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网科普】

最近,12岁的文文生病去世。班级里的小朋友众说纷纭,有同学说之前看到文文脚踝浮肿,也有人说亲眼看到文文在课间口吐鲜血倒下。只有文文的好朋友萌萌知道她的病情。

4年前,文文被确诊为尿毒症,常常要请假去医院做检查和透析。一直以来文文的肠胃就不好,患上尿毒症后,更是雪上加霜。由于肾脏受到严重损害,血液中的尿素弥散到消化道,导致文文出现了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情况。经常去探望的萌萌看到文文肉眼可见地消瘦了,她感到害怕又难过。

后来文文由于尿毒症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救治无效去世了。

患上尿毒症就等于判“死刑”了吗?尿毒症早期都有哪些征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否预防?今天1药网就针对这些问题和大家聊一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尿毒症。

关于尿毒症

尿毒症其实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属于各种肾脏疾病晚期所共同拥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阶段。

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无法排出体内的含氮废物,这些废物积存在血液与组织中,导致人体出现中毒病症,如头痛、呕吐、痉挛等,从而破坏身体的各个系统。

早期的尿毒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适当延缓病情,但当尿毒症发展到出现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时,必须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

尿毒症有哪些症状?

简而言之,尿毒症就是慢性肾衰竭。1药网为大家汇总了尿毒症早期的症状

1、身体浮肿

这是尿毒症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

由于肾脏功能衰竭,体内的水分无法正常排出,因此聚集于体内。起初主要表现为局部浮肿,如眼睑、脚踝浮肿,病情发展严重后,还可能出现全身性浮肿。

2、尿量减少

正常来说,人的尿量与饮水量是呈正比的,但尿毒症患者往往尿量较少。

也有一些患者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可表现为尿量增多。随着病情的加重,肾脏逐渐硬化萎缩,到了一定程度,尿量也会逐渐减少。

3、血压升高

由于尿毒症引发的肾功能衰竭会导致尿量减少,身体的水、钠滞留,使得血容量增多,从而造成血压升高。

4、食欲下降

由于尿毒症患者肾功能衰竭,体内的毒素无法排出,容易影响到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较为明显,常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5、血尿、泡沫尿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如果在排尿时出现大量的泡沫,或是排尿时尿液明显发红,这些症状都表明肾脏功能受损,需要到医院做尿常规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尿毒症不等于绝症

由于尿毒症在临床上死亡率要高于其他肾脏病症,因此人们误以为患上了尿毒症就等于患上绝症。

尿毒症是所有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肾脏排毒、排水、内分泌功能都出现明显下降时,人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和全身各个系统的病理表现。但随着我国医学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已经开始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是进行肾移植,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寿命。

1药网提醒大家,如果确诊了尿毒症,在保证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控制饮食

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尿毒症患者必须采取低蛋白饮食方法,同时减少磷的摄入量,这可以避免肾性骨病的发生。另外,在饮食中应遵循清淡少盐的原则,钠摄入量应小于6克/天。橘子、香蕉、土豆等含钾多的食物要少吃,干果豆类等含磷的食物也尽量少食用。

2.限制饮水量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损坏不能及时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过量的水分就会潴留在体内,导致身体负荷加大。因此,尿毒症患者都需要控制水分的摄取。尿毒症患者在日常应以白开水为主,最好小口慢慢饮用,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3.调整生活方式

根据《柳叶刀》中《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数据显示,经常锻炼可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而大量吸烟会增加慢性肾脏病进展风险;体重指数BMI≥30可显著增加肾脏病进展。

所以对尿毒症患者而言,良好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应该多锻炼,可以根据病情做适当的运动,如做体操,跳广场舞等;有吸烟史的患者还应当戒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预防尿毒症?

尿毒症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1药网提醒大家,在日常做到以下4点,就能最大程度预防疾病的发生。

(1)定期体检,一般的情况下,一年可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可损伤肾脏的慢性病患者,应该经常定期监测身体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积极地控制。

(2)不滥用药物

有些人生病之后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而是喜欢自己到药店随意买些药服用,甚至会同时服用好几种药物,有些药物不仅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还有可能导致肾衰竭。因此,当身体出现一些小问题时,应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错服、滥用药物。

(3)科学健康的饮食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很多人偏爱重口味的食物,但是长期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除此以外,多肉少蔬果的饮食结构也可能会导致高脂血症,更有甚者还会引起肾动脉硬化。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倡多吃全谷食物,食用低脂肪的肉类,如鸡肉和鱼肉,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含有饱和脂肪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荤素搭配,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