臣们说的:

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有子,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

说皇后胡善祥是“禄命”,以后肯定生不下儿子,现在孙贵妃生下儿子,正所谓母以子贵,应该立孙贵妃为皇后,你们商议一下如何处理皇后。

此言一出,大臣们简直炸锅了,纷纷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皇后无过而废不可行,并且皇后现在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生下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瞻基不干了,就说宋仁宗就曾以无子而废掉郭皇后,到我这儿怎么就不行了呢?

还别说,读书多就是好,朱瞻基此话一出,大臣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杨士奇最后还是警告他说,陛下列举的皇后的过错,没有一点足以废掉皇后,这样太过草率了。

即上所举中宫过,亦何一当废者,而轻言若是。

就这样,朱瞻基与大臣们不欢而散,但他并不甘心,既然没有理由废掉皇后,那如果皇后自己要求辞职呢?

于是,朱瞻基当即去到胡善祥宫中,让胡善祥自己上书辞去皇后之位。

当时,胡善祥又开始生病了,在听了朱瞻基的话之后,她感到万念俱灰,便当即表示同意。

宣德三年年初,胡善祥上书朱瞻基,以自己多病且无子为由,辞去皇后之位,并推举孙氏成为皇后。

群臣都劝说朱瞻基不能同意,孙氏也假装推辞,说皇后病愈之后,还可以生儿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胡后上表逊位,请早定国本。妃伪辞曰:“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但是,朱瞻基最终还是同意了胡善祥的请求,随后他就发布了废后诏书,孙氏由此升级成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胡善祥,她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宠,便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但她身份特殊,不能剃度出家,朱瞻基便封她为静慈仙师,让其退居长安宫。

百姓们听说胡善祥被废了,都感到很伤心,很怜悯这位品德高尚的皇后,原来胡善祥还是皇后之时,曾多次救济百姓,在百姓当中口碑很好。

当时朱瞻基之母张氏已经是太后了,张太后得知胡善祥被废,也感到非常不满。

尽管张太后最开始是支持孙氏成为朱瞻基妻子的,但通过多年以来的表现,她发现胡善祥比孙氏更加优秀,也由此更加喜欢胡善祥。

胡善祥被废之后,张太后非常怜悯她,就经常请她到自己宫中做客,至于孙皇后,她则没有给什么好脸色。

有一次,张太后请胡善祥和孙皇后到自己宫中参加宴席,在安排宴席座次的时候,却故意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前面。

因为这件事,孙皇后觉得很没面子,对胡善祥憋了一肚子气,但也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额流逝,怀念胡善祥的人越来越多,关于胡善祥人品的正面评价,也逐渐传到朱瞻基耳中,再加上朱瞻基年龄越来越大,就认为自己当初废掉胡善祥,似乎是个错误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有大臣质问朱瞻基当初究竟为何废后,朱瞻基已经感到很后悔了,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就对那位大臣说,当时我年少冲动,才废掉皇后的!

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能让一个皇帝为废后之事感到后悔,整个中国历史上,除了胡善祥之外,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了,这件事从侧面也可以反应出,胡善祥确实是个贤后。

那么,胡善祥的结局如何呢?

自从胡善祥被废之后,朱瞻基极少去看她,她只能与张太后相依为命,二人由此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并且,在张太后的庇护下,胡善祥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在宫中地位也很高,没有人因为她是废后而欺负她,她反而过得比当皇后之时更加舒心。

在享受了十几年快乐时光之后,正统七年(1442年)的时候,张太后(当时是太皇太后)因病去世了,只留下胡善祥一人在人世间。

对于张太后的去世,胡善祥感到悲痛欲绝,最后竟然一病不起了,在床上躺了一年多之后,于第二年十一月去世,死时四十一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孙皇后,则因为儿子朱祁镇成为皇帝,而升级成为太后,但她却是痛苦的,因为木土之变的缘故,朱祁镇被瓦剌给掳走了。

后来,孙太后又扶持庶子朱祁钰成为皇帝,等到朱祁镇被瓦剌送回来之后,又被朱祁钰软禁了七八年。

一直到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位为帝,孙太后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在度过了人生最后六年之后,于天顺六年(1462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值得一提的是,孙皇后虽然导致了胡善祥的被废,但她在辅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却也称得上贤能,尤其是在北京保卫战期间,她的一些决定,为挽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她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很高。

就在孙太后去世之后不久,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劝他恢复胡善祥的位号,他感念胡善祥人品高贵,要不是胡善祥主动让位,自己恐怕也不一定能当上皇帝,就同意了钱氏的请求。

当时,朱祁镇询问大臣李贤,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李贤当时是这么说的:

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

李贤的大致意思是,恢复胡善祥皇后之尊,享受皇后的下葬待遇,但为了维护生母孙太后的地位,最终决定追封胡善祥为皇后,安葬在帝陵,但不进入祖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祁镇这么做的深层意思是,可以承认胡善祥的皇后地位,但只有生母孙太后能与父亲朱瞻基一起接受后人祭拜,区别还是特别大的。

不管怎么说,胡善祥在去世近二十年之后,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封号和待遇,这对她在在天之灵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