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水教育人的记忆里,很少有一次会议像这次一样,如此迫切而隆重。

2023年2月11日,沂水的大街小巷还沉浸在年味儿中,校长们突然接到通知,前往县委礼堂开会。有啥事这么着急?大家都挺纳闷,一踏进会场,主席台上的大红横幅让人又惊又喜——“沂水县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教育强县工作动员大会”。

当天,全县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列席,台下坐着的是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及各学校负责人。在会上,县委书记陈士贤脱稿作了动员讲话,讲得很动情,校长们听得心里热乎乎的。

“要厚植教育发展根基,用力、用心、用情,做深做实全环境育人,让沂水发展更有支撑、更有动力、更有活力。”陈士贤最后的这番话淹没在热烈的掌声中。

“开年第一场高规格会议,全县部署全环境立德树人,毫无疑问,这就是沂水的头等大事。”一位校长至今说起这场会议仍激动不已。

架起“连心桥”,教育变美景

一年前,到高桥镇中心小学任校长的王新国召开家长会,发现了一个问题:“来开会的大都是爷爷奶奶,爸妈们对教育关注很不够。”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王新国想了一个办法,倡导家长写亲子周记,结果一些家长压根儿都不写。这可咋办呢?王新国静下心来从长计议:“这事儿急不得,要增进家校沟通合作,还得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高桥镇名副其实有一座高桥,听老辈人讲这名字是宋太祖所封。借助历史传说,王新国提出了“为师生梦想搭桥”的理念,把打造“桥文化”作为办学特色,围绕一个“桥”字在家校共育上做文章。学校每年举行桥文化节,家校共同讲述桥的故事,亲子一起制作各种桥的模型,还要评比表彰,集中展示。

“家长不是不爱写亲子周记嘛,我们就让孩子写,写父母如何陪伴他们成长,学校再把这些反馈给家长。”王新国笑道。这一招挺管用,许多家长看了很受触动,慢慢对孩子的关注多起来。

就这样“小火慢炖”,家校工作渐有起色。到了期末,王新国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干脆请家长来监考。“其实我心里也挺忐忑,担心家长不支持,或者没弄好,麻烦就大了”。

让王新国惊喜的是,家长们表现积极。“学校这么信任我们,再忙也得抽时间来。”他们说。家长们群策群力,把期末监考组织得井井有条。随着家长的深度参与,家校之间也越来越顺畅。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过去让老师最头疼的家长投诉,居然神奇地“绝迹”了。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主动在家校之间建起‘连心桥’,让家校共育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王新国感慨地说。

高桥镇中心小学的发展变化,是近年来沂水县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持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一个缩影。

地处沂蒙老区的山东沂水,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有教育人口18万余人。如何建设高品质、有内涵的教育强县?沂水人着眼于“家校社网”四位一体,通过共育共建,营造全环境育人的教育“生态圈”。

从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工作时间表、路线图中,可以看出沂水人改革的意志与决心:

2023年1月13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文件,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1月19日,正值沂水“两会”,陈士贤提出“聚焦立德树人核心,倾力打造全环境育人机制”;1月28日,沂水召集专家、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专题研讨全环境立德树人方案;两周后,沂水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红头文件,部署全县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

这一切都表明,沂水人痛下决心,要向“5+2=0”这个教育顽疾“动刀子”。

从那时起,全县每半个月编制一期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工作信息,通报各部门、各乡镇、各学校的工作进展与创新经验。到目前为止,工作信息已经不间断地出了30多期。

建好“第一课堂”,牵手三代共育

来到沂水县实验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接近放学,来接孩子的家长都自觉守候在校门两侧,耐心听从学校引导。

“过去可不是这样,学校地处闹市,接送孩子的家长经常把周边堵得水泄不通。”沂水县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刘专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家校之间从理念到行动能协同一致。

为此,在沂水县的一系列工作部署中,首当其冲的是“三代共学共育,优化家庭育人第一课堂”。全县上下完善家长“新学校”建设,从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各学校、乡镇、社区的家长学校到网上家长学校,实现覆盖率100%,提供从准妈妈“孕期教育”“0至3岁关爱教育”,到面向小初高家长的全贯通教育。

为啥要“牵手三代共育”呢?刘专深有感触:“这是当前家校共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但他们跟父母、学校在理念上存在很多分歧,经常是好心办坏事。”

这不,学校提供“430服务”后,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就完成了,有的爷爷奶奶很不理解,就来投诉:“孩子回家不写作业怎么行呢?是不是老师图省事呀?”碰到这样的事,学校除了耐心解释,也及时转变观念,思考如何因势利导实现“三代共育”。

抓住“三代共育”这件事,实验小学推出一系列培育“新家长”的创新举措。学校改组家委会,提倡建设“三代家委会”,要求爷爷奶奶也加入家委会。“以往参加家委会的是爸妈,但真正教育孩子的是老人,由此造成很多矛盾。”刘专解释说。有了“三代家委会”,学校下大力气建好家庭“第一课堂”,开设了润心讲堂、启智讲堂、健体讲堂,让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观看,引导老人了解儿童心理,在家庭教育中不溺爱、不娇惯,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

