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见义勇为模范的称号被正式授予胡友平。
60后的校车阿姨永远离开了,就像她生前的朋友所说,胡友平走之前,做了件勇敢的事。如果是在胡友平活着的时候,这勇敢就是她曾经“操不完的心”和“爱管闲事”。
此前做保洁工作时,同事都知道她性格开朗且勇于负责。一个操心的人,别人不敢说或者怕得罪谁不想说的,她会说更会去做点什么。
细想一下,操心事多营造出来的羁绊,填充了胡友平生前每分每秒的生活。当那辆校车在路旁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她没有理由也不可能不去管。因为,这就是胡友平的个性,以及她早已形成惯性的生活。
正如有些人在事发后说的那样,在胡友平冲上前阻止行凶者的时候,她可能根本不知道车上坐的是什么人。
其实胡友平知道,毕竟校车阿姨这份工作,日常主要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是胡友平开小店又关闭小店后,人生中最后一份工作。
可就像胡友平的个性,即便她知道每天接送的孩子是什么人,在那紧要关头,肯定不会刻意去区分,车上的孩子究竟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因为生物的本能,只有性别和肤色的区分。国籍乃至民族的区分,那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基因区别。而在生死紧要关头,本能基因则更多发挥着主导作用。
而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由于没有经历那个过程,感受不到那种肾上腺素突然飙升的感觉,所以面对胡友平的做法,自然而然会用文化基因而非生物的本能去评判。也正因为如此,在评价胡友平的时候,才会出现分歧甚至是矛盾。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非洲象和亚洲象一起遇到了狮群的攻击,出于逃生本能,两个不同族群的大象,肯定都会逃跑。而不是非洲象对着狮群说,别攻击我们,先去攻击亚洲象吧。
动物族群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它们不像人类这样,经过几千年所谓文明的熏陶,竞争演化成了族群之间的对垒、仇恨乃至战争。文明时代的人类,更多的时候反倒受到了文明的羁绊。
就像围绕在胡友平周围的争议,哪怕多数人认可她的义举,可还是有人从文化对垒的角度去攻击她。因为,社会文化基因在过度发挥作用,作为生物那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倒被遮蔽了。
请相信,胡友平毫不犹豫阻拦行凶者,就是趋利避害这种最基本的本能驱使她去做的。
反过来说,“如何看待”胡友平和家人的外界,不管是何种评价,都没有她挺身而出时的那份纯粹了。
就像此前胡友平的家人婉拒了社会捐款,针对这件事,外界都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和猜测。不得不说,胡友平的家人,此刻依旧被网上的“如何看待”包围着。
在一种撕裂的舆论环境里,这种“看待”对胡友平家人是一种负担。尤其是那些针对胡友平旗帜鲜明站队和表态的人,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产生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最后要说的是,生物的本能或者说人的本性都有。有时候,稀释一下社会文化基因,让生物的本性指引着,最简单也最纯粹的善就会被释放出来。
好比一座城市晚上关掉更多的灯火,天上的星星就能更多闪现出来一样。
胡友平走了,就像一颗星星回归了夜幕。她发出的光,要在自然而纯粹的黑夜里才能看到,而非文明的灯火下。
有些时候,回归本性之善,就是擦拭灵魂深处沾染的文明灰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