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考察,教你相地”系列专栏说明
杨公《撼龙经》有云:“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真也是空。”
毛伟人则云:“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当今领袖则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以上三位智慧老人所言有个共性,那便是对调查研究的极其重视,这是不容丝毫轻视的工作态度,是发言、做决策的前提。
毛伟人的话,已经成功应验为完全合乎真理!他不仅道出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内中更是进一步指出了怎么调查的问题,即是要做正确的调查。许多人渐渐知道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的,却不知正确地开展调查研究也很重要。
在地理(堪舆)界,既存在大量不搞考察研究的人,这类人凭着祖上留传或师授的那点所谓“秘诀”就自信满满,敢去四处搞快钱。在地理界,还存在大量没有正确地开展考察研究的人,要么是没有一定理论支撑而去盲目考察,要么是走马观花式、片面式、人云亦云式地考察,没有详细记录、没有对比分析、没有质疑或批判。
地理先生,从事的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非常严谨的技术活,因为事关东家未来生死存亡、兴衰成败。地理环境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世上不存在两个一摸一样的地形,对诸多细节的准确判断往往又决定了成败。因此,这便更需要大量去开展调查研究了,这样才能练就好眼力、做出好作品来。
可是,去全国各地做调查研究还真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一是很费钱,吃住费、交通费、打点费、设备费等;二是很费时,特别是要正确地考察研究,准备、采访、勘察、记录、分析等;三是很费劲,正确考察就得大量行走、爬山,时常还会面临风吹日晒、毒蛇猛兽、冷眼拒绝等。
因为挚爱,也出自于心中的责任感,我们乐于坚持下去,也乐于分享考察研究之所得。
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满足更多地理爱好者们的求知精神。
为此,我们从甲辰龙年五月起推出了“带你去考察,教你相地”专栏系列,会将我们考察研究过的地方,拍成现场讲解视频与无人机航拍的讲解视频,写成图文并茂的深度分析文章,从多种角度去力争还原更真实、完整的古今案例,旨在启发大家做对事!
下面是“带你去考察,教你相地”系列的第1篇图文并茂文章:
梅县龙坑村各姓氏差距背后的地理风水研究
导 读
龙坑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西阳镇西头,临近县城,当地老人流传着一个故事,话说早年有一位地理先生受邀来村里堪察地形,当他行至黄氏教宇公祠后的下山猛虎山顶时,环顾四周,忽然觉得这个村就像是一朵大大的梅花,村周围的五个山头恰似五片花瓣,村中这块小盆地即是花芯,村民立即说“真巧!我们这正好有五个姓氏(即五个家族)在这个村里头生活。”的确,从明末清初起便陆续来了五个不同姓氏的客家先民在此开荒、定居、繁衍至今,各自也都建有本宗族祠堂。可是,起初的那些先民或许谁也没料到,二三百年时间里,五家人竟然会差距越拉越大!不论是人丁数量,还是出人才、出官贵,多的,一家便占据七八成;少的,即便是两个家族合计,也不足十分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同处一个村里,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背后又有哪些地理FS上的奥秘?
