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频频派出高空侦察机窥探我国的军事情报,在急需一款先进战机保卫国家安全的时刻,新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歼击机——歼8飞机应运而生。

1969年7月5日,歼8的成功首飞,创造了半个世纪捍卫中国领空的传奇。自此,这型寄托了中国人的热望、见证了航空人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战机,把新中国航空事业从“仿制时代”带入“自研时代”。

吃透技术,开启自行设计

20 世纪60年代初,我国空军大量装备歼6飞机,而歼6飞机属于超声速第一代战斗机。当时很多发达国家的空军已经相继装备了以两倍声速、导弹攻击为特征的第二代战斗机,为缩小差距,沈阳所和沈飞(原国营112厂)的广大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摸底、吃透工作,负责歼8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黄志千于1964年提出了新机设计改进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8首任总设计师黄志千

为集中各方面智慧、群策群力,慎重确定歼8飞机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生产、使用三结合的原则,在征求了各方意见后,黄志千修改并最终确定了歼8飞机总体方案。歼8飞机采用机头进气、大后掠角薄三角机翼、下平尾的外形布局,装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实用升限达20000米,最大平飞速度达到2.2马赫,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最大爬升率达200米/秒。飞机安装经改进设计的空空导弹和航空机炮,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

1965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正式批准新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命名为“歼8全天候型高空高速歼击机”。

我们必须造自己的飞机,设计权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徐舜寿

英雄谢幕,赓续航空报国

非常不幸的是,就在歼8飞机方案被中央军委批准后的第三天,歼8飞机总设计师黄志千乘坐飞机赴西欧考察,因飞机在埃及首都开罗地区上空失事而遇难。黄志千牺牲后,歼8飞机设计的技术工作由沈阳所副所长叶正大负责。

沈飞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研制歼8飞机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在总工程师高方启的领导下,由罗时大、徐培麟、薛德馨负责歼8飞机的技术协调和生产准备工作,并制定了歼8飞机工艺总方案。

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高方启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他依然坚守岗位,全力以赴赶生产。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当时歼8飞机的试制采用了新的工艺协调方法,缩短了生产周期,且后来用全机11400多个零件和1200多项标准件装配成的100多个组合件、部件及整机,均一次装配成功,比仿制机种进行得还顺利。可是,为了型号奋斗的途中,疾病却夺去了他的生命,1966年1月29日凌晨,112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高方启因病逝世,终年51岁。高方启为工厂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他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地叮嘱:“战备第一,一定要搞好歼7、歼8飞机……”

歼8飞机研制工作刚刚铺开,还想为自行设计多作贡献。——黄志千

排除万难,歼8凌空展翅

歼8飞机的研制是在曲折与艰难中进行的。

1966年初,跟踪配合歼8飞机试制的指挥组,由112厂罗时大、唐乾三、刘积斌、高德昌、孙国柱、薛家田及沈阳所钟敏昭等人组成,分管技术、生产和供应工作。歼8飞机试制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每一步都凝结了他们的辛勤汗水。

歼8飞机初期的试飞在112厂进行。但112厂的飞机跑道只有2000多米,需要延长以满足歼8飞机的试飞要求。为此,112厂在上报申请得到批准、并向农村征集土地之后,开始延长试飞跑道,空军工程兵承担了跑道的设计与施工任务,最终历时8个月竣工。1969年6月29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到112厂检查工作,研究歼8飞机试飞问题。他认真听取了设计人员、112厂参试人员和试飞员的意见,认为可以试飞,于是排除了反对试飞的各种杂音,做出果断决定:7月5日,歼8飞机上天!

正是有了这一决定,成就了歼8飞机的良好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7月5日清晨,一架银灰色的歼8飞机停在112厂试飞站停机坪上,威武雄健,展翅待飞。上午9时30分,试飞员尹玉焕驾驶飞机进入座舱,进行抬前轮高速滑行。滑行后,他报告说:飞机滑行情况良好。于是,曹里怀当机立断,命令放飞。两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歼8飞机平稳地离开跑道,直冲蓝天。歼8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通场后,徐徐下降,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首次试飞圆满成功!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在握手、拥抱、欢笑、流泪……曹里怀副司令员异常高兴地说:“快!快向北京发电报,快向毛主席报喜!”

