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号,欧盟摆出一副“独立日”姿态,开始对中国来的电动汽车下手,搞了个最高达到38.1%的额外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没听错,这不是演习,是真金白银的加税。不过呢,他们还算留了点情面,给了个20天的“缓刑期”,让大家伙儿能喘口气,琢磨琢磨对策。

这期间,德国官员风尘仆仆跑到中方,表面上是来谈关税,实际上呢,就差把“求放过”写脑门上了。结果呢?会谈结束,大伙儿一看,哦豁,实质性进展?不存在的,感觉就是一场礼貌的茶话会,问题还是那个问题,谁也没说服谁。

德国的汽车大佬们,那叫一个心焦啊,他们可不想因为这事儿得罪了中方市场。毕竟,中国要是反手一巴掌,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大佬们公开喊话,强烈反对这关税,生怕自家生意被殃及池鱼。

至于谈判的未来,哎,现在看起来就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但欧盟那边放出风声,说这税是暂时的,言下之意,似乎还有转圜余地。不过,时间紧迫,五个月后要是还僵在这儿,那这临时税可能就要“转正”了,变成长久的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总理朔尔茨出了个主意,说咱俩互相征税吧,看似公允,但实际上,欧盟内部意见可不统一,这招儿能不能被接受,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至于中方,怎么可能答应这么个“以暴制暴”的方案呢?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更直接,说这样下去,受伤的不只是中方,欧洲汽车业也得喝西北风。大多数行业虽然嘴上不说,心里门清,加点税对他们来说不是灭顶之灾,但欧盟要是真想退一步,他们也不会拦着。

最搞笑的是,这一波操作下来,中欧之间的产业链开始“闹旱灾”了,两边的合作关系眼看就要“黄了”。为啥?还不是因为那些政策制定者,缺了点远见卓识,光顾着眼前的小九九,忘了浇水施肥的大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美国那“去中方依赖”的大计,听着挺宏伟,实施起来却是一地鸡毛。对中方汽车加税,万一搞不好,自己国内先通胀了,税收缩水,GDP跟着遭殃,这就尴尬了。

至于中国,听说已经在琢磨反制措施了,大排量汽车可能是下一个目标,德国车厂听了估计得心头一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最后说说德国,这次在关税风波里,表现得有点“墙头草”,政策变来变去,让人摸不着头脑。

总的来说,欧盟这波操作,看似威风,实则漏洞百出,更像是给自己挖坑。全球贸易,讲究的是互利共赢,欧盟这番举动,更像是自损八百,还未必能伤敌一千,真让人忍不住想说句:“你这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