本篇文章以及相关视频便是带着大家去一探究竟的,希望大家能从中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具体的FS做法,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如果最后还有什么不清楚、不明白的,还可以联系我们再深入探讨、交流。
正 文
一、从黄占春中将故居说起
梅县的龙坑村,是我们2024年5月来到梅州市展开考察论证的第一站,初夏的热浪已在粤东这片客家人聚集的土地上渐渐掀起,通过跟村民、村干部走访交流与实地察看后,我们掌握了一些基础信息资料。
就在龙坑村村委会对面,有一幢正大门上刻有“毓祥楼”三字的民国风味两层高建筑,它曾经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就在大门左侧墙上还挂有一块KT板介绍着这位在当地也曾经显赫多年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黄占春。跟村里人介绍的不同,我们自有独特的观察、思考方式。
他只比叶剑英大二岁,在1913至1915年间曾一起就读于东山中学,随后不久都弃笔从戎,去读了军校,都在年纪轻轻时开始投入了革命,在随后的三十余年里被那个动荡、混战的年代裹挟着南征北战,黄占春因战功一路由普通士兵于1937年时晋升至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时期参与过残酷的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1946年后再升至国名党陆军中将,也算光宗耀祖,成了家乡梅县的名人,就在1949年国民党山穷水尽时又在四川简阳起义改投了中共,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参事室参事,直至1964年在广州病逝再无高任。他的人生引起了我们两个思考:一是在那个死亡率较高的战争年代,作为一名军人的他能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晋升至陆军中将,着实是幸运的,人生成就也算不小了!二是为何身为叶帅同学兼老乡,一定是长期有些联系的吧,为何他不明智的早些改投中共队伍呢?到了1949年才起义换来的是无关紧要的参事闲职,跟成为元帅、正国级领导人的同学叶剑英显然差距越拉越大。这一切都为什么呢?我们能否从地理风水上找出原因呢?福佑二者的家乡阴阳宅风水定然是有功的,定然也是有差异、缺陷的,可具体的优劣、差异又是什么呢?我们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展开了反复的勘察,各种高科技也用上了,下面就讲讲我们研究的情况吧。
第一个方面,我们先说说他出生、成长故居的优点,这是护佑他在战争中活下去并走向辉煌的风水客观因素。
1、 来龙情况分析
就在龙坑村的南方直线距离近20公里外的丰顺县马图村西北有一座1030米高峰,其名曰北山嶂,石骨狰狞,巍然耸立,聚集大地母亲赐予的雄资、力量后分出两路向远处奔行,一路呈艮坤大方向去往丰顺县、五华县及揭西县分出了绵延群山,另一路则向北层层开帐行至龙坑村所在的西阳镇,此即为贯通多县的干龙,是粤东莲花山大干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山嶂来到梅县西阳镇的山脉走势构成了贵气的芍药格,龙行跌断顿起有力且开支不乱,片片枝叶内弯有情而形成上等缠送。在行约十公里处还分出了两条支干龙,一条来到了西阳镇东边的几个村(后面会详细讲到,那里出了一门四将军十八校七十二尉以及许多文贵、才子);一条则来到了西边的客天下景区,落到如今的客天下碧桂园等小区,再向东扭转,大小干龙煞气尽褪,生起的是一座座不足50米的小山丘,它们紧密相连,脉络本清晰(因近三十年搞开发已严重挖坏破相,如图1所示),其中一脉便来到了龙坑村委会对面的黄占春故居。龙行一路,由高到低,星峰磊落,金木水火土五行变换,贪狼少祖,尽头龙起金星开微窝结穴(如图3所示)。
为了了解到早前更真实的地貌,我们费了一番苦恼,找到了一张大约20年前的卫星平面图(图4):小黄圈为黄占春出生故居,大红圈是龙坑村最早期定居点,目前还有黄氏4个祠堂、丘氏一个祠堂在这个小盆地里面。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黄圈后面的来脉方向与地形(那时也已经被挖开了不小面积),呈弯环变化的来脉是那么的灵动有生机,小黄圈后面的几个山头共同组成了有力的后托支撑,这是非常有利的风水条件。只是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从这张残存的图片与当下现实被严重破坏的山峦(图5)中分辨出它的原始形态,也便不能再呼形喝象了。也因为来脉的破坏,如今我们也无法再准确测量出它的入首龙、二三节龙数据。又因为后面这片山峦的被挖,黄氏及村里其它姓氏葬在这片山上的许多祖坟也被破坏了、迁走了。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城镇化,改变了很多地区的无数地形面貌,加之那时没有普及留影,这便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遗憾!