“通过倡导三代共育,爷爷奶奶成了教育主力军。”刘专说,“我们组织师生和家长成立中华美德讲堂,老人都特别踊跃,面向全校家长宣讲沂蒙精神、红色革命故事、优秀家风家训……”

在校门口看到的一幕,正像是家校关系的“晴雨表”。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我们通过‘三代共育’,让‘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真正走进家庭。”沂水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雪峰介绍说。

家校携手,共育花开。据了解,近两年沂水县发放了11万份《家庭是最美的风景》《同阅读,共运动,伴成长》倡议书,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孕期培训、科学育儿讲座等活动580余场,2.9万家庭受益。全县先后有102个社区召开家庭教育议事会,家庭教育指导师、家长代表等共聚一堂,分享家教经验、指导科学家教方法,广受群众欢迎。

强县建设,全民阅读成“大事”

2023年7月,暑期返乡的中国科学院博士张佳兴有了一次意外收获。在高桥镇组织的大学生宣讲活动中,他给社区家长、中小学生作了“我的学习历程”主题讲座,赢得了满堂喝彩。

以往每到假期,家长最发愁的就是孩子无人看管。为此沂水充分利用本土大学生资源,把暑期返乡大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社区教育,称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

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要用好“全”字诀,实现全时空育人,让家庭、社区都发挥育人功效。当前手机、网络等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冲击。“改变这一现状,成人必须首先做好表率。”高桥镇徐家荣仁社区书记郝连春说。

在徐家荣仁社区,流传着这样几句家长和孩子都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不晒车子不晒房,晒晒我家奖状墙。

不晒手机不晒网,晒晒我家小书房。

不晒衣服不晒妆,晒晒我家读书郎。”

“这是我们在社区开展的‘三晒三引’活动。”郝连春笑道,“现在不都流行发朋友圈嘛,我们引导家长,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盲目攀比物质条件,而是多晒晒精神生活,晒晒孩子成长。”

为此,社区倡导家长少上网,多读书。去年暑期,社区举行了“三晒三引”评比,其中200多个家庭或孩子获奖,奖品是每人一套“四大名著”。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孩子和大人都乐开了花。

如何让沂水人真正在精神上“富”起来?这是全环境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今年春,瞄准全国“百强县”建设,沂水召开高质量发展重大建设项目现场推进会,提出“七大行动”规划,全民阅读、全民健身都位列其中。

为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沂水提出在全县387个行政村和600余个自然村建设“小而美”的乡村阅读新空间,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全年将完成4个综合文化站、90个文化大院的提档升级任务,真正掀起全民阅读热潮。

“虚功实做”还体现在成立“全环境立德树人打造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组长”,成员包括全县各部门的“一把手”,并将这项工作纳入考核评价。

“要真抓实干,齐抓共管,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作贡献,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人人参与教育’的良好态势。”县长刘铭要求。

“十项育人”示范,教育不留“死角”

3月的沂水,春寒料峭,在县沂蒙中学的运动场上,全县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热火朝天。

虽然只是一项学生赛事,却能在街头巷尾引发热议。当天,副县长王海娟为联赛开球。据统计,全县中小学90支球队、1600多名运动员参赛,比赛持续近3个月。

“要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各学校发展体育运动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师生享受到运动、健身的快乐。”杨雪峰说。

杨雪峰也听到了一些担心、质疑的声音:举办这么大的活动,会不会挤占学习时间?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对此,县教体局班子成员统一了意见:即便出现波动,也要顶住压力,敢于担当。“我们相信,只要孩子品德、习惯良好,身心健康,最终成绩一定差不了。”杨雪峰说。

因此,这两年县教体局通过精细管理、评价改革,“堵死”了学校加班加点的“后路”。各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让学生每天多睡半小时。县教体局加大督查,要求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体音美课程。

为了确保行之有效,县教体局还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建立了“网上巡课”制度。“进入网上巡课系统,通过办公室电脑就可以随时联通各学校教室,对照课程表核实上课情况。”沂水县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玉涛向记者演示。

“说实话,县委、县政府领导这么重视,全县各部门都在配合我们抓好教育。作为教育人,我们更不能有半点含糊。”周玉涛感慨道。

以学校为主阵地,沂水还对教育进行了系统化顶层设计,推出“德育工作立体化”“智育工作生本化”等“十项育人”示范工程,真正让教育不留“死角”。

多方协同、疏堵并举后,许多教育难题迎刃而解。以网络空间治理为例,除拓展家校社网共育传播平台外,全县公安、网信等部门还开展了网络生态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诱骗、教唆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屏蔽不良网络信息,为孩子营造清朗网络“新空间”。

这些真招、实招充分说明,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上,沂水人是“铁了心”。他们明白,在科技、创新、人才竞争背后,教育始终是“源头活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与底层逻辑。

今年初,面对山东省电视台的采访,陈士贤表示,要树立“大教育观”,放大教育功能,用优质教育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们的愿景,是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学校,事事可育人’的教育全生态。”陈士贤说。

《中国教师报》2024年07月03日第1版

作者:通讯员 白宏太 张丽君 武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