“歼8是一架多么好的飞机啊!飞起来真好看!”在场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和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不约而同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5日,由试飞员尹玉焕驾驶的歼8飞机首飞成功

紧接着,7月9日上午,歼8飞机进行第二次试飞。观看这次试飞的有两万余人,沈阳地区几个主机厂所的参研人员代表、省市领导观看了试飞。试飞后,现场举行了歼8飞机首飞成功祝捷大会。北京来电:“毛主席看到歼8成功上天的电报后,很高兴,要看歼8模型。”于是,112厂连夜赶制了3个歼8飞机模型,送到北京。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12厂在0001架歼8飞机的机头两侧,喷上了“6975”的编号。歼8飞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自行设计制造歼击机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人这一辈子,就是要干点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赶超世界先进的底气和勇气,扎扎实实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唐乾三

试飞排故,他们不畏艰险

歼8飞机完成首飞任务后不久,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基础理论和地面试验设备均不足,想解决问题,只能上天试飞。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款高空高速战斗机,试飞工作可能遇到的风险与困难不言而喻。

由于歼8的弹射救生系统远远还不够完善,如果冒险上天,试飞员甚至连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无可依靠。在摸索前进的试飞路上,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而当时承担这一重任的就是我国“科研试飞英雄”滑俊、王昂领衔的英雄试飞员群体,是他们无数次舍生忘死的飞行,为歼8的奋飞翱翔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飞员王昂、苏国华、滑俊、李少飞(从左至右)在试飞歼8前认真研讨试飞方案

1978年6月,王昂驾驶歼8进行高空加力边界试验,飞机在高空时突然双发同时停车。他一面观察飞机下滑情况,一面起动发动机。12000米的高度里他连续3次轮番起动发动机失败,转眼飞机就跌落到近3000米高度,必须赶快在跳伞和迫降之间做出抉择。

王昂毫不慌张,迅速把油门拉到停车位置,转向机场。同时报告指挥员,一边作就近机场迫降准备,一边不放过最后的开车机会,终于第六次尝试时,发动机起动成功,这时飞机距离地面仅有1500米。王昂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飞机,取得了歼8飞机无动力情况下在高、中、低空中的准确下滑率。地勤人员也根据王昂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原因,消除了隐患。

1978年5月,为彻底解决歼8在跨声速时机体强烈振动的问题,总设计师顾诵芬三次乘坐歼教6飞机在空中仔细观察歼8。当时他已经年近50,每次飞下来,都大汗淋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诵芬与鹿鸣东乘坐歼教6飞机上天近距离观测歼8跨声速抖振问题

据当时驾驶飞机的试飞员鹿鸣东回忆:“顾总那会儿已是年近半百的人,却丝毫不顾过载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这让所有在场的同志都十分震撼和感动。”

就这样,顾诵芬判明了气流分流区,找到导致飞机振动的根本原因。最后采取局部修型以消除气流分离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这项技术问题。

实在没有办法,那牺牲了也就牺牲了。——王昂

最终定型,歼8达到批量生产

经过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的拼搏奉献,经过10年试飞和不断探索完善,歼8飞机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于1979年召开了设计定型大会。会议由时任沈飞党委书记、经理王新主持。在歼8白天型飞机设计定型后,紧接着,沈飞抓紧对设计定型后遗留问题的解决,同时开展了生产定型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8白天型设计定型资料审查,顾诵芬、管德、钟敏昭、邱宗麟合影

为满足歼8飞机批生产的需要,早在1974年7月飞机研制阶段,当时的112厂就组织进行了歼8飞机生产线改扩建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共40 余项,总面积37000余平方米。经施工单位和工厂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截至1979年底,歼8飞机小批生产改扩建工程建立了若干条新工艺生产线,经实际生产使用的考验,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歼8飞机生产线改扩建工程的实施,为歼8飞机小批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生产条件和能力。

为顺利转入批生产,沈飞对部件车间进行了调整,撤掉了部分老机型生产装配型架,将歼8飞机调入主生产线,使歼8飞机的生产由原来一个专门的试制车间承担全部装配任务,扩大到主生产线上的4个装配车间进行生产。经过建设和改造,歼8飞机达到了批量生产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8机群

1980年,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飞机白天型设计定型。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白天型飞机生产定型。自此,部队开始装备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

没有钻研精神就没有歼8飞机;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歼8飞机的发展。要抓住技术前沿,培养科技人员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顾诵芬

随着装备建设发展,我国在歼8飞机基础上改型设计生产了歼8系列战机,该系列飞机在装备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后,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主力机种之一,在保卫祖国疆场与维护国家领空领海主权与安全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研制生产为我国之后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战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中国航空工业已迎来井喷式发展,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那些为了研制战机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在航空强国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