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就在6月25日,携带月壤的嫦娥六号在我国顺利着陆,引发了全球的热切关注。在全民欢欣鼓舞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中国在探月工程上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

据估算,为了嫦娥六号的登月工程,我国花费了超过50亿元的巨额经费。而作为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印度,不但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登陆月球南极的国家,其花销更是只用了7500万美元。

这不禁让很多人心生疑惑,好奇为什么同样是登月工程,印度的开销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而且他们在探月过程中还能同样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难道我们和欧美的航天技术真的存在技术差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那么,中印之间巨大的航天成本差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印度凭什么登月?

提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除此之外,由于当地宗教、文化等原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在大家的心中,印度自然很难与相对“高、精、尖”的航天技术联系起来。

而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著名的“万国造”印度的工业体系可以用杂乱无章来形容。虽然他们从海外采购了大量的先进装备,但由于彼此之间互不配套,连军演等日常行动都经常会因此出现各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作为一个人口超十亿的国家,印度一直都有一个“大国梦”,而登月就是他们证明自己的“最佳舞台”,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印度一直在“锲而不舍”的努力着。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印度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2008年,印度第一次发射了自己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但这次探月工程因为探测器在下降的过程中失联而导致其坠毁在月球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的探月旅程中,印度只得到了探测器在下降过程拍摄到的月球表面的照片。但这一次失败并没有影响印度继续登月的信心,为了实现解决掉自己“大国梦”的心结,印度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虽然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印度人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等因素的加成下,其“高种姓”的精英人士还是有着不错的文化和科研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月船1号”的前车之鉴后,印度的宇航局耗费了11年的时间和1.42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筹备“月船2号”的登月计划。

2019年7月,包含着陆器、漫游车和推进器三部分的月船2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但就在印度人认为这一次将要大获成功时,意外再一次出现——在距离月球表面约2.1公里的地方,探测器的着陆器和漫游车失联坠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次,印度展现出了非常惊人的速度,在对前面两次失败任务的数据总结后,印度工程师们成功恢复了故障,“月船3号”的探月之旅很快就得以展开。

2023年8月23日,在印度十多亿民众的注视下,“月船3号”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极,伴随着“月船3号”的着陆器推进模块弹出,“月船3号”精确地完成了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同一年,日本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坠毁,俄罗斯的月球探测器也宣布失联作为地球上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印度仿佛在一夜之间跻身全球航天大国。

印度在实现月球软着陆时表现出的其他现状,远比登月工程更需要改变——无论是在月船3号发射前印度高层“做法事”祈福登月成功的迷惑行为;还是登月前夕,印度国民聚集起来举行祈祷仪式。

登月=“烧钱”吗?

针对探月烧钱的问题,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吴伟仁在2013年就曾经公开做出过回应,认为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探月投入,中国的探月工程其实“没花多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和美国大搞“太空竞赛”的60年代,美国为了“阿波罗计划”花费了255亿美元的投资,按照当时的物价和GDP换算,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700多亿美元。

而就在“阿波罗”计划启动的那一年,美国最新服役的“小鹰号”超级航母才刚刚花掉了不到4亿美元的建造费用。这项持续11年的太空计划,几乎每年烧掉了美国6艘超级航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刚刚立项绕月探测工程的2004年,首期批款就达到了14亿元人民币,但这笔钱在当时对于北京来说,甚至只够修建两公里地铁的费用。

相比之下,印度这种“丐版”探月工程在一众航天国家中显得十分罕见,虽然这和印度直接购买了部分美俄已经发展成熟的航天产品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印度在月球探测器上的“节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世纪的70年代,美国阿波罗月球探测器通过不计成本的堆积燃料,在发射的几天后就完成了探月工程。而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印度使用的运载火箭竟然还不如阿波罗计划时代的美国运载火箭。

为了弥补节省成本带来问题,印度的探月工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保计划的推动,他们发射的探测器需要在发射后通过绕地飞行累积速度,然后还需要长达一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此之外,印度探月成功的背后,还有着依靠“求神拜佛”的偶然性,其设备的“万国造”和居高不下的失败率,也意味着印度在航空航天领域过于依赖于海外和运气。

登月“烧钱”背后的经济账

虽然在“太空竞赛”时代,美国正处于自己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他们为什么愿意为了这些比航母还贵,却没有什么回报的航天事业买单呢?

其实,在航空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航天事业本身就是一项支柱型产业,它可以通过研发尖端技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航天事业本身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其间接产出相当惊人。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在执行期间催生了超过3000项重大科学技术专利,催化出一大批新生产业群体。

像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就是最初为了在训练航天员时检测其身体的生命体征而设计的实验室。如今畅销的“尿不湿”也是为了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内急而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在阿波罗工程的持续期间,美国在航天事业上投入的资金回报达到了相当可观的1:4。而如果把时间延迟到现在,阿波罗计划的余泽为美国带来1:14的产出比。

而根据上海的样本测算,中国载人航天产业每1元的投资就带动了上海经济2.7元的短期产出,而在长期观察下则可达到3.58元的总产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中国在航空航天事业上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年来研制出的1100多种新材料,有80%都是为航天技术准备而研制完成的。而在航空事业上取得的成果有2000项转化为民用,带动了我国经济领域的发展。

以嫦娥工程为例,其着陆器的新型材料正在推进着我国针对残疾人研发的外骨骼技术的发展,而月球车丝网式的轮子也可以用来提高汽车的越野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我们已经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5G通信技术,也和嫦娥工程高带宽的深空测控网分不开关系,是在其技术上的另一次延伸。

虽然从美国的经历来看,技术储备后期的登月投资收益已经锐减,但在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的当下,在登月工程科技转化收益之外,登月工程对于中国树立“制造业强国”的品牌效应也十分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太空所具有的特殊环境,可以进行很多地面难以实施的实验,对于微生物提取、药物制取等工作都大有裨益,月球上还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意味着等到太空技术出现突破性发展时将转换为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作为第二代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性燃料——氦-3,其在月球表面的储量就高达5亿吨,按照我国当前的能源需求情况,可以满足我国近5000万年的需要。

结语

由此来看,中国在探月工程上的巨大投入,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不但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还可能实现中国在太空技术上未来的领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印度的低花费,不但需要面对居高不下的失败率,更是为了登月而登月,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技术储备,即便真的实现了载人登月,其在日后的月球开发中也很难不受制于人。

参考文献

时代周报——《全球第四个!成本仅7460万美元,印度凭什么登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广电网——《太空改变你的生活!算一算嫦娥探月工程背后的经济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