2、砂水与故居做法情况
先说水路,在黄占春故居的右前方有一大一小两条河水来,汇聚于右侧,再从右侧斜着流向了故居明堂前,沿着对面的案山脚下流入了东边的梅江,右水倒左。大的河水是从南方来的随龙水,小的河水是从客天下景区方向一路汇聚而来的,水依山行,穿过整个龙坑村,哺育着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勤劳耕作的客家人。可惜,水路也存在着重大缺陷,即是喇叭口,地户无闭,去水无情,以致于住在故居内及东边一片建筑内的居民并不特别富裕。
黄占春故居的理气数据是:
其故居建筑是梅州客家人的传统风格,两横三栋三天井,两层加起来有八十多个房间。
亥山巳向兼乾巽,入首被破坏测不准了,大致是辛戌方入首,能勉强合上“辛入乾宫百万庄”旺财用法,又合龙坐合十、合五旺丁贵之法;
去水口,总的方向在甲方,合纳甲理;来水,大河出自坤方,小河来自酉方,合十字天机与催财理气用法。
砂,故居大门环顾一周,就要数对案最显眼了,高处在巽方,这是它的重大缺陷,后作细论;剩下便是远望右前坤、兑方的秀气山头了,最显眼的要数客天下小干龙落下几面相连的得胜旗(细看图7)
第二个方面,是要说说它这儿的缺陷了,因为我们心中始终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作为叶剑英的老同学,同时期参加的武装革命,晚年的结局却差异那么大呢?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我们爱搞专研的内心,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们还是想从风水环境中找出一些因素来。
最大的不利因素,当数明堂狭窄,对案高逼,结合图6、8来看,就好理解了。对案相距不足百米,案山却要高出故居靠山的约两倍,站立大门前唯有仰头方能见案顶,这不是“一叶障目”吗?这不正是阻碍他分析政局形势变化能力的地理因素吗?回想过往,他凭着与叶帅的老乡加老同学关系,二十多年行武生涯里其实是可以无数次选择弃暗投明的,再凭着行武早、有文化、资历深,晚景定然更佳,可他总是一错再错,蒋某去台湾时还反水。反观叶帅,起初也是跟着同盟会、孙先生,而后选择蒋先生,再后来选择中共,选择周、张,又再长征中途坚定地选择毛,人生步步是天梯,已成正国级,子孙更是享不尽福祚。叶帅的出生成长故居、祖坟,不仅有贵气十足的来龙,明堂、前朝也非常开阔,与黄占春故居形成了鲜明反差,这种地理因素应该还是有作用的吧?!以后我们会有专门讲叶帅祖地风水的篇章,结合起来供大家去思考。
其次的因素是黄氏故居后靠的玄武山丘,还在直直地向东延伸了四五百米到梅江边方停下,这会分掉其不少的龙气,使得非常棒的北山嶂来龙尽头之贵气在故居打了折扣。
当我们在采访、研究黄氏、叶氏背后的风水因素时,自然是会了解到不少黄氏所在的村落人文历史的,比如黄氏宗族的发展情况、整个龙坑村各个姓氏的发展情况,这也是我们考察论证中所关注的,特别是发现一些明显差异后,更会激起我们深入勘察研究地理风水原因的热情。而在龙坑村的三天时间里,的确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差异现象,从中还得到了地理风水方面的宝贵经验。下面的篇章,将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
二、黄氏家族为啥出人才多?有哪些缺憾?
