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这家曾经在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财务压力。自2022年以来,中公教育频频出现退费难的负面报道,2023年更是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元。在这场危机中,中公教育的命运不仅关乎其自身,更折射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退费风波:一场始料未及的危机

中公教育的退费风波源于其独特的"不过包退"协议班模式。这种模式最初被视为创新,吸引了大量考生。然而,疫情的爆发彻底打乱了这一商业模式的运作。2021年,中公教育的学员退费较2020年和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52.88%和106.13%。这一激增的退费需求,加上疫情期间线下网点运营受阻,导致公司现金流严重紧张。

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7月1日的抖音直播中承认,退费问题是由自身决策与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他表示:"给我们点时间,欠学生每一分钱,我们一定会还完。"然而,这种承诺能否兑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的崩塌

中公教育的股价走势更是令人震惊。从2021年2月的高峰43元/股,到目前仅剩4%左右,市值缩水至101.76亿元。这种断崖式下跌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悲观预期,也暴露了教育培训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脆弱性。

尽管"双减"政策并未直接针对职业教育培训,但整个教育板块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这种行业性衰退,加上中公教育自身的经营困境,共同造就了其股价的惨淡表现。

面对这一危机,中公教育正在努力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李永新表示,公司将通过努力收款、快速恢复业务、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解决问题。然而,重建信任之路显然不会一帆风顺。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