为了多了解黄占春将军的情况,我们进入了村委会跟村干部作了坦诚的交流,村干部还引领去参观了村史展览室,这个展览室做得很棒,有本村过往人才介绍,有人文历史,还有山形地貌甚至风水特征的介绍等,我们过去走访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鲜有遇到村史展览室的,临走前还获赠了一本《龙坑村志》(图8)。通过这些,我们了解到龙坑村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又以黄氏居多:
武有黄占春中将(全村将军级仅一名)(最高时任职也只是四川某个地区的国民党军区司令,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军衔在历史学家眼里是水份比较大的),另外还有若干名校尉;
文有黄宣章、黄钧康、黄龙新、黄河新、黄才新、黄荣英等一众在各自领域颇富有建树(没有出现泰斗型或轰动时代的人物,当地退休教师说“西阳镇最出大学生、文人骚客的村是耕和、堂美村”,在紧挨耕和东边的阁公岭村则出了一位近现代史上泰山北斗型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林风眠);
政界有黄建立、黄德章、黄仁章、黄昆章、黄更新、黄献新、黄建章等一众厅、处级干部(处级科级多、厅级少);
商界有黄玉生、黄理章、黄彦立等各行业优秀致富代表(没有巨富的);
宗教界也有一位杰出代表,即现任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会长的明向法师(俗名:黄向阳);
旅居华侨代表有黄绍铨(曾任印度尼西亚移民厅厅长)。
以上主要统计的是近现代史上的记载,古代的在《村志》中没有黄氏优秀人物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坑村黄氏的确是出了不少各领域优秀人才的,在国内二百多万个自然村中真的已经处于上游了。其在全村各姓优秀人才总量中占比有约七成,那黄氏人口在各姓总量近一千八百人中又占多少呢?村干部告诉我们说有75~80%吧。
从优秀人才简介上,却也可以看到些许缺憾,那就是没有诞生高级别、高尖端的时代大咖,几个姓氏都如此。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带着疑惑反复勘察了整个村,试图从地理风水角度找出原由来。
个人及小家庭兴衰主看出生成长故居、祖上五代以内祖坟风水,而要分析一个姓氏大家族的几百年兴衰历史,重点考究的就是家族祠堂了,其次是早期的几个祖墓,这是我们在长期研究实践中发现的窍门,在这也分享给大家。
村里的黄氏宗祠有六七处,我们从中选出了早期的、更有代表性的三个给大家讲解:
1、 月山公祠
月山公,即是祭祀黄月山的,其名讳祖律,生于明朝末年,在清初政局相对稳定时从东边约三公里外的黄坊村来到龙坑村这片洼地开垦耕种繁衍开来的,是龙坑村黄氏的开基祖。繁衍至约160年后的清朝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始建首个宗祠,主要就是供奉、祭祀这位勇敢来此拓荒的开基祖。对于生活在南中国的客家人、潮汕人来说,建宗祠、修族谱、祭祖墓是家族三大头等要事,因为宗祠、祖墓是寄托人丁兴盛、人才辈出的地方,往往都会注重风水选址与规划布局;族谱则清晰地记载着祖上世世代代的来龙去脉、人物档案,这些是全世界二百多国家里唯有中国才有的文化现象,是国人可以引以为傲的资本之一!说到宗祠、族谱,我会有道不尽的话,以后另写文章分享吧,我们还是回到黄氏宗祠的地理风水上来。
(1)月山公祠坐落的位置有何优点?
上图中1号位置即是月山公祠,高速公路开通后已带来一些破坏,这是近十年的事,我们要研究的是从道光四年后近二百年的风水玄机,所以要回想到没有高速前的自然状态。在反复勘察、分析后,我们发现了其选址的一些优点:
A. 来龙甚好
上文在分析黄占春将军故居来龙时已讲清行龙格势很贵气、有福气的特点(请大家回看),只是跟他有不同的是黄氏宗祠是由干龙分叉后东边的小干龙北行而来,这条小干龙又左右长短不一地开出十几条枝叶,其中最长的那条枝龙又跌断起伏逶迤前进几公里后在龙坑村落到了尽头,东边其它枝叶以及西边的小干龙也都自然地形成了重重缠护。经云:“真龙身上护卫多,山山多情来拱揖”。
B. 穴星山情义
小枝龙呈大弯月形跌断起伏行将至尽头时早已褪尽强龙煞气,老龙变嫩叶了,最后还不忘扭头再向艮方分出三条脉,经有力跌断后又顿起三小星辰,组合起来恰似形如含苞欲放的花朵(细品图11、12),两边是花瓣,中间这脉恰似花柱,微微探出头的花柱头即是黄氏最早期两个宗祠的穴星山,一个高不足20米的小金星,自然向东开出微窝,窝下居中的是供奉月山公之子四房聘吾公宗祠,边上是月山公祠。正是这枝天然的花朵,结下了龙坑村黄氏兴盛的人丁与贤才。我见过太多形态万千的山峦,每每感叹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她是世上最牛的艺术家。
C. 点穴、立向与做法
好山如好料,有好料则不能缺少好裁缝,风水先生正是神奇大自然最需要的裁缝,裁缝师傅自古不乏技艺拙劣者,风水先生也一样!拙劣者众,优异者稀少,所以人才辈出、人丁兴盛的家族在全国也是稀少的。大多先生要么不能准确发现自然界里的好料,要么找到好料了却不能恰到好处地点准位置、立对向、做好规划设计,使得好料不能被充分利用。那给黄氏月山公祠选址、规划设计的先生又如何呢?下面我将从细处谈:
月山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四年,迄今约二百年,2007年时重修,如今看到的面貌即是。
建筑结构布局:客家传统的单院两横一厅堂,按中轴线对称排开,庭院外围墙中间开大门,大门几米外即是一口人工开挖的半月型水塘以成水聚天心之势,水塘大小与宗祠面积相近,与后山阴阳相配。相比梅州客家围龙屋,虽略显简陋,却布局合理。
立向:庚山甲向兼酉卯,周天260度,配坤龙入首,属龙坐生入克入旺神,合杨、赖用法。
水:有一大一小两条随龙水在右前方汇聚,右水倒左,经两次大拐弯后向东方的梅江流去,经测是巽兼辰方来,催财水;走甲兼卯总口,外垣为顺水局,利于远走外乡谋发展。(图13所示)
砂:整体上看周围地势是右高左低,主峰在对案,辰峰111度亢金龙,为财峰。
综上所述,理气搭配甚合法度,虽有自然天成之妙,却也赖当初地师点得准、规划裁度有功。如此砂水、理气,再加上来龙甚好,人丁岂能不旺?又岂会不出优秀人才?!
(2)月山公祠的缺陷
世上本无完美之地,龙坑村黄氏开基月山公祠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与其优势相比而言,也算是三分过七分功吧。下面就逐一作些列举:
A. 祖山势强,龙行绵长,落此为尽,所开阳面局促,明堂偏小,便会限制人丁总量上升。对应现实生活,农耕时期全赖土地种植,面积小了产量必然有限,也就养不活太多人口。
B. 右边白虎方过于强势,对案也过于强势,已有欺主之嫌;反观左边青龙方,山峦低矮,高不及白虎方一半,公祠后山左肩也较空,这就会亏房了。
C. 月山公祠正前方是总走口方,河水无情东去,流入梅江,两岸山峦关锁不力,这就难有大富了。好在右边随龙水汇聚后有经两次大转弯,也算是有些许情义的。
那么,到了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早些年的地师、黄氏家族成员难道不知道有这么明显缺陷吗?”现场考察的结果告诉了我们,他们是早就知道的!于是还果断地择新址建设新祠堂,这才有了一个小村落里便坐落着五六个黄氏宗祠的现象。也就在月山公祠前这块不大的区域,就坐落有4个已有上百年历史的黄氏老宗祠(如下图所示)
2号祠堂是聘吾公祠,始建于光绪年间,比月山公祠要晚了五六十年,供奉的是月山公之子四房,其地理位置与周围山水情势是大致一样的,但它比月山公祠要更居中(如图17所示),当我看到这种情形时,不禁好奇,为什么当初的地师与黄氏族长不一开始便选择在中间这个位置建设月山公祠呢?是旁边已建房占用位置不愿再让出地来?还是发现了某种缺陷后觉得边上更好?
聘吾公祠与月山开基公祠的建筑结构也是一样的,只是坐向略有不同,具体数据勘测如下:
立向:坤方入首,庚山甲向兼申寅,虽然并不太相配,却也是龙坐生入主旺神;
水势:辰巽方来,催财水来,右水倒左后再大扭转向震方流去,寅兼甲口,先横后顺,利于去外乡发展。
消砂:前案高处是辰方107度亢宿,为助财峰。
聘吾公祠的缺陷跟月山公祠也基本一致,大方向上顺水无关锁,右边白虎方山势太强,差异是白虎更强(因更靠近了)、对案也更有逼压之势(因位置靠右了),这或许便是古先贤的顾虑吧?目前已不能考证。
接着要讲讲3、4号宗祠了,为什么黄氏先辈们会选择在那建祠堂?他们肯定不是冲动干的,必竟建祠堂不论是在什么朝代成本代价都是比较大的,没有重大用处,族人们指定也是讨论通不过的。他们当中的智者,应该是对前两个宗祠(月山公、聘吾公)的缺陷存在较大顾虑的,于是再择地以求补救。现场勘察中,我们的确发现了这两个宗祠的优势:
A. 左右龙虎砂已趋于均衡,不存在前两个的白虎过强问题,前朝也不再有压迫感,视线大开,秀气的金水星作案(案后的山体大部分因搞开发而被挖空了),原生态的前朝应该是能带来舒畅之感的(如下图)。
B. 虽然面前河水过堂后前行,但在案山下却来了个大扭转(参看图6水路图),向东近一公里流向梅江这段已完全避开了。右白虎山与黄占春后面的山组成了关锁之势,当地人流传着上百年的说法,说这是狮、虎把门、反水口,我们在现场仔细打量后,右白虎山的确挺像侧身缓缓下山之虎,伸长了脖子,头垂的很低呈现出去饮河水之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虎的臀部高高翘起。(如下图所示)
而黄占春将军故居的后山则像是狮子,古代时应该挺像的,当代搞开发已破坏了形体。(如下图所示)
除了以上形峦上的优点外,我们还发现一百多年前为黄氏服务的地师有着不错的规划水平:
巧开院大门便是一大点精之作,须知黄氏几个宗祠都是遵从在院落中轴线上开大门的,唯有这个教宇公祠是开在侧边的,并且是内外转角两道门出(看图21、22、23)。而大院前则砌起了围墙,高度不足两米,不至于遮挡远朝视线。整体建筑仍采用客家人的传统左右对称的两横院落风格,很是和谐,这是对家族未来和谐发展的寄托。那院门为什么要这么开呢?是为了形理上收砂纳水、规避缺陷的需要。
细看图24可知,如果在院落中间开门则更接近去水而成牵牛水,移向白虎边开门就避开了。
再看他的理气设计:丁山癸向兼午子,非常旺丁的坐向;院大门开在艮方,属进财门;大门立向也是丁山癸向兼午子,来、去水口因周围建房、扩路已测不准,只能假设还原到当初的原生态中,左右两侧来水大约呈一字,总走口大约在丑、艮方,略显驳杂;右前方饮水虎的臀部最高,在乙方96度氐宿旺峰。立向、安门、消砂是一直未变的,设计的很合法度。
那是否就很完美了呢?也不尽然,从形峦上看,就有一大缺陷,那就是玄武后靠太猛,落脉太急太陡,还少了一个跌断褪煞,因而煞气仍存,房屋挨山麓又近,现场看带来的压迫感是好强的,高处航拍难于体会到。大家可以对比月山公与聘吾公后靠玄武反复看就能理解了。就其形态来说,像是一头下山猛虎,跟白虎方饮水虎伸长了脖子、低垂下了头不同,这头是呈进攻姿态的猛虎,没有明显伸脖、垂头。(看图25、26)当地人也一直有流传着这是一头猛虎的说法。经云:“玄武不垂头,形同拒尸。”当地人应该是清楚的,我们并没有发现在这个山头上有新老坟墓,反而在右边饮水虎脖子上发现了多个坟墓。那它对宗祠影响如何呢?显然是不利的多,会压制人才的上升空间,还会亏房。
没有一个地是完美无瑕的,所以要多做几个好地来互补,做出1+1+1>3的效果来,就像人一样都会有些缺陷,所以强大战斗力往往是来自于有凝聚力的团队协作。龙坑村的黄氏族人是有智慧老人的,所以才会选择不同位置做上六七个宗祠。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出了更有代表性的早期宗祠给大家作讲解。
三、龙坑村五大姓氏巨大差异的原因探究
余下还有三千多字对比性研究,包括了形法、理气、做法等多角度分析,深度解剖地理技术的实践经验。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以者直接到公众号平台搜索“地理先生徐三平”,关注后可以阅读更多